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政治学(23)武当派的政治形态
5、一个比一个忙的武当七侠
前面简单说了武当派发展壮大期的外部环境(后面分析少林、峨嵋等门派时,还会具体分析),下面,咱们来分析分析武当的内部政治结构。
乍一看,这个时期的武当很像当年的全真教,张三丰和王重阳一样,都是武林第一人,武当七侠则跟全真七子相对应,连人数都一样。而且大家都是道教的,握个手,哥俩好吧!
且慢,他们还真不一样。
这里有必要说说时代背景——别以为咱研究武侠小说就不用管历史背景了,就算金老爷子没写背景,背景也是客观存在的。全真教由王重阳开创,在丘处机得成吉思汗召见后,达到全盛,但在元宪宗也就是蒙哥大汗统治期间的佛、道“化胡经”之争中,元朝持明显的袒护佛教立场,在那次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佛道大辩论中,少林寺长老福裕和全真教张志敬分别率队参加舌战,结果道教惨败,全真教就此走了下坡路,道教也从此陷入低谷。
所以说,在《倚天屠龙记》中,全真教连个出场机会都没捞着,少林寺却牛气冲天,不是没道理的。
这又跟武当派有什么关系?那关系可太大了。后来,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了一个新的道派,也就是三丰派,经过发展,掀起了封建社会中道教发展史上的最后一波高丨潮丨。
换言之,全真七子的时代,恰恰是全真教和道教的鼎盛时期,可武当七侠的时代呢?他们正跟着张三丰老师创基业呢,那是道教的低谷期,也是三丰派的原始积累阶段。
道家本就强调清心寡欲,全真教家大业大的时候,大家的日子就更是安逸,所以除了“天性热情”的丘处机和好胜的王处一,其他全真诸子的露面机会都不算多,内部竞争也不算激烈——摊子都这么大了,道观到处开,发展都有惯性了,连传宗接代都“井然有序”,那还操那么多心干吗?
可武当派不一样,它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咱们都知道,一个企业草创期间,大家的干劲都是很足的,为啥?一来都被捆在一条船上了,不成功就玩完,二来得捞取进步资本啊,日后论功行赏,咱起码得混个董事会成员干干。武当七侠也是这样,张三丰老爷子到了七十岁才开始收徒弟,那个年代的人寿命都不长,在老爷子面前表现好了,保不准就是武当派第二代领导人了。
——至于张三丰能活那么大年纪,那纯属意外。
所以,武当七侠都很忙活。书中提到,老大宋远桥“越来越爱做滥好人,江湖上遇到甚么疑难大事,往往便来请其出面”,虽然是殷梨亭的玩笑话,但也可看出宋远桥的地位。老二俞莲舟呢?他潜心武功,是武当七侠中的武功第一人。老三俞岱岩一出场就跑去了海边,那年头从内地到海边也不容易,辛苦跑一趟,全为闯名头。
老四张松溪更是了得,估计比谁都忙,他知道张翠山因为都大锦灭门的事情,注定与天下镖局结怨,便着意施恩于各大镖局的镖头,他“细加查访,多年不变,而且料定有朝一日,张翠山若重履中原,龙门镖局灭门惨案定会再起波澜,其中固然另有乾坤,但恐怕张翠山必定牵涉其中,而虎踞、燕云、晋阳三家镖局分别为江南、冀鲁、西北各省众镖局之首,到时这三家镖局必要出头干预,为了避免到时手足无措,是以事先精心打探埋下恩惠,如高手对弈,开局就胜了三分”,这等于是一个人走遍了全国各地,还得等待施恩于人的机会,要花费多少精力,不言自明——在我看来,这看似是帮张翠山,实际也是在帮自己(后文会详细分析)。
而年纪小些的五侠张翠山,也早早闯下了极大名头,六侠殷梨亭则与峨嵋联姻,七侠莫声谷内外兼修,大家也都没闲着。
金庸政治学(23)武当派的政治形态
6、忙也分个早晚
前面说到武当七侠都很忙,忙于自我表现,忙于在武当派的原始积累阶段捞点政治资本。但要注意的是,七位都很忙,但这个忙并非同步进行的。
换言之,大家忙的时候都不一样。
那位说了,忙的时候不一样,你就当正常上班或者加班呗,有啥好研究的?
我的回答是:太值得研究了!
“忙”只是一个现象,忙的时机、忙的事情才是本质。上位前忙和上位后忙不一样,今年忙明年忙也不一样,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你难道不觉得你们单位的人在竞争上岗之前是最忙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那个阶段有忙的需要。
这还是简单的,咱们再说点复杂的:这次竞争上岗,大家都在忙,但你没有忙,可能是你年纪还小,时候未到,他也没有忙,可能是人家知道内幕,胸有成竹,而还有一位也不忙,可能是以为自己注定上位,结果被人涮了……
——看到没有,个案都是不一样的。
武当七侠的忙,时间不同,方向不同,背后隐藏的是武当派第二代的微妙政治格局。
这个微妙格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年龄层次,二是派系。
武当七侠与全真七子有一个巨大的不同,那就是年龄层次跨度较大。从马钰和孙不二曾经的夫妻关系,以及《神雕》中排名第六的郝大通也是“须发皆白的老道”来看,全真七子在年龄差距上不算太大,而武当七侠呢?三侠俞岱岩出场时是三十多岁,五侠张翠山则是二十岁出头,七侠莫声谷只有十几岁,而在书末,宋远桥已年过六十,可见出场时是四十岁出头,换言之,武当七侠的首尾年龄差距多达二十几岁。
正因为这个年龄落差,所以当宋远桥协助师父处理武当事务、俞岱岩满江湖惩戒坏人时,七侠莫声谷还在山上学功夫——换言之,年长的正处于业务表现阶段,年幼的处于能力积累阶段。而到了十年后,也就是张翠山从冰火岛回来时,宋远桥的触角已经从武当内部伸向江湖,开始处理各种江湖纠纷,可以看作是寻求外界的认同,巩固“武当派准第二代领导人”(当时还未正式接班)的形象,而莫声谷则内外兼修,业务能力大幅提升,他的进步更多地体现于他在武当内部的话语权上。至于其他几人,他们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也各自不同,后文还会详细分析。
这种年龄层次的差距甚至还影响到了派系关系。在派系方面,武当七侠所表现出的情况十分复杂。比如说,从老大宋远桥到老五张翠山,他们都是张三丰的亲传弟子,而六侠殷梨亭和七侠莫声谷的武功则是由宋远桥代传。按理说,有了宋远桥这番忙活,殷六和莫七应该属于宋远桥派系,但他们恰恰和年纪相若的张翠山关系甚笃——老臣子和少壮派之间,似乎天然就有着一条鸿沟。
另外,客观局势的不同,也影响着派系格局。比如说,四侠张松溪曾经为了张翠山与镖局的仇怨,暗中对几位镖局大佬施以恩惠,可谓殚精竭虑,但在十多年后,精明如他,却先入为主地怀疑张无忌谋杀了七侠莫声谷,丝毫不像俞二、殷六那般对张无忌充满信任。在我看来,此前为了张翠山忙活,只是因为宋远桥身份未明,备受宠爱的张翠山同样有接班机会,自己表现好了同样有机会(毕竟,只要张三丰没有正式传位,所谓的“准接班人”就只是个名头,只能证明你占了一点先机,历史上被拿掉的准接班人实在太多了),而后来对张无忌不够信任,则是因为宋远桥已经接班,张松溪必须要忙于揣摩领导人的意图。
——一个忙字,背后藏着太多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