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票房1600万,Metacritic44分,烂番茄评价47%。《滚石》:“喷血!喷血!喷血!”(这个老流氓……)《好莱坞报道》:“一部恐怖片和高中校园片的老掉牙混合物。”
《爱不胜防》
有资源了好像,我一直没看。疗伤作家伯克其实一直未能真正面对妻子的过世,多次被爱情伤害的花店女老板埃勒维兹则曾发誓远离男人。两人之间能产生爱情吗?
珍妮弗安妮斯顿是我从《老友记》以来就特别喜欢的女演员,有的电视剧演员很安于小屏幕,但是大多数认为上了大屏幕拿个奖人生才能完美。安妮斯顿在电影上的表现一直水土不服。除了最近的《他没那么喜欢你》和《马力和我》,其他的大部分片子口碑都很惨淡,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她获得过艾美奖的喜剧类最佳女演员,演技应该不是问题。她多次被《人物》杂志评选为世界美丽的女人,今年都40岁了……想想以前看《老友记》第一集时的瑞秋,人生就是狗血。
这片子的中文译名真棒。《爱不胜防》北美票房2300万。Metacritic评分33,烂番茄评价18%。《今日美国》:“尽管用了一个古老的爱情谚语做名字,电影依然很糟糕。”《帝国》:“既不浪漫也不艺术,还让人感到难受。”
《未来战警》
这部电影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就是未来世界人都躲在自己家里,而通过远程控制的代理机器人进行日常的社交活动,甚至能通过机器人获得感觉,所以ooxx也可以用机器人代替了……所以大街上全是帅哥美女。直到有一天出现代理机器人因为损坏而导致真人死亡的事故发生后,我们的布鲁斯威利斯便抛开机器人以血肉之躯深入这个到处都是机器人的世界开始调查。
这片子网上已经有资源。相比布鲁斯威利斯上一部颇受好评的《虎胆龙威4》,这部电影在动作场面上差了一个档次,而在电影深度上多了一些讨论,无外乎是人人交流的母题和勇气等等。动作电影在艺术表现上有先天不足,视听语言让观众太分神了,但是不能说没有经典,你看《黑客帝国》。这部电影在制作上没那么大的投入,在电影的物质性上就差了很多,而那些深度内容又蜻蜓点水,就像是编剧想:既然说到这么个故事,那就稍微提一下吧。所以这部片有点四处出拳但是基本打空的感觉。这究竟是一部爆米花电影还不是一部爆米花电影呢?不过电影的点子还是非常有想象力的。
《未来战警》北美票房3800万,非常一般,Metacritic45分,烂番茄40%评价,也很一般,考虑到一部动作片,这评价还没烂到家。《综艺》:“导演想象了一个未来人们在家中插上线就能控制自己的替身四处活动的景象,是一部很棒的悬念片。”《芝加哥太阳报》:“娱乐性和电影智商都不错,就是虎头蛇尾了。”
《天安门》
这是一部献礼片。导演是叶大鹰,是叶挺将军的孙子。很容易猜测的是叶大鹰作为无产阶级将门之后,出于对“革命事业”的感情,保证是“主旋律”导演。而实际上,叶大鹰的电影——至少从价值观表达上来说——要比很多中国导演高明的多,艺术的多。叶大鹰闻名的片子是90年代的《红樱桃》,和张国荣出演的《红色恋人》。当时《红色恋人》还因为哥哥饰演的地下党员而备受争议。可见,那些占领着所谓意识形态上的道德高地的人,一旦他们掌握了话语权,对受众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叶大鹰因为自己的革命家庭背景,对这个本来很伟大的事业应该是充满感情的,加上他本身对主旋律形势的敬而远之,使得他有些革命题材影片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
《天安门》讲述晋察冀军区文工团装修天安门的事。对于建国这件大事来说,影片从装修天安门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微型视角,展现了革命者在那个理想化年代的激情。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影片并没有程式化的用鸡血的方式表达一些“崇高”的说教。虽然在结尾习惯性的加上了一点迂腐的情节,片中部分情节设置也显多余,但影片总体很好。影片要故事有故事,要人物有人物,虽然人物塑造还偏弱,但性格和特色还比较鲜明。电影中的老蔺,在最后做成灯笼的时候,没有民族大义和“新中国万岁”,只是说了一句“向大灯笼敬礼”,让人真正体会到了一个人的信仰和追求。革命者追求的是一个崇高的事业,老蔺追求的是一个“给老蔺家祖辈争光”。影片中一些遗老对解放军和新中国的陌生和怀疑,非常真实。
从我个人来说,《天安门》是这一阶段所有主旋律影片中,最打动人的一部。因为他真实。现在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主旋律电影的作者们都有意无意的回避着传统的拍摄方法,比如《袁隆平》就不错。这说明不是国内的不会拍电影,有些体质上的东西限制了发挥,又教坏了新人,导致恶性循环。
《建国大业》
不知道该怎么说,难道你跟这部电影较真儿吗?去电影院前犹豫再三,然后还是像大部分观众一样冲着明星去了。在大荧幕上一次看到这么多明星,一辈子能有几次机会?如果冲着明星去的,千万别上厕所,回来发现不知道错过多少明星了,那你的电影票钱就打折了。有中影的领导说“眨眼需谨慎”。
韩三平今年可是忙得够呛,也算春风得意。拍出《大爷》之后,陈可辛、尔冬升一帮香港导演忙不迭的给韩总打电话,“真牛啊韩总,我们一辈子想合作的演员你一部戏全包圆了……”周星驰说“为什么不让我演?我真想演啊,韩总(在电影中)让我死我就死,让我跳崖我跳崖……”《见过大爷》(你见过这么多的大爷吗?)最后票房顺利破四亿,成为中国影史上单片票房记录。这部片的营销意义远大于电影本身的意义。当初韩三平找来黄建新联合执导的时候,大家可能就想《大爷》肯定不同与以往的主旋律,要玩反思吧?可惜的是当这么璀璨的明星阵容出炉后,电影的艺术性早已被肤浅的社会效应挤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而且这部电影本身在艺术方面也没什么可谈的。蒋介石忧国忧民就深刻了吗?这部电影由于采用所谓史诗的手法,在一个大的时间跨度中呈现群戏,也没什么严谨的叙事性可讨论了。明星走马灯一样倒是热闹。
我最关心的是,《大爷》这4亿多票房,考虑到明星都是0价出演,韩总怎么花这笔钱?装自己口袋里可不太好吧?谁解答一下?
你《见过大爷》吗?
《窈窕绅士》
说实话,这部电影一看就知道不是出自内地导演之手。看后查了查导演叫李巨源,台湾人,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履历。港台导演相对与内地同行,他们的类型片基础要好得多,换句话说商业味道更浓,所以内地的一些所谓类型片,尤其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简直就四不像,再好的演员,在这些夹缝中的电影里表现的都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