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市场从乘坐头班公交车的人群到达就算是开业了,那是一些更小本金的人,来市场拿(批发)货的,在各个摊位前浏览、询价,比较、砍价,成交,因为是无货者与货不多者之间交易,卖货者要让出本来就不大的利润空间,所以交易很艰难。

正式的消费者大批到来一般得八点半以后了,但因收摊位费的人差不多得九点半以后才能过去,因此真正的买卖是九点半以后才算正式开始。

据我当时每天收摊后记录的“豆腐帐”来看,收摊位费的人并没有一个死硬的标准,而是很随意的,第一次在布达佩斯的一个月自由市场摊位费一般最多100福林(95福林、73福林均有之,)如果几个中国人合租一个摊位,费用均摊的话,也有每人最低仅掏25福林、20福林的时候。待1991年11月第二次在布达佩斯的那个月自由市场每天的摊位费则增加到150福林了。

续第 1509楼:(更新)

据记录:我在布达佩斯的自由市场卖出的第一样货物是一副:类似检验精密物品时戴的那种薄的混纺手套,(但颜色不是纯白,而是纯黑和纯红色两种,这种手套做工不错,但可能因为颜色原因在国内卖得不太好,我买的是尾货,国内进价每副不到2元,各买了8副。)那副手套卖得80福林,(那天共卖出2副,第二副收回100福林,)每副合90福林≈1美元 = 6.16元;那天差价(利润)最大的货物是杂牌5#电池,国内进价0.185元/2节,卖出价平均是2.96元/2节,是1:16的产值,(6节电池,卖得130福林。)但因其基数(单价)太小,而匈牙利市场需求并不大,再者电池本身材质决定了它太重了,在中国铁路已经严格限制携带行李重量的情况下,如果想完全凭此物大量挣钱也是不正确的。

第一天的销售业绩还有:耳坠10副,收入460福林;男袜1双,女娃3双,共收入320福林;化妆盒1个,收入300福林。

售出单价最大的货物是一件皮夹克,收回6500福林≈68.42美元≈445元(几天后的10月18日同样在这个自由市场,我的单件皮夹克卖得150西德马克≈100美元 = 650元。而在苏联每件皮夹克售出平均只能收回295.36元。)这说明,同样东西在匈牙利和在苏联销售价格(收入)是不一样的,在匈牙利收货利润要比苏联大不少,这是不挣的事实。

那一天,在自由市场我卖货共计收回7890福林,折合83个多美元,(因为在匈牙利市场售货情况基本大同小异,为不耗费广大读友的宝贵时间,我后面就不再像乘坐国际列时,在车站站台上卖货那样叙述每天的售货情景和豆腐帐了,只是摘要讲一些特殊事情。)因为是刚去,语言和经验都不行,这个数值不是单日销货额最高的,与顾客商讨价格,相互之间只能依靠来回按计算器,也挺有意思。

但是很快,也就是两三天的时间,(自认为没有语言天赋的我)就可熟练地用匈牙利(MAGYAR)语的数字来与当地人讨价还价了,并很快掌握了不少与卖货有关的MAGYAR单词,有时MAGYAR词汇不够了,就英语、俄语混合招呼,这都是形势逼迫的,能否很好彼此沟通,与销货效益是直接挂钩的。但我去的时候已经是中国人在匈牙利销售效益大幅下降不少时日的时期了,根本无法与最火爆的时期相比了。

据早来的中国人讲: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匈牙利卖货最红火的时候,扣除一切成本,纯利是投入资金8倍以上,即投入一笔数值几万人民币资金在中国购买了对路子的货物,空运到匈牙利后,1-2天即可马上在当地脱手,几天后怀里揣着与投入的人民币数字相等(或更多)的美元回到中国,说更具体些:例如当时你买了8万元人民币的货,托运、超重、机票等花了2万人民币,共计投入了十万元,乘飞机(辗转)去到匈牙利,几天后货物全部售出,等你回到北京时,腰包里是10多万绿色的美元,如果国内有得力帮手配合你,一个星期一个周期。

续第 1510楼:(更新)

