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四样花,且不说别的,就是芙蓉花,一日三色,早上是白色,中午粉红色,晚上深红色,要是起得不早,很快就变色了。所以也不是容易得到的。

收好这四样花之后,就已经花了一年。再等到第二年春分这一天晒干,和药研好。

不是春分这天晒还不行,别的天晒了大概也不起作用。

接下来又得等到雨水这一天的雨十二钱,要是这一天不下雨的话,只有继续等待,等到第二年雨水这一天看有没雨。

这似乎暗示了宝钗虽然在宫廷报了名待选才人,但是却有一个漫长的等待期,而且一切皆不定。

本来功名心热,又加上这么多的不确定,热毒加上燥热,所以宝钗在荣国府梨香院第一次犯了病,因而几天未到荣国府去,只在家静养。

周瑞家的还以为是宝玉冲撞了宝钗。说实话,宝钗那时候一心等着待选的消息,哪里留心留情于宝玉,而黛玉没有这功名心,却是一心一意喜欢宝玉的。

只是宝钗到了后来,看到待选无望,便留心起宝玉来。慢慢地更加相信金玉良缘了。

这药方仅仅是雨水还不够,还要白露这天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天的霜十二钱,小雪这天的雪十二钱。

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丸药,再加蜂蜜十二钱,白糖十二钱。做成龙眼大的丸子,放在旧瓷罐内,埋在花根底下。

发了病,就拿出一颗来和着十二分的黄柏汤服下去。黄柏味苦,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宝钗吃冷香丸,大概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吧!

脂砚斋评论这里说:“末用黄柏,更妙,可知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同有者。”

还好,宝钗算是与这冷香丸时有缘人,在一两年间就得全了。

这回又进京,便从南边的家乡金陵带到北边的京都,埋在梨香院的梨花树下。

宝钗不喜欢什么花啊粉啊之类的装饰物,薛姨妈便将宫里制作的十二支堆纱花让周瑞家的拿去送给荣国府的姑娘们。

因听周瑞家的说宝钗病了,宝玉便来梨香院看宝钗。

那时宝钗正在炕上做针线活儿。穿着半新不旧,看起来没有一点奢华的感觉。

但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这是从宝玉的眼里看到的宝钗的样子,从外貌打扮来看,也是待时而飞的一个人。设想宝钗若是男子,在仕途官场上绝对不弱于贾雨村。

宝钗便说要看看宝玉的玉。为什么宝钗选择这个单独和宝玉在一起的时机看宝玉呢?以前那么多在一起的机会,没说要仔细看玉呢?

因为宝钗自己有金锁,和尚说要逢到有玉的才可以结为婚姻。因存了这个心事,在荣国府大庭广众之下也不好细看宝玉的玉。

此外很可能在这次病发作之后,吃了冷香丸,把那待选宫廷的热心也凉了大半,所以这个时候且不去想那不确定的宫廷待选之事,现在逢到一个有玉的,看看到底是不是一对儿。

宝玉便摘下玉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就仔细看,看完,又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念了两遍,心里想到和自己金锁上恰巧是一对,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又见莺儿在后面,因为她是知道的,恐怕她说出来。

所以宝钗回头对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

哪知莺儿毕竟是小孩子,笑嘻嘻地说:“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这才知道宝钗的金锁上也有字,而宝钗还掩饰,说:“你别听他的话,没什么字。”

要是换了别人,她没有也就算了。宝玉最是个死缠的人,宝钗被他缠不过,说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錾在上面。便把金锁拿出来.

宝玉一看,果然是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因为过去的婚姻都讲究四柱八字,宝玉如此说,实际上暗示了两人在八字上也是一对。

脂砚斋说:“明明是一对儿。”

宝钗还没有回答,哪知莺儿又揭了宝钗的老底,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还没等莺儿说完,宝钗便嗔莺儿怎么还不去倒茶。一面又岔开话题问宝玉从哪里来?

宝玉那时才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哪想那么多。对于宝钗的一言一行自然不能用心去细思。

因和宝钗挨得很近,宝玉只闻到一阵阵的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

宝玉就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

宝钗笑着说她最怕熏香。

宝玉就追问,那这是什么香?

宝钗想了一想,笑道,这是早上起来吃了丸药的香。

宝玉说,那给我吃一丸尝尝。

宝钗笑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

细思宝钗这句话,大有深意。因为看了宝玉的玉之后,心里已经知道和宝玉是一对,两人有姻缘。

可喜这宝玉因香竟然要吃她吃的药,可见竟是前世的缘分,也许别的还不分你我,但是这药岂能混吃,关心爱怜之心,油然而起。

正当宝钗心中甜蜜的时候,来了个伶牙俐齿的林妹妹

之后薛姨妈留下宝玉和黛玉吃鹅掌鸭信,因已经知道宝玉就是将来的丈夫了,宝钗对于宝玉的一举一动都很关心。

宝玉说自己爱吃冷的,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傍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呢!”

完全是妻子劝说丈夫的口吻,宝玉听了这话大有情理,放下冷的,让人取热的来饮。

黛玉全看在眼里,便讽刺宝玉平日黛玉说了不要喝冷酒全当耳边风,怎么她一说就依得比圣旨还快。

宝钗是何等聪明的人,当然听得出黛玉话里有话,只是为人浑厚,不计较这些罢了。反而对黛玉的伶牙俐齿有些喜欢。

当宝玉的奶娘李嬷嬷不让宝玉多喝酒,想要黛玉劝劝,黛玉说,我犯不着劝他,在姨妈这里多吃一杯,也不碍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吃。

黛玉的话把这个李嬷嬷,又是急,又是笑:“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这算了什么呢?”

宝钗笑得忍不住,把黛玉腮上一拧,说:“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这句话算是回了一下黛玉。

宝钗素来不是个多事的人,所以贾府的很多事也不去掺和。

整日要么和黛玉等姐妹们在一起,要么就在梨香院做针线活儿。

所以红楼梦从第八回着重写了宝钗,直到第十七回贾元春省亲大观园,宝钗才出场。

贾妃跟贾母、王夫人等行礼后,便问薛姨妈、宝钗、黛玉怎么不见?王夫人就启奏说:“外眷无职,未敢擅入。”

贾妃命快请进来,见宝钗、黛玉和别的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看到他们两个,贾妃想起了弟弟宝玉,便问:“宝玉为何不进见?”

大概这一刻,贾妃就对宝钗和黛玉留意了,要不何以一看到她两个,才想起弟弟不在。

接下来贾元春赐名,将“红香绿玉”改名为“怡红快绿”.

换了别人都不在意这一改,唯独宝钗却记在心里,知道贾妃不喜欢“香玉”。

这里也可见宝钗的心机,虽然平素浑厚不觉,但在大事上的细节从不模糊。

贾妃要试试妹妹们的才情,要他们各写一首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和宝钗都写的七言诗,唯独黛玉写了一首五言律。

这五首诗当中,要论才情,自然要算黛玉那首《世外仙源》最佳。

宝钗那首《凝晖钟瑞》,从诗句来看,却是含蓄浑厚,但从诗意来说,却有极称赞贾妃之意,当然这颂扬不是很直白,而是非常含蓄的。

怡红院12个姑娘的那点香艳秘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杨大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怡红院12个姑娘的那点香艳秘史第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