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先讲第一个:依止上师最根本的为修持信心。依止上师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就是修持信心。这叫道之根本,比如树的根本坚固的话,树干和树枝、树叶、花果都能很好的生长,同样的道理,对于引导无谬解脱道的上师如果有了坚固的信心的话,就能生起从暇满人身直至圆满佛果间的一切利益。所有现证功德生起的根本就是依靠信心,所以信心也叫地道的根本,藏地的俗话说:“所有佛法的根本是信心,所有世间法的根本是和善。”本来信心和智慧都是俱生的功德,但是通过如理如法的修持也能大大增上。总的来说,诸法的前行中必不可少的是信心,依靠信心,所有的功德都会生起。《华严经》中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十法经》说:“由何出导师,信为最胜乘,是故具慧人,应随依于信。诸不信心人,不生众白法,如种为火焦,岂生青苗芽?”密宗尤其强调信心之重要。《大威德续》云:“信心佛宝信法宝,信心僧宝信心母,信心上师信心父,信心大道信心舟,信心即是如意宝,信心密咒之悉地,信心福德之圣财,是故修持密咒者,是为自心起信心,应当诚心敬他众。”莲花生大士曾言:“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帝洛巴曾言:“自己内心有恭敬的话,即使上师住的很远亦如很近一般。”米拉日巴尊者说:“若具信心与恭敬,遂会产生加持。”哲贡炯巴仁波切说:“上师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当勤修敬信心。”蒋扬钦则旺波仁波切说“修密法之上根,是指信根上等,亦即对佛法与上师有坚定不移之信心者。”在《杰珍大圆满》、《空行心滴引导文》等中也宣说了对于密宗行者而言,信心上等即上等根器;信心中等即中等根器;信心下等即下等根器。所有信心有如开启成就大门的钥匙。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颂释》中说:“一切出世的功德都来源于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信心分为对三宝的信心,对业果的信心,对四谛的信心等。在这里所讲的信心是:把上师看成真佛的信心。各教派都一致说依止上师的根本为修持信心。修持信心是比较有难度的修法,但也是极其重要的修法。曾经有人向阿底峡尊者求法,他大声叫道:“阿底峡,请给我教授。”阿底峡尊者答道:“哈哈!我的耳朵还很好呢,你不用大声的叫。所谓的教授,就是信心!信心!信心!”就象尊者这样再三强调一般,应该知道信心是极为重要的。《宝炬经》中说:“消除怀疑过诸河,信心乐善城标帜,以信污染心清净,消除傲慢敬根本,信心伏藏殊胜足,如手摄善之根本。”佛陀反反复复说过众多功德的根本是信心,假如有信心的话,即使上师传授的修法是错误的,也能获得世间的共同成就。以前有个藏人,到印度向上师求法,上师说了一句印度话“马里啦札”,意思是滚出去。他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还认为是上师传给他的窍诀,所以就当成咒来念,后来他竟然能用这句话为自己和别人治病;还有一位老太太,她计数诵持《准提菩萨咒》,将“杂”念错成了“巴”,而变成“嗡巴勒布勒绷德娑哈”。然而有一次当地闹饥荒时,她却能煮石头当饭吃。有一个专修做普巴金刚的固青达查华的大成就者。他拥有各种奇妙的神通力,在修法的时候,他一边持普巴金刚的真言,同时手持普巴杵,以持咒的力量,他可以用普巴杵在坚硬的岩石上随意切划出深刻的痕迹,就好象我们用刀子在豆腐上切割一般。有一天,萨迦班智达遇上了固青达查华。在讨论修法的时候,大师指出这位成就者专修的真言发音有错误,正确读音应该是:“唵班渣歌勒歌啦呀吽呸 ”,但这个成就者却把它错误地念成“唵 班渣几勒几啦呀 吽呸 ”。在大师离开以后,固青达查华便放弃了错误的读音,开始用标准的发音持咒,这时发现他的普巴杵不再能穿入石中,这是因为他对咒音起了疑心。后来,这位成就者决定还是变回原来的发音,他的能力又再回来了。如果我们单有智慧而缺乏信心,是不可能达到任何成果的。但是在只有信心而修法传授错误的情况下,最好的也只是能得到世间的成就。想要得到解脱的话,还是必须要寻找到具德上师,传授无误的教法才行。我们修佛法是为了得到遍知佛陀的果位,这样就必须要有准确无误的窍诀和对上师强烈的信心,这两者缺一不可。

一次,种敦巴请问阿底峡尊者:“在藏地有很多修行者,但是却没有获得殊胜功德者,这是什么原因呢?”阿底峡尊者答云:“大乘功德,不论生多生少,都是依赖上师才能生起的。你们藏人对于上师仅作平庸凡夫想,怎么能产生功德呢?”《二观察续》中说:“或信坚愚者,此人成就近,溺理寻思者,此人成就远。”所以对上师观成真佛的信心必须要建立起来,这个要点要分三部分来讲解。

