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阿公摇摇着说道,“没办法了,已经晚了,蛊虫已经在血液里都生长了。”
宋冲的父母一听,马上给巫阿公跪了下来,苦苦哀求说道,“亲家,你无论如何也要救救我儿子啊,终使他有千错万错。他既然娶了你的女儿那也是你半个儿子,你就忍心看着他死吗?”
巫阿公说道,“不是我不救他,只是他来得太晚了,要是一开始觉得身体不舒服就来我这里,我还有办法,现在就是大罗神仙也没办法救了!”
这话等于是给宋冲下了一个死亡通知书。但宋冲听到这话后,却是出奇地平静,一没吵二没闹,很冷静地说道,“爹,娘,既然没有办法就算了,是我有负妻子在先。我死也是死有余辜,怪不得任何人。我只求死了之后,爹娘不要怪罪岳父。一些都是我自己造的孽。”
此话一出,宋冲的父母与妻子听得是眼泪直流。巫阿公的女儿毕竟是深爱着宋冲的。既使宋冲有负于她,而此时此刻在她心里想得却是宋冲的千百般好。
但姑娘却没有像宋冲的父母一样,苦苦哀求巫阿公,从小看着父亲炼蛊,自己心里也明白,蛊虫已经在血液里蔓延开了,真的是连最后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到了第二日清早,宋冲混身心窝剧痛,从床上翻到了地下打滚,双手不停地胸前抓挠。到后来甚至挠破了皮肉,紫黑色的血从胸膛涌了出来。并且发出杀猪般的嚎叫。
巫阿公的女儿站在一边,虽然心里无比疼痛,但事已致此,已是回天乏术。而宋冲的父母看见儿子活受着那么大的罪。抱着儿子是放声痛哭。
巫阿公走到宋冲跟前,从怀里掏出几张符。贴在了宋冲的五心之中,又用朱砂在宋冲的胸口上画了一个符。
顷刻间,宋冲停止了抓挠,口中也没再呻吟。但却说不出任何话。宋冲扭过头,感激地看了巫阿公一眼,又转过头看了看妻子,眼中充满着无限的愧疚。艰难得伸出手,无力地抱着妻子,眼中含泪,想说什么,却没办法开口。
妻子这时眼泪也下了,对宋冲说道,“你说不出话来就别说了,你想说什么我都知道,我不怪你了,你放心地去吧,我现在怀了你的孩子,再艰难我也要把他拉扯大,等他成人后我再让他去找你的父母,认祖归宗,好好孝敬二老。”
宋冲听后面带微笑,随着眼角一颗泪珠滑落,原本就无力的双手,从到子的身上落了下来。
之后屋子里便传出一家人凄惨的哭声。
3.
经过九月怀胎,巫阿公的女儿顺利地产下了一名男婴。姑娘接过稳婆手中的婴儿,从无力的脸庞上挤出了一丝微笑,对孩子说道,“你长得真像你爹!”
姑娘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叫宋念生。也就是表伯父在湘西认识的宋大同宋老师,宋大同跟郑老师的名字一样,是个假名。
宋念生从小没有父亲,缺少父爱。同时母亲和外公都是“草鬼”。所以在村子里的人都远远地躲着他,同龄的小孩子也常欺负他。所以宋念生从小的性格就很孤僻。在同伴的欺侮当中,增加了他内心的仇恨。
看起来沉默少言的宋念生,从小内心却十分狠毒。在他十岁那年,村里有个小孩欺负了他。宋念生当时一不哭二不闹,转头便给这小孩下了蛊。
当时这小孩全身溃烂。到了身体没一块好肉,又几处求医无果之后,众人才回过味来,觉得是不是有人下了蛊。
一说到蛊。大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巫阿公一家。他们一家是远近闻名的“草鬼”。以前巫阿公在村里当巫医的时候,救过不少人。那时大家对巫阿公确实很敬重,但宋冲中蛊死后,事情一传出去就以讹传讹了。大家都认为巫阿公很是歹毒,连自己女婿都下蛊害死。
那个中了蛊的小孩家人一问道是否近来跟巫阿公一家人有接触,小孩才道出实情,说前不久确实欺负过巫阿公的外孙宋念生。
这下大家可火了,心想,小孩子打架是常有的事,巫阿公身为长辈居然对小孩子下此毒手,实在是有失长辈风范。其实他们怎么敢相信,十岁的小孩宋念生早就已经学会下蛊了。
大家心中固然有火,但却不敢得罪巫阿公,买上点礼品到巫阿公家中又是陪礼又是说好话。此举倒让巫阿公一头雾水,搞不清头绪。
大家一见巫阿公不承认,这时不翻脸也不行了,找来了村长。村长又是说软话又是说硬话。此时巫阿公心里倒也明白个七八分了。把中蛊的小孩子叫到身边一看,果然是中了自家的蛊毒。
这蛊名叫“癫蛊”,在众蛊当中比较好炼,同时也是比较好解的。炼此蛊者,需先找一只蛇,弄死之后,埋在地下。不久后,蛇身上就会生菌。再把土挖开,取出蛇身上的菌,放入坛子中用秘法喂养。数十日后,此蛊便形成。中蛊之人先是全身溃烂,再几日后,笑骂无常,胡言胡语,就像癫子一样,故叫“癫蛊”。
巫阿公马上从厨房内取出几个大蒜头,让小孩吃了下去。小孩捏着鼻子吃下去后,只觉得腹中如翻江倒海一般,忽然间“哇”地一声吐出了满嘴的污物。
大家从小孩的污物中竟然发现一条形似蛔虫,但又不是蛔虫的一种粘乎乎让人看了直起鸡皮疙瘩的小虫。
这下傻子都知道了啊,小孩确确实实是中蛊了,而这下蛊的不是别人,就是巫阿公。巫阿公心中明白,这作恶之人便是自己的亲外孙宋念生。但又怎能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外孙下的蛊呢?于是也就硬着头皮背下了这个黑锅。
送走众人之后,巫阿公把宋念生吊在房梁上一阵毒打。母亲虽然心疼,但此时不如此,便会养成了他的邪性,一个巫师如果心中有邪性,没有了善念,日后必祸害他人。
宋念生从小就生活在炼蛊之家,起初母亲和外公尽可能的不让他接触这些。但同在一个屋子里住,一天两天好避,几年,十几年宋念生怎么会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