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北美票房3亿,Metacritic评分78,烂番茄83%。《洛杉矶时报》:“这部独一无二的电影系列越来越出色和值得信赖,就想一双合脚的鞋。”《今日美国》:“系列中最好的一部,有着精彩的场面、微妙的表演和幽默的语言。”《帝国》:“在那些蹩脚的青少年感情和幽默中,在那即将到来的黑暗时刻之前,我们焦急的数着时间等待电影最后善恶大战的结束。”
不想废话了,把以前我写的摘几段,大家愿意就随便看看吧。
由于本书良好口碑和前几部的儿童奇幻内容,《哈利波特》迅速积累起来数量庞大的青少年和儿童粉丝。这种人群在消费欲望上比较单纯,他们所关心的无非是自己通过文字在脑海中建立的幻像能否在大荧幕上得到印证,而对于电影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他们的能力从大部分情况来看能够胜任这种期待。而且他们时不时的用视听奇观的浅层刺激来震撼观众,间或用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来使影迷获得超越现实的审美满足。这些技巧和艺术、内在与外在的手段应用对低龄观众有极强的说服力。这些观众要求的并不多,而且对电影,我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们热衷的有些盲目。正是这群观众,尤其是儿童,他们往往会极大的拉动票房。虽然对于成年观众来说,他们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满,他们会下意识的与低龄观众保持审美上的距离,但是在心理深层,他们需要也只是童年梦想的重温和在另一个维度世界内的展现。
而更大的非难来自于电影的内容。电影是时空的复合艺术,从基础意义上来说,电影是空间在时间流程中的展现。时间是电影重要的结构性要素,它既是控制节奏的工具又是无法回避的桎梏。对于《哈利波特》这样一部气象万千的书来说,把他所有内容搬到剧本中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拍电视剧。而且电影和文学采用的叙事又有不同,小说中普遍采用的复线叙事和后现代的意识流写作方法用到电影里就要进行再创作,以使他适合电影的叙事规则。对于《哈利波特》改编电影来说,内容上的取舍是必须的。但是简化并不等于淡化和弱化,这些都是我们觉得电影所欠缺的方面。不能在有限时间内讲透故事的原原本本,这使得《哈利•波特》改编电影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境。本来书迷就对电影有各种微词,而对于那些没接触过原著的观众,电影的故事性已经到了没法挽回的地步。故事逻辑模糊,人物动机牵强,情节庞杂而混乱,故事冗余而浅显。
《丑陋的真像》
这几年,糙哥形象在好莱坞和全世界女性心中越来越占据这主要地位,这段时间内的著名糙哥有萨姆•沃新顿,丹尼尔•克雷格,杰拉德•巴特勒,陈冠希(实在太糙了……),李俊基(sorry……)等。连布拉德•彼特和尼古拉斯•凯奇都开始糙了。这点中国人还没跟上形式,从国内青少年喜欢的那些个偶像你能够看出,这个民族在性别甄别和审美取向上,和这个星球的人类存在分歧。
杰拉德•巴特勒(不是红军杰队),来自苏格兰,你听这地儿就觉得挺糙的。此君虽然以嚎叫“这就是斯巴达”而闻名,但自从“这不是斯巴达”更出名以后,他就开始出演糙哥和美女的感情戏,近年来他出演了《附注:我爱你》,《尼姆岛》等娘们片儿,影响不错。这次他勾搭上来自首都华盛顿的典型美国美女凯瑟琳•海格尔。凯瑟琳•海格尔是这几年蹿红的女星,演技有保障,相貌有保障,饭碗有保障。典型美国爱情片,依旧走得欢喜冤家路线,没什么特别值得要说的,结构和情绪都设置的不错,挺好的。
《丑陋的真像》北美8900万,烂番茄评分14%,Metacritic评分28,真低啊……这种片真是不受美国的影评人待见。《好莱坞报道》:“爱情喜剧要依靠主演之间的化学反应,在这点上电影是很成功的,两位主角都在对方身上发现了吸引力。”《滚石》:“电影院在处理垃圾的时候应该顺便把这陀像屎一样的《丑陋的腚(屁股)》丢大街上,然后好让我们去欣赏那些真正的爱情喜剧,我推荐《和summer的500天》”(这部电影稍候我会写),
《豚鼠特工队》
之前还在国内上映,这几天应该快下线了吧,还是已经下了。因为这是美国暑期档的片子,所以之前网上早就有了资源。话说回来,即使同步上映,我也不太会去电影院看。这还是适合孩子们看。我也不想去装傻充愣,硬装天真。不过你要是就为了乐呵那么一个多小时,也没什么。这是部3D电影,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市场。
不说了。北美票房1亿2000万,再次证明合家欢电影的强大。Metacritic评分41,烂番茄评分24%。《今日美国》:“这部片子让年龄超过10岁的观众无法忍受,那些厕所笑话会让人感到智商受到侮辱。不过动物特工队的想法,虽然不是原创的,还是一直都很管用。”
《孤儿怨》
没看……直接引用评论。
北美票房4200万,Metacritic评分42,烂番茄55%,看得出这还算一部不错的恐怖片。你应当知道,北美那些写影评的,对恐怖片从来是深恶痛绝的。《芝加哥太阳报》:“如果你想看一部讲述来自地狱的孩子的恐怖电影,那么看这部吧。千万,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要带你的孩子去看这部电影。听我的没错。”《今日美国》:“这比很多讲述恐怖小孩的电影要好,剧情的曲折让该片鹤立鸡群。”
《孤儿怨》
没看……直接引用评论。
北美票房4200万,Metacritic评分42,烂番茄55%,看得出这还算一部不错的恐怖片。你应当知道,北美那些写影评的,对恐怖片从来是深恶痛绝的。《芝加哥太阳报》:“如果你想看一部讲述来自地狱的孩子的恐怖电影,那么看这部吧。千万,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要带你的孩子去看这部电影。听我的没错。”《今日美国》:“这比很多讲述恐怖小孩的电影要好,剧情的曲折让该片鹤立鸡群。”
《滑稽人物》
《滑稽人物》在北美取得了近5200万的票房,这个成绩在导演贾德•阿帕图的履历上可算不得出众。对于这样一部R级喜剧(看完了你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喜剧),或许分级让她失去了一部分观众,可她竟然长达2小时16分钟,这些都是影响票房收益的因素。导演贾德阿帕图说这部电影有一些自传性质,所以大家注意了,一般导演开始完自己的阅历的时候,下场会很难看。写别的戏导别的戏,他会很专业,轮到描述自己,便开始感性了。好莱坞是个工业体系,对于商业性质很强的影片,感性太多,个人情绪太多,你不失败就怪了。他在做其他电影的时候,会有理性要求自己一定要把观众和行业规则放在首位,因为你要赚钱嘛。到这时候,阿帕图开始玩自己的东西,忽略了规则,当然就会在商业上受到惩罚。虽然5000多万的票房怎么也不能说差,但是对于云集了塞斯•罗根和亚当•桑德勒的电影,这个成绩显然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