但是,这样的黄金时期对这些中国人来说只维持了不到一年,随着到中国人到东欧“淘金”大军的迅速壮大,特别是这些中国人之间的无序竞争和倾轧,加之中国货本身的“先天不足”,(质量与其他国家产品相比,竞争力不强。)和成本的大幅提高(运费加价,东欧各国海关职能的逐渐加强,丨警丨察的敲诈、黑社会的抢掠……)中国人到东欧各国销货的利润明显逐渐减少,因此从1993年开始很多资金短缺的人被迫陆续“退场”,最后只剩下资金雄厚的、靠发集装箱,走“灰色清关”道路维持,同时也为俄罗斯政府多次以:打击灰色清关走私活动,对华商货物采取扣押、销毁政策,强行关闭市场,驱赶华商,创造了口食和祸根。

说到中国经商人员互相倾轧,内斗,在到东欧“淘金”的中国人中间表现特别突出,现在台湾民众有一种声音,“两岸联手,共同挣世界的钱!”这句话颇有几分哲理。

同样是亚洲文化,日本人和朝鲜人在非洲就能做到“区域划分,品牌割据,不争不抢,绝不降价”,为什么作为日、韩文化师傅的中国人,不可以彰显一下本是来源中华文化的这句话:“斗则两伤,合则两立”。同是自己同胞的中国人,不能在国外包容共生,反而为了眼下有限利益,大打价格战,例如在同一个市场里,同样的货物在不同的中国摊位可能会有不同的价格,但为了争销路,往往相互间会无原则的竞相压价,最后谁也挣不到钱,让外国人占了大便宜,而且往往后果是这样:某种货物一旦价格降到某个低价,要想再回升那是难上加难的,最后达到难以为继的局面,这种事情在中国人中间太常见了,不胜枚举。

说到这里我不能不着意说说同是亚洲人的越南商人,在匈牙利和苏联都有大量作为难民存在的越南人,他(她)们大多也是靠自由市场生存的,但他们似乎生活的很体面,买卖做得很轻松、很潇洒,也很超脱,在做买卖时,大有:别烦我,一口价,爱买不买的架势。

他们在匈牙利基本一色主营:美国香烟、走私洋酒、外观漂亮但机芯粗糙的首饰手表,这三种商品。(1992年开始在莫斯科的很多越南人从事起倒(炒,)汇的营生,据说是越南的驻匈牙利和苏联的外交机构与外交人员当作本职工作从中支持自己的同胞。)

由于越南人经营项目与中国人不同,所以两国人之间没有产生矛盾、摩擦的因由,相互之间也一般没有来往,我也仅是每次在匈牙利临回国前,为准备带回国的礼品才与他们接触过几回,找到他们时,他(她)们态度大多是不卑不亢,一副无所谓、你爱买不买的模样,想要与之还价基本没门,换了几个越南人询问,态度如出一辙,整个市场的越南人经营同品牌的价格是众口一词,出奇的一致,好容易碰上一个能砍价的越南经销者,说到最后也仅能象征性的给你便宜个零头,他们之间的“价格联盟”之牢固,着实让我佩服和惊叹。

续第 1511楼:(更新)

十月上旬的匈牙利白天气温虽然不太高,但一直在毫无遮挡的自由市场空场上让太阳直接晒着,感觉阳光还是火辣辣的,按理说我在沙漠地带的伊拉克磨炼过,匈牙利的天气热度应该是不能奈何我什么的,但中国人不同于当地人“闷嘴葫芦“似的经销方式,为了吸引顾客注意力,我们一般都吆喝着招揽顾客,耗费口舌和唾液,所以,第一天刚待到10点多,自己就感到饥渴感同时袭来,仔细一想原来是因为初来乍到不适应匈牙利的作息规律,早上起晚了,因此临出来前在住所什么东西也没吃,我记得我前面曾经说起过:我的饮食习惯是不管早上怎么忙,早点一定不能不吃,而当时饥渴难忍就是因为没吃早点的缘故。

我在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近十年磨砺》小说在线阅读_第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mr6369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我在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近十年磨砺第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