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首诗是困难的——浅析《风铃中的刀声》
来源:热血古龙作者:流离失所
一、归人·过客
《风铃》里最精彩的构思就是借用了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中的的意象倒置。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花错和丁宁,谁是归人,谁是过客?
因梦苦苦等待两年的归人是花错,可是花错虽然如约而至,却即时倒地身亡,成为因梦生命中的一个匆匆“过客”。
丁宁不过是大漠里的一个过客,偶然投宿在因梦家中,却因被因梦误会成杀死花错的杀手而成为因梦生命里长驻不去的“归人”。
因梦无尽空虚、寂寞的岁月里,谁才是真正的归人,谁又才是真正的过客?
花错与丁宁这一角色的倒置是生命里一个美丽的错误还是一场残酷的玩笑?
二、花·影
古诗以意境判高下,古人读诗尤喜寻“诗眼”,皆因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因此,古诗里常有“诗眼”一现而意境全出者。
有一句宋词很能概括《风铃》中的“诗眼”——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其中的花与影便是《风铃》当中的神来之笔,除了一开始提到的“归人”与“过客”的意象设置之外最能体现整部书的意境。
丁西坡品读古龙
1
看了很多年的古龙小说,不夸张地说,我是每年看、每月看、每日看。
每年看,就是说把古龙先生巅峰时期的小说全部看一遍,这是必不可少的。
每月看,就是说重点看一个系列的古龙小说,大家要注意一点,我把古龙小说的系列划分又作了重新的定义。关于这点,将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述。
每日看就比较简单了,比如,睡觉前随手拿起一本古龙小说看看。再比如,在闲暇时,拿起手机欣赏一下古龙先生的长短句。
为什么要看古龙小说?
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古龙先生写得好。
古龙小说的特点,基本上可以概括如下: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情节设置悬念重重、人物的刻画极具个性。
关于古龙小说的总评语,我认为是“精彩绝伦、万分感人”。这个评语绝对没有什么文采的,但绝对符合客观事实。
精彩,太精彩了!
感动,太感动了!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总是缺少一些能够感动人的元素。
所以,在我们有空的时候,就多读读古龙小说吧!
接下来,我将会用非常宏大的篇幅,来品读古龙、品读古龙小说。
首先,将以古龙先生的经历、写作历程为主线,作一个总体解读。然后,再根据古龙成系列的作品,作更加细致的解读。
百度一下“古龙+丁西坡”,现在能找到相关网页约2,710篇。以后,这个数据可能会越来越多,我以此为荣。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丰富多采的古龙世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金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丁西坡品读古龙
2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他在1969年创作了一部先有剧本后有小说的武林奇书《萧十一郎》,赢得读者的广泛赞赏。
古龙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他的武侠小说创作理念是“求新求变”,不受传统拘束,将中外经典镕铸一炉,他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古龙为人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人,他以丰富无比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武侠巨作,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古龙的百度百科名片
我们就从古龙的这段资料开始吧!
有一个问题,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萧十一郎》并不是古龙的代表作,为什么会把它放在这么高的位置呢?在古龙的百度百科名片,并没有提及《楚留香》、《陆小凤》、《七种武器》、《多情剑客无情剑》等代表古龙最高水准的作品。
其实,把《萧十一郎》单独列出来是有理由的。
在武侠小说中,《萧十一郎》是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它是先有剧本,后有小说,而且是相对完美的小说。
这也是古龙致力于求新、求变的一个缩影
古龙的创作生涯,都是在求新、求变中度过的。
其实,关于古龙的“新”与“变”,刚开始是迫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情。
他刚开始写武侠小说的时候,碰上了一个好时代,也碰上了一个坏时代。
好时代,就是武侠小说有市场。
坏时代,就是市场已经被别人抢走了。
旧的秩序不被打破,就永远没有古龙扬名立万的那一天。
后来,古龙确实成功了。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却是充满了艰难。
接下来,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古龙的生世以及创作初期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