1、观师为佛的必要性;2、能观成佛的理由;3、如何的观法。

第一,观师为佛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把上师观想成佛呢?为什么要费力气作这个事情呢?我们可以从正反两方面都分别考虑一下。假如上师真的是佛的话,但是我们没有把他看成是佛,那不是失去了得到成就的机会了吗?博多瓦格西说:“即使文殊和观音真实降临了,对于没有信心的人也无法作丝毫的利益。”无有信心则佛的加持也不会进入自己的心中,所以如果上师真的是证悟圆满的佛的话,把他观成凡夫也不可能到利益。比如以前提婆达多不但经常陪伴在佛陀身边,而且还是佛的亲戚。但是因为他没有信心,不但不能获得成就,而且因邪见而造了五无间罪最后堕落地狱。还有善星比丘也是这样的。所以即使是见了真佛的话,如果没信心也是没用;那我们反过来想想,假如上师不是证悟圆满的真佛,但是只要我们把他看成是真佛了,除了得到好处以外是不会得到什么损失的。比如狗牙舍利的故事一样,本来狗牙中是不可能出舍利的,但是老太太把狗牙当成真正的舍利,依靠这种信心的作用,狗牙上才生出真正的舍利。格西博朵瓦说:“若不敬诸师,依佛亦无益,如善星故事。”可见加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信心的大小,而不是观待于对境。如果没有把上师当成真佛的信心的话,其他任何地道的现证都不会生起,所谓的上师瑜伽也是依靠上师为真佛的教证理证而成立的。毫无疑问的把上师看成真佛,修任何本尊的时候本体观想为自己的上师,形象观想为本尊的形象,在此见解基础上观修本尊,这个就叫作上师瑜伽。反之如果认为上师是凡夫,前面另外观想出一个本尊形象的话,这样的修法连上师瑜伽的一点边都靠不上。

第二、能观成佛的理由。

把上师观成佛从理论上说是好的,但是实际上我们有没有能力真正做到呢?比如说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我明天就能成佛的话,当然是特别好的事情,但是实际上能不能做到呢?这恐怕不太可能。但是把上师观想成真佛是不是也像这个事情一样根本就做不到呢?不是的。那怎么知道不是呢?有什么道理呢?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当我们心中被一种心态所强烈占据的时候,另一种完全相反的心态是不可能生起的。比如说在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欢喜的时候,厌恶的感觉是不会同时生起的。如果我们观察上师功德的念头生起到强烈的时候,观察上师过患的念头就不会生起,这样就只能看见上师的功德。宗喀巴大师的窍诀中有两个主要的办法。一、以观察上师功德之念映蔽观察过失之念。二、将观察过失转化为生起信心的助缘。

先从第一个讲起,如果专门从过失的方面观察某人的话,即使完全没有过失的人也会被观察出过失的,比如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见佛也是具有过失而没有功德的。如果专门从功德方面看的话,就如同太阳升起时映蔽了月亮和星星一样只见日光了。比如说有的人专门观察自己的功德,完全映蔽了自己的过失,所以骄傲的以为自己是具大功德者。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复应于其具诸净戒,或具多闻,或信等德,令心执取,思惟功德。如是修习,设见若有少许过失,由心执取功德品故,亦不能为信心障难。譬如自于所不乐品,虽见具有众多功德,然由见过心势猛故,而能映蔽见德之心。又如于自虽见众过,若见自身一种功德,心势猛利,此亦能蔽见过之心。”

关于第二个办法:将观察过失转化为生起信心的助缘。这个办法在下面将会广讲,所以这里先不作过多的介绍了。

总的来说,如果一个人想要即身成佛的话,必须要断除观察上师过失的念头,把上师看成真佛的修行是至关重要的。《金刚手灌顶续》中所说:“应当以心缘取上师功德,毕竟不应执取上师之过。因心取上师之功德,遂会获得成就;若执上师之过,则不会获得成就。”《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谓其尊重虽德增上,若仅就其少有过处而观察者,则必障碍自己成就;虽过增上若不观过,由功德处而修信心,于自当为得成就因。”所以要把上师看成是真佛的话,必须首先要依理把上师是佛的定解建立起来。总的来说,对自己的上师观成真佛的人特别的少。

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超越上师是凡夫的看法,但是依靠教证理证一定可以建立上师是佛的信心的。《十法经》云:“如见烟知火,观鸥知水近,菩萨慧种姓,有种种征兆。”

——————————————————————————————————————

信心与上师相应,原来就介绍过这是最重要的诀窍。

尤需注意的是,就像作者说的“所讲的内容都仅仅是针对已经具有上师的人来讲的,正在观察阶段的人不应该按照下文的要求去对待准上师。”

也就是说所有的依止、观修之对境,都应该是已严加核准的具德上师。

山居性纪——一个寻找爱寻找美寻找自由、启悟生命真谛的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吴光磊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山居性纪——一个寻找爱寻找美寻找自由、启悟生命真谛的故事第1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