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称《意外》。《暗杀》是银河映像即《暗战》《暗花》之后的第三部“暗字头”作品。银河映像作品的一个母题或者说电影的灵魂就是对宿命的呈现。银河映像这么多片子,无论主人公多么努力,他们都无法摆脱定数。所以这些的片子从内到外都透着绝望,和对现实、人生把握的无力感。其实这些影片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和感受是消极的,但是这种实质上的小众口味的电影因为和传统价值观的错位,加上银河映像已成风格的酷味十足的叙事和画面,俘虏了一大批观众。很难说银河映像的粉丝们关注更多的是其影片的风格化影像还是电影背后的那些消沉却吸引力十足的情绪。也许两者兼有,而这也说明了银河映像所取得了商业和艺术风格的平衡。
《暗杀》这部电影存在着很多令观众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作为影片中重头戏的暗杀手段的设计,实在很难让人信服。特别是雨天用断线的风筝电死老人的那一次暗杀,那只断线的风筝被编剧要求顶着风雨落到一根电线上,垂下的断线还要在风雨中坚定的垂直,以便于电死路上的老人。这种风筝明显是精确制导并附有人工智能,要么来自外星球,要么来自未来。但是《暗杀》一如既往的继承了银河映像的风格,用酷酷的画面和紧张的情节来吸引观众,当经过整个电影的情绪压抑后,电影还在是结尾让人败给了天,让人很压抑。虽然这是一种另类的情绪释放,但好处就是让人牢牢的记住了这些风格与众不同的片子。
《暗杀》是这样一部片子,他给你带来的情绪感受远大于思考,剧本除了有些脱离实际(考虑到这是一部偏向严肃的现实题材电影,而叙事风格也是如此,所以电影的这个缺点就很明显了),但结构、节奏依然出色,剧情中充满了“意外”,让人惊讶之余又感是情理之中。专业的剧本最好的就是起承转合的设定,这一点,港片要比内地的好很多。
《复仇》
整个华语界最风格化的两位导演一个王家卫、一个杜琪峰,这是我自己认为的。杜琪峰的风格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银河映像的风格,他是老板嘛。好像是张艺谋还是哪位,说过现在的香港导演都在学第五代。第五代就是风格化,我觉得这其实说明两地和两种文化的电影界互相交流的结果。大陆的导演都认为自己是艺术家,香港导演是专业人士,专业就是要不断学习做得更好。不知道人称杜sir的杜琪峰是否学过第五代,但是近来他的影片越来越追求个人风格却是不争的事实。
杜琪峰即导演过无厘头的《审死官》,也导过《阿郎的故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人肯定印象深刻),《枪火》算是他个人风格的初次呈现,杜sir我认为的一些电影中,商业性最好的是《暗战》,最玄妙的是《大只佬》(不要看内地版),最有智商的是《神探》,艺术含量最高的是《黑社会》,情绪最深沉冷峻的是《ptu》。像《放逐》和《复仇》这样的影片,摆明了就是没把商业性放在第一位。
《复仇》这部电影,好杜sir这口的人依然会喜欢,但一般的非粉丝观众肯定看的云里雾里。作为一部深深的烙上个人风格印记的片子,《复仇》脱下那层不厚的商业外衣,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文艺小片了,我是这么认为的。节奏完全不同于商业片,说直接点就是让人难受,剧情情绪化严重,人物动机牵强,过于注重风格表达,把叙事丢到一边。杜sir一次接受采访说自己从没有一部电影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拍摄,重要兼顾商业和观众。不知道最近的这两部片子是怎么,我想其实杜sir肯定还是妥协了,但显然这种妥协让观众和他自己都不舒服。
《和莎莫的500天》
这部电影从最开始在圣丹尼斯电影节上放映后,就广受好评。独立电影追求的就是故事和特色,本片的特色就是跳跃的时空。作为一部“回忆”式的影片,这种片段式和时空交错叙事手法就显得很合拍而新颖了。这片子的脉络不是故事进程,而是情绪,在不断的相对缓和的起伏中完成影片。这一点有些和王家卫电影的风格想象,都是零散的片段和剧中人的心理来推动剧情。
抛开形式,本片的爱情内容也表达的清新自然。没有做作的苦情戏,都是凡人的小郁闷和真欢笑。即使电影的情绪达到一个低点,导演也马上跳出。所以整个观影过程完全在一种欣快的体验中完成,最后一个情节的设定,那个充满希望的结局,完美的将观众的情绪释放出来。无论从形式和内容,《和莎莫的500天》绝对都是今年不可错过的爱情电影。
《和莎莫的500天》北美票房3200万,好像和他得到的口碑不相称。独立电影出身就与大众审美保持一定矜持的距离,而且本片强在另类的叙事上,并不能讨所有人喜欢,影院数量也有限制,在小规模上映后的大规模放映也仅仅有1000家影院,特别是在低智商电影横行的暑期档(但我就喜欢低智商电影……),很难获得更大的成绩。不过当考虑到上述因素,3200万已经是很出色的成绩了。烂番茄86%评价,metacritic评分76。《芝加哥太阳报》(满分):“极少有电影能在开头就告诉我们结果,还把影片演绎的如此出色。”《首映》:“就像你不希望夏天结束一样,你永远不希望这部电影结束。”《洛杉矶时报》:“少见的有特色的浪漫喜剧。”
如果你喜欢这部电影的女主角丹斯切尔,我推荐一部她主演的《不可思议》,喜欢小文艺向的朋友应该对这部电影也有点感觉。同《和莎莫的500天》一样,是一个慢节奏的爱情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