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6.2.2. 教育-看上去很美

假如教育可以当作是一个产业的话,那么,这个产业在中国无疑是有前途的。但这并不等于只要你去做教育就意味着能够在这个行业内捞到一笔钱,我们仍然需要对这个行业进行细分化的审视。中国的教育“产业”可以细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我尝试着分别对每一部分进行一下分析。

1.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两个部分。但是无论是哪一部分的教育,我们都必须明确一点:学历教育的本质不是营利,这一点是理解学历教育的前提。义务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成长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因此这种服务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也不能用价格来衡量;其二义务教育是全体公民享有的权利,不能用任何市场手段把任何人排除在外。

大学教育天然是“精英”教育导向,通俗地讲大学是以培养“天才”为最终目标的。所以大学教育的对象是有“精英”潜力的人,和金钱无关。所以大学也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也正是由于大学教育的天然“精英”导向,所以大学教育要想办好最好的办法是由民间去办学,政府不要管也不能管或者说尽量少管,因为政府一旦去垄断大学教育就意味着政府要去设定“精英”的标准。美国的大学教育之所以办得最成功其原因就在于联邦政府不管,州政府顶多拨一部分经费(最多不超过三分之一),除了财政拨钱其他什么也不管。

关于教育的问题薛涌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名字叫《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这本书对教育问题探讨得相当系统、客观和全面,建议大家有时间找来一看。

所以学历教育一定不可以作为一个“产业”去进入。也许有些民办营利性学校这些年赚了一些钱,但是这完全是畸形教育体制的产物。但是我不认为这种畸形状态能够长久维持,因为我相信中南海的智慧。

2.考试教育

黄宏在某一年的春晚上表演过一个小品,内容说的是一个男人在自己家里要打开箱子的锁,叫来开锁工开锁,但是由于所有的证件都锁在箱子里导致他无法证明身份的事情。尽管这个小品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概率非常之小,但是其主题却值得深思。不仅国外的相关考试认证大家越来越熟悉,中国的考试认证也越来越多,好象现在很难找到不需要上岗证的岗位了。因此这一行业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新东方奇迹”的追随者也会不断涌现。但是个人觉得这个行业基本上已经饱和状态了,因为我发现象CPA(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这样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培训课居然已经到了每次课4、50元的价格,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的辅导培训价格也已经以千元为单位计了(02年的时候还和几个同学筹划过CFA培训的事情,当时的培训费可是以万元计算的哦)。因此这个行业一定会面临一次优胜劣汰的洗牌,连锁经营会成为潮流。

3.幼儿教育

近年来中国突然出现上幼稚园的难题,前一段时间有报道说南京市一个知名的幼稚园招收80个小朋友,结果园长收到800张“条子”。深圳也曝出家长通宵排队为孩子报名上幼稚园。我当时就觉得纳闷:中国的新出生人口不是一直在减少吗?怎么突然就上幼稚园难了呢?以深圳为例,根据报道,深圳市全市现在有全市有1003所幼儿园,其中小班新生学位大约7.3万个,但是今年深圳将有近15万名幼儿报名入学。也就是说深圳市幼稚园现在连一半的小朋友也容纳不了!多个报道其中都提到2007年“金猪年”宝宝潮导致小朋友入园难,于是我查找了一下相关的数据。

尽管我没有查找到1997年以前的每年出生人口的直接数据,但是用年度人口乘以出生率计算出来的每年出生人口来验证1997年之后的数据发现误差很小,完全可以代替直接数据。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所谓2007年“宝宝潮”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我又仔细查找了相关报道,原来问题出在深圳市大约在1996年之后就不再对学龄前教育进行投入了!又有媒体报道山东省青岛市也出现严重的“上幼儿园难”现象,称青岛市现在公立幼稚园只有21所!看来各地的情况大同小异,难怪现在幼稚园的学费涨了又涨!

既然幼稚园教育目前严重短缺,并且私立幼稚园的学费不属于任何一个部门限制或者管理,那么投资机会就大大地来了!如果1980年前后的新生人口是现在的生育主力,而80年代的生育顶峰是在1987年,真正的新生人口下降是在1998年,那么,如果政府不迅速加大对学龄前教育的投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幼稚园短缺在不考虑投资者蜂拥进入的情况下将至少持续到2028年左右。所以这个行业要进入的话宜快不宜慢。毕竟幼教师资不是短期内就能够快速增加的,政府即便现在就开始“亡羊补牢”新建幼稚园也得需要时间。比如上海市政府近年来就开始直接向私立幼稚园购买服务,说白了就是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来增加幼稚园的供应。

当然,只要是教育行业,都是需要长期精耕细作的行业,那些希望投机取巧赚快钱的投资者将会很快被洗出去。

4.职业教育

如前所述,中国这些年来的“用工荒”是结构性短缺,用年初媒体报道时引用一浙江工厂老板的话来讲:大学生满地都是,熟练工人难求。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内地很多年青人很难找到适合的就业机会,比如每年春节回老家我都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年青人在寻找就业机会。

但是在第一部分分析劳动力的时候,我们发现2010年才是“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转变的拐点,总量的数据并无法提供“民工荒”的合理解释。那么,这种供求矛盾只能有一种解释:实际价格比均衡价格要低,通俗地讲,就是资方为劳方开出的工资价格太低了。考虑到城乡分割的存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均衡价格应当要比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条件下的均衡价格还要高才能获得劳动力供求的均衡状态。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在城乡分割体制和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下事实上是无法自由流动的,这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的障碍。当然这个障碍不一定会长期存在。

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两类模式。一是相当于中等或高等学历教育的职业教育学校。现在这样的职业学校不可谓不多,但是其最大的问题在于“闭门造车”,教育环节和社会需求完全脱节,甚至按照学历教育的要求生搬硬套。

二是市场化的纯营利性职业教育,它以纯粹的技能培训为主,招收的对象基本上是无法得到体制内的教育机会而又想学得一技之长的年青人。这些培训学校的关键问题在于它仍然无法保证培训对象在交纳高额学费之后得到就业的机会。而且这种纯粹的技能培训也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比如《世界发展报告1996:从计划到市场》中曾经指出,职业高中毕业后开始的几年内其劳动生产率高于普通高中,但之后情形就开始倒转。国内前几年出现了一位斯诺克“神童”,这位“神童”一战成名之后竞技水平就出现了“瓶颈”,到目前为止始终无法突破。窃以为问题就出在这位神童的接受教育程度上,因为你对这项运动的理解上存在“天花板”,这才是真正的“瓶颈”。这个“瓶颈”不是说你通过获得某个大学的“特殊教育”就能够改变的。

所以职业教育个体要想获得成功,既要能够提供学历证书让培训对象获得职场乃至生活地域转换的“敲门砖”,又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未来就业的机会。目前的职业教育学校就很适合向这样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转变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实现和企业需求的成功对接,甚至和企业联合办学。我几年前去湖南的时候听闻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当地非常有名,当时就注意过这个学校,发现其办学模式的确非常有特色,企业是实训学习基地,也是用人单位,完全是市场导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拿到本专业的上岗证,从而实现了学历教育(基础教育)、考试教育和技能教育的最大限度地结合。个人认为民间资本完全可以通过股权方式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参照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式发展。近日有报道说创维集团的创始人黄宏生在香港资本市场通过出售股票套现8亿元进入了职业教育领域,是不是说明这个领域的机会已经来临了呢?

教育业和医疗业在性质上非常类似,都是资本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并重的行业,甚至“人”比“钱还要重要一些,都必须有关于人才体系建设的长远规划。因此,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

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小说在线阅读_第3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木棉小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第3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