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金庸政治学(23)张翠山死前的武当派政治形态

19、投机者张松溪

武当七侠中,张松溪以机智著称,充当的是军师角色。《倚天》开头,俞岱岩身负重伤,张三丰看出是大力金刚指所伤,便让宋远桥带张松溪和殷梨亭二人,去少林寺拜见方丈空闻,告知此事。

张松溪立刻心想“倘若只不过送一封信,单是差六弟也就够了。师父命大师哥亲自出马,还叫我同去,其中必有深意,想是还防着少林寺护短不认,叫我们相机行事”,果然,张三丰随后表示,武当与少林之间关系特殊,存着芥蒂,让三位弟子去到少林寺后,“对空闻方丈固当恭敬,但也不能堕了本门的声名”。

这个细节,便可看出张松溪敏锐的洞察力。

而他最出色的表现,则要算是在张翠山失踪的十年里,施恩于三大镖局,为日后应对作出铺垫。他“为的是要消解龙门镖局全家被杀的大仇。他知虎踞镖局是江南众镖局之首,冀鲁一带众镖局的头脑是燕云镖局,西北各省则推晋阳镖局为尊。龙门镖局之事日后发作起来,这三家镖局定要出头,是以他先伏下了三桩恩惠。”

这个“事先埋下恩惠”,绝对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机缘。没精力明察暗访不行,你得整天跑腿,盯着三大镖头的行踪,连云鹤聚众密谋反元的大机密,都得知道个一清二楚,还得把官府方面的动向了解清楚,这才能诛杀叛徒,阻止机密泄漏,另外,还得有超群的武艺,才能摆平出现的问题,比如他为祁天彪解难,在不透露本门武功的情况下,空手接了吴一氓的八枚断魂蜈蚣镖,万一失之毫厘,可能就没了性命;没花大量时间不行,你得把工作和非工作时间都搭上去;没那个机缘也不行,这三大镖局的镖头要是过得好好的,就是不出一点事,那你也没办法施恩,只能抓瞎。

这件事情,张松溪坚持了十年,从这里,又可以看到他的远见和恒心。

这样乍一看,张松溪的热心和执著很像一个人,谁啊?老二俞莲舟。可是,在对俞莲舟高度评价的同时,我却始终对张松溪缺乏好感。

为何?因为这个人太精明了。上天是公平的,给了你精明,也就会带给你“附加产品”,那就是小气。

张松溪确实精明,但更多是一个军师的形象,他掌控全局的能力显然比不上气场更为强大的俞莲舟,也比不上宋远桥。对他的定位,应该是专职出主意和分析局势的副手,可以提供决策参考却不能独立决策。

而且,也恰恰因为过于精明,张松溪是武当七侠中最为投机的一个,比如他对张翠山事件的热心,其实多少有投机成分,他看重的是张三丰对张翠山的宠爱,以及后者接班的潜力。之所以下此判断,与他后来的表现有关——在宋青书谋害莫声谷时,张松溪与宋远桥武断地认为谋害莫声谷的人是张无忌,而俞莲舟和殷梨亭却相对理智得多。其实以张松溪的潜心料事,不可能如此武断地下结论,但作为副职领导,此时的他“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掌门人宋远桥这一边(关于这一点,我会在下一章节《张翠山死后的武当派政治形态中》详细论述)。

因为精明,因为投机,张松溪在人格魅力上就明显比不上俞莲舟,就算张三丰给予七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张松溪接班的可能性也为零。

金庸政治学(23)张翠山死前的武当派政治形态

20、小不忍则丧命的张翠山

怎么混社会?这个问题说起来,门道太多了,几天几夜说不完,但老祖宗的总结还是有用的:出来混,无非两样武器,脸皮要厚心要黑。

这个厚黑学,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简直就是无往而不利的法宝。

那位可能说了,厚黑学这玩意儿谁都知道,但这两条对于大侠来说,适用么?大侠不是应该浩然正气、胸怀天下么?

好吧,我承认,对于大侠来说,心可以不那么黑,起码表面上不用那么黑,但另一条“脸皮厚”,却依然是大侠必须具备的硬条件。

脸皮厚了,你就可以经历任何摸爬滚打,让挫折变经验,还可以大摇大摆做主角,比如《三侠剑》的胜英,比他武功高的一大把,可人家脸皮厚,遇到麻烦就呼朋唤友,摊开双手等大家帮忙,结果就是能做主角。而脸皮不够厚呢?那就经不起挫折,也无法在内部斗争中上位,甚至会丧命,换言之,做不了主角,只能做配角,甚至是个死跑龙套的,张翠山就是个例子。

张翠山的毛病,谢逊早已指出,就是那身“迂腐”的名门弟子气,说白了就是死要面子不要命。谢逊此人,话糙理不糙,还真说到了点子上,张翠山毁就毁在面子上了。

从IQ角度来说,张翠山被视为武当七侠中“悟性最高、文武双全”的一个。张三丰以丧乱帖代入武功,张翠山立时领会,恰恰就因为他的悟性和文武双全——书中提到,“从前张翠山修为未到,虽然见到师父施展拳剑,未能深切体会到其中博大精深之处。近年来他武学大进,这一晚两人更是心意相通,情致合一,以遭丧乱而悲愤,以遇荼毒而拂郁”,此外,当张翠山说“弟子得窥师父绝艺,真是大饱眼福。我去叫大师哥他们出来一齐瞻仰”之时,的反应是“我兴致已尽,只怕再也写不成那样的好字了。远桥、松溪他们不懂书法,便是看了,也领悟不多”,可见在学武功的同时,多一点其他个人爱好,也是很有必要的。

也正因此,张三丰对张翠山寄望很高。我在前面分析过,张三丰并没有打算把掌门位置传给张翠山,所谓的衣钵传人,其实是“技术继承者”而非“权力继承者”。但张三丰作为武林第一人,他的野心或说梦想决不是让武当一派发扬光大这么简单,于他而言,武当的成长和武学的发展是两条并行线,其实无分轻重,而是相辅相成。张翠山作为他内定的“技术继承者”,地位绝不逊于“权力继承者”宋远桥。

哪怕到了张翠山自杀多年后,在张三丰遭遇少林叛徒空相偷袭,身受重伤,又面临假冒明教的赵敏等人“踩场”的紧急关头,口头为瘫痪的俞岱岩传授太极拳口诀时,他都不忘说一句“倘若莲舟在此,当能懂得五成。唉,你五师弟悟性最高,可惜不幸早亡,我若有三年功夫,好好点拨于他,当可传我这门绝技。”

这句话一方面点出了张翠山和俞莲舟是武当七侠中天赋最高的二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张三丰对张翠山的偏爱。

在张翠山失踪十年,重返武当山后,尽管武功没有进境,但仍得张三丰的厚爱,而且,在二侠俞莲舟的“呵护”下,武当诸侠(除俞岱岩外)形成了统一意见,那就是对殷素素的“灭门案”既往不咎,大家一起去做善事,以弥补这位五弟妹的昔日过错。

但俞岱岩反而成了最大的变数,他认出殷素素是当年暗算他的人。此时的张翠山,暴露了性格中的最大弱点——脸皮太薄,立刻冲出外堂,在众目睽睽下自杀身亡。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错,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弥补过错,而无需付出生命做代价。遭遇变故时,冲动往往是最坏的选择。

金庸政治学》小说在线阅读_第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笨笨大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金庸政治学第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