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金庸政治学(23)武当派的政治形态

15、最深沉的人,竟然也有不给面子的时候

内敛深沉的人,在我们印象中应该是喜怒不形于色,让人看不出他的情绪,而且八面玲珑,面对谁都不会得罪,留有余地。可内敛深沉的俞莲舟,却有两次不给人面子的时候。

第一次是张翠山对众位师兄弟说明当年龙门镖局血案是妻子殷素素所为,张松溪提出建议,认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此事不必再追究,宋远桥对此犹豫迟疑,一时拿不准主意,俞莲舟却斩钉截铁说了两个字:“不错!”

在武当派中,师兄威权极大,而且宋远桥已经负责了派内事务的处理,身份是二把手,他这个“领导”还在思考,俞莲舟就以“下结论”的语气表态,这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是很忌讳的——你想想,你能随便代替单位领导发号施令吗?

这个举动,似乎和俞莲舟内敛深沉的性格不符,但却与武当内部的微妙格局有关。

前面提到,俞莲舟很有责任感,时刻将武当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种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就是他只在乎大局,却不依附具体的人,换言之,他并非因为不支持宋远桥而不给对方面子,也并非支持张翠山,他所希望的是武当大局的稳定。

——你宋远桥掌权可以,但不能因为师父宠爱张翠山就心生情绪;你张翠山受宠更没问题,但不能破坏了大好团结局面。所以,他说了两个字,“不错”。

那位说了,就“不错”这么两个字,还能敲山震虎,防患于未然?没错,这两个字在这个时候、在俞莲舟口中说出来,就是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首先,这个表态虽然对宋远桥不敬,但成功阻止了一次分裂事件的发生——如果宋远桥说不,那会发生什么?张翠山将失去组织支持,而其他几人呢?提出建议的张松溪也许会习惯性明哲保身,但与张翠山交好的六侠殷梨亭和七侠莫声谷则会产生不满,换言之,武当七侠中的当权派和少壮派将会产生分歧,而且这个分歧的背后是关乎张翠山前程甚至生命的原则性问题,加上在接班问题上的暗流,内部分裂决不是危言耸听。俞莲舟的表态,一方面对宋远桥作出提醒,对内部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警,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的立场,那就是决不允许有破坏武当内部团结的事情发生,武当七侠必须站在同一战线上。

此外,他的表态也是对殷梨亭和莫声谷二人的安抚。这二人与张翠山交好,而且自己平时的威严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书中就提到,“殷梨亭最怕二哥,知道大哥是好好先生,容易说话,二哥却嫉恶如仇,铁面无私,生怕他跟五嫂为难,一直在提心吊胆,却不知俞莲舟早已知道此事,也早已原宥了殷素素”,而当俞莲舟表态后,“他见二哥点头,心中大喜”。

就靠“不错”二字,俞莲舟成功控制了局势,武当七侠中在场的六人(除俞岱岩外)形成了统一战线。而到了后来,瘫痪在床的三侠俞岱岩意外认出殷素素便是当年伤己之人,客观造成张翠山夫妇身死,则是不折不扣的意外,怪不得俞莲舟。

俞莲舟第二次不给人面子,是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殷天正连场恶战,已是强弩之末,崆峒五老中的宗维侠想去捡个现成便宜,俞莲舟却不愿殷天正一世英雄,如此丧命,出场拦阻,说“宗兄,殷教主已身受重伤,胜之不武,不劳宗兄动手。殷教主跟敝派过节极深,这人交给小弟罢”,谁知宗维侠不给面子,非要去伤害一个无还手之力的人。

这个时候,俞莲舟抛了一句重话:“此刻任凭于你。回归中原以后,我再领教宗二先生的七伤拳神功。”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约战了,大家都是所谓的名门正派,要对付的也是个大魔头,可俞莲舟却在六大派面前对殷天正百般维护,这样的表现和深沉内敛可是一点都不搭边——领导提出的工作大方向就是消灭明教,你却当场对着干,后来发现没法对着干了,你居然还赌气,这成何体统?这么干上一次,领导就准保把你打入冷宫。

但这恰恰体现了俞莲舟骨子里的气魄。他在不破坏六大派组织目标(消灭明教)的前提下,对工作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异议,证明他有思想有原则,不随大流,而对宗维侠的“约战”,看似莽撞,有赌气成分,但也体现了敢担当的一面——唯唯诺诺的人,固然可以不犯错,但也别指望他能挑大梁,而俞莲舟这样的人,绝对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金庸政治学》小说在线阅读_第6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笨笨大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金庸政治学第6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