所有的一切行为与矛盾,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产生的,这个目的便是赚钱。似乎目前中国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也都是在围绕着这个目的展开,经济成了第一要素。我入场最初的一个月是亏损的,这是意料之中的也是我自己愿意接受的。关于亏损和盈利的对比关系,我有过分析:维持目前的经营状况,就是说不做任何改善,只筹备一批技师,呆在二楼等客上门,一天营业额平均能做到两千块左右,按全年算,可以做出八十万。如果跟嘉华做比较,是人家大小项合并收入的七分之一,嘉华的技师收入每年超过五百万。度假村没有大项,只是小项,这个营业额数值也算合理。分到我的技师团队手上,是提成百分之六十,四十八万,各种物料支出大约一万块,余下四十七万。如果我养十个技师的话,工资费用就近四十万,我自己得七万,这一年中肯定还会发生一些相关的花费,照一万算,那么最后到我上手应是六万。这是乐观的估计,因为这个行业的淡旺季比较明显,每年六七八九这四个月全是淡季。旺季时技师挣多了,我就要多给,但淡季时技师挣不够保底,差多少,我要自己贴上,所以实际上我是拿不到六万的,至少要亏掉两万。帐算到这里,就是,养十个技师,干一年,自己也就挣个技师钱--四万块。这肯定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改变这个结果有两个方案,第一就是人员配置不变的情况下做大营业额, 做到一百万以上,我的收入可以超过十万。第二呢,精减人员,不算一楼搓背,二楼我现在是八个人,六女两男,如果只维持这八个人,也可以完成八十万的营业额,那我的费用就降低了一大块,就算营业额做得低一些,只达到六十万,我还是有得赚。
所以我可以做出的选择是,组建一支优秀的,超过十人的女技师队伍,请专业的师傅培训技能,培训礼仪,调低价格,细化项目,以全新形象和服务态度将周边的客人吸收过来,包括嘉华的众多老客。与之配合,阿朗的理疗也要大张旗鼓的开展。这样,对度假村的生意也将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但是,这需要度假村从上到下全力配合到位才行,还有我自己要沉住气,拿出一年时间作为亏损期,第一年一分钱不赚也无所谓。
最初跟冯总谈合同是一签三年,但到签字那天,办公室主任提出异议,指出要一年一签,期满后可优先续签。站在他职务的角度,这个要求是公道的,第一年对我算是一个考察期吧。于是就先签了一年合同。以我现实的情况,第一年不赚钱,是接受不了的。我不光没本钱,还急着用钱,在度假村里也没根基,拼上一年,将技师部养肥了,再被别人夺去,真是不值。董事长身边那么多亲信,我也见到了,一旦技师部可以大把挣钱了,哪个不眼红,随时能干掉我,取尔代之。过年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确实证实了我此时的判断。还有度假村的配合问题,我也不敢依赖,官僚主义,各部门相互扯皮,各自为政也显现出来了。
宁老大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能今天赚的钱,不要拖到隔夜。放到充满变数的江湖之中,这句话还是很正确的。
已经亏损了一个月了,我为后面十一个月的工作定下了调子:价格高一些,人员少一些,保持人员略不够用而不是有剩余,可以损失掉一些营业额但不能损失我的利润。技术与礼仪却要过硬,特别是周边地区的散客,一定要让客人百分百满意。
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生意好的话可以一点一点增加人员,增加投入。
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法解决,七八个人平时很闲,一到节假日,干脆忙不过来,借人也不好借,白白损失了那么营业额。这也是促使我后来开始着手再接其它场子的动机,自己的人,可以随时相互调配。
明年的人员配置现在便有数了,女技师六人,女搓背一人,男搓背三人,男搓背要全能型人才,搓背修脚足疗按摩都能应付,女搓背也要求至少会做足疗。
目前嘉华吴经理的帮助我是绝对需要的,如果送出美体店不能打动他,那么这个人跟我就永远都成不了朋友了,我就得强行挖人了。安徽人挖不动,就挖非嫡系。老四、清纯都有不错的关系在里面,带出三四个人来肯定没问题。而这样我跟嘉华也站到了对立的立场,为了一个年利润十来万的生意跟嘉华交恶,其实算算不值。所以要做得不露痕迹才行。那个美体店----我进度假村干技师,实际上已经与嘉华产生了竞争行为----就算生意还好,也不可能长久呆在嘉华了。就算吴经理不肯接收,我也是要撤的。现在的想法是,吴经理要了最好,若不要就送给嘉华了,算个人情,我暗暗带出三五个人,影响不到他的大局,也不算拆他的台,脸皮不必完全撕破。明年欧寒与凤儿肯定会回来,再补充嘉华几个人,活儿也就干下去了。
我再次给吴经理打电话,询问人员的问题。
吴经理依然是非常的客气,只是说再等几天,老家那里正在联系。
我轻描淡写地跟他说:十个人困难,五六个也行,或者,先来两三个也行,不必等人凑齐了一起来。另外,美体店你抓紧接过去,我已经决心不要了。
吴经理听得出有些喜悦,说:要叫我保证的话,初二能过去三个人,我这里有个技师流产了,在家休养,过了年就出来,但她不想再回嘉华,正好安排到你那里。她还有个老乡,两个人走到哪里都是一起,所以也能过去。再有一个是刚出来的一个小女孩儿,才十七岁,很听话,刚到嘉华不太适应,你那里正规,先去煅练一下,将来再说将来的。
我问:全都是安徽人啊?
吴经理说:十七岁的小女孩儿是我自己从老家带来的,另两个是陕西的。
我很满意,说:那就这么定了,看哪天咱俩盘点一下美容店的货物库存,你想换牌子我就把货撤了,不想换就接过去,随你。
吴经理哈哈笑着:不急,不急,过了年再说吧,现在都忙。
我说:也行,正月初七以后吧,再搞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