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GDP具体的核算方法和我们普通老百姓隔得还是有些远,往往我们最后听到的只是一些数字,为了揭开掩盖在GDP数字上看似神秘的面纱,同时也为了对中国现行GDP核算标准进行评估,本章将花些精力将GDP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所引用的文章大多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有关GDP的相关论述,在这个问题上可不敢瞎编。)

一、照猫画虎——从MPS向SNA的过渡

由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再加上重农抑商的政策,与西方的商业文明相比较而言,中国社会生产相对比较简单,中国封建时代的家底掐着指头都能大体算清楚。对于皇帝及文武大臣来说,只要掌握好了人口、土地和国家的税收等基础资料,各种主意就比较好定度了。中国独特的生产方式估计这也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没有出现国民经济核算这一学科的主要原因,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多少替皇帝算细帐的民间友好人士,这也导致了中国在GDP的核算上,都是不断引进和吸引,没有多少自己的东西。

自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出现了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这也使算中国这笔帐显得麻烦起来。而在中国最早进行国民收入估算,则是由国民党时期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巫宝山教授主持进行的, 他编制过1933 年、1936 年和1937 年中国的国民所得。在联合国出版的《国民收入统计, 1938—1947 年》中收入了巫宝山提供的有关数据。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因此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民经济核算都是采用产生于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这个指标反映的是物质生产部门,即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活动成果,它不能反映非物质服务部门如教育、金融保险、科学研究、影视娱乐、咨询等服务,在SNA面前显得有些落伍,这也它备受争议的地方。

随着中国开始跳出计划经济的框框,向市场经济过渡,服务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引入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国内生产总值显得非常必要,这也是为了与国际接轨的需要。1985年4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在继续做好国民收入核算的同时,建立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这也正式标志着中国开始全面向SNA转型。因此,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50年代到1981年。我国的经济统计基本属于MPS。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统计是按照MPS的基本原则去实施的,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中国从来没有完整地实施过MPS,和苏联的完整体系有一定的差别。

第二个时期:1982年到1992年。这一时期,中国的统计学者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目标模式确立和选择进行了探索,国外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学者如克莱因等纷纷到中国讲学,中国开始逐步接触SNA,其优越性也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

1985年后,中国在国家与省两极并行实施了两套(MPS和SNA)并行的核算制度。不过这时国内生产总值只是一个附属指标,用于补充国民收入指标不能反映非物质服务生产活动的不足。前期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只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核算,从1989年开始试行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也不是独立地计算出来的,而是以国民收入生产核算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而获得的。

第三阶段, 从1992 年起,我国宣告开始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变了以国民收入为基础的间接推算法,采用直接利用原始资料计算的方法,与此同时建立了季度GDP核算,在新体系的实际内容上, 与国际多数国家在核算制度上接轨。国家统计局于1993 年停止了对M PS 国民收入指标的核算, 并且于1994 年再度对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案进行了重大修订, 形成了明确的以SNA 为主体的新核算制度方案, 并于1995 年开始组织实施。

在中国GDP核算向SNA转变的过程中,还包含了一个历史数据调整的过程。我们现在从统计年鉴上看到的1952-1992年的数据,都是SNA体系下的数据,这样可以满足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对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的要求,一会MPS,一会SNA肯定不行的。

中国对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的补充。第一次是国家统计局在1986年—1988年之间进行的对改革开放后的1978-1984年数据的补充。第二次是对改革开放前的1952年至1977年数据的补充,这是在1988-1997年进行的。这两次补充都是用SNA对MPS法下的国民收入进行调整。

这样做还没有完,由于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只重视物质生产,第三产业服务业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缺乏相关的资料来源。中国于1995年进行了全国首次第三产业普查(普查的1991和1992两年的数据)。根据普查得到的资料,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第一次重大的调整,涉及的范围为1978-1993年共16个年度。

经济普查就是摸家底,它涉及的规模非常大,需要动用数十万的统计工作者,对GDP核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济普查为地方GDP核算确定了一个固定的基数,这也限制了地方在GDP核算中对数据随随意意调整的空间。GDP核算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不是地方长官想当然地拼一个数字出来,这在下面谈到国家公布的GDP数据是如何得来的、地方GDP与国家统计局核算出来的GDP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异时再深入进行分析。

中国GDP究竟是多少?》小说在线阅读_第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szgou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GDP究竟是多少?第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