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你的想法很好,但和实际还是有差距的,品牌和实力都一流的公司不一定待遇高,待遇高的公司不一定就技术领先或者是大公司,有些东西不是想当然的.这个和行业性质有关,也在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有关.

这个帖子或者说这个主题肯定会重新写的,一个是写得太乱,再一个也是想法有了些变化,我希望把就业紧张和不均衡就业放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中(横向和纵向)去分析,也许这样更能清晰看到,哪些是可以用努力来改变的,而哪些我们尝试的意义不大.打个比方说,就算大家真的能从我所写的东西中获益找到工作,那么也仅仅是让社会更行业的就业压力更平均分配而已,从整个社会来说,并没有新增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待业者"和"待富者"的整体比例并没有改变.这才是我最关心的啊.

我知道很多人抱着这样的念头"只要自己有份饭碗就好了,哪里管得了别人死活",如果我所写的最终让这种人受益,那是我最不愿看到的.我不希望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变成一个野生动物园.

恩,最近是非常忙.忙完再说别的吧.

博学是这样炼成的

下午无聊,随便写一点,关于自己各种生活积累的过程。

朋友们问我是不是是经常看书,恩,差不多从小就喜欢看书,小学时没的选择,就是泡在父亲单位的图书馆里看小说,那种图书馆里除了专业技术文献之外基本都是中外文学名著,小学毕业之前好象绝大多数的名著都看过不止一遍。当然那时的看也是好奇的消遣,那种图书馆里也不可能有《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北回归线》那种书,顶多就是三言二拍之类比较隐晦的描写,记忆里比较深刻的大概就是福尔摩斯、波洛、基督山伯爵以及凡尔纳的大多数故事。

中学之后接触的范围大了一些,基本上不再看文学类书籍,兴趣转向自然科学和超自然现象,同时也开始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选择就更感性一些,比如斯特劳斯或者门德尔松听起来就很舒服,莫扎特的音乐一听起来就说不出的烦躁。

差不多从高二高三读书的兴趣转向了社会科学,同学大多喜欢看《故事会》、《读者》那种杂志,我比较爱看的是《嘹望》、《三联周刊》之类的东西,不是故意装x,的确是喜欢看,喜欢琢磨。哦,海外星云和海外文摘也可以,相比来说,海外星云感觉更好一些,不过那个不是社科类的,是综合类杂志,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内容很前卫。

上大学之后很少看杂志,直接去学校图书馆里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翘了课回寝室看,读书的选择逐渐转向美学和哲学,也产生了无数疑问,纠缠良久。大二大三基本不看书,课内课外的基本都不看了,那时迷上了赌博(俺觉得人人天生都有赌性),天天去拍扑克机,开始输了很多,所有的钱都输差不多了,收获就是计算出扑克机的程序规律,是一个高阶行列式(最初的机器是6x6的行列式,后来的就越来越复杂,不赘述)。后来把输的那些赢回来,收手了。再赌人就废了。

大四开始喜欢爵士,又开始喜欢看电影,好在那时没有课业压力,虽然挂了几科,但侥幸毕业。那时读书的取向转向历史,喜欢看历史中的真实人物在危机关头是如何将自身能力发挥到极致,是很有快感的事情。

毕业之后一个是工作比较忙,再也是怕近视,基本上不看书,偶尔看报,偶尔上网。再后来换过几次工作,国企、民企、外企、大公司、小公司都挨个尝了一遍,自己行业内的职位也试过一些,也去过很多地方。最近几年主要考虑两件事:一个是作为微观单元体的企业具体怎样管理、怎样做好自身定位和战略规划;另一个是在宏观环境下整个政治经济体的运作规律和方向以及未来的权力与财富的分配方式。有了想法,在生活中自然会思考多一些(我才不管上帝笑不笑呢,再笑我罚它以后专门练口活儿)。所谓博学,其实在我看来无非三点:

1、个人积累

2、要有自己的思路而不是人云亦云

3、敏感的心来感受生活

不过这样一来,其实坏毛病也会养成不少,比如:

1、因敏感而挑剔。无论到了哪个城市,什么样的公司,总是能让我在第一时间看到它最大的弱点,甚憾。挑剔的程度可以举个例子,我是不能吃鸡蛋的(小时吃伤了),结果后来所有的禽类和所有的蛋类甚至包括豆腐、茄子等等看起来象或者闻起来象的所有东西都不能吃。

2、因挑剔而暴躁。无论是作为打工者还是作为管理者,我一直脾气都不是很好。员工做错事我罚几千块钱的事时有发生。结果就是我知道某人当面叫我“某总”的时候心里肯定一直在想“干死你!”,我就看着对方一边笑一边想“tmd老子先干死你!老子一枪把你干到美国去!”

手把手教你如何获取高薪职位》小说在线阅读_第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黄花儿大小伙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手把手教你如何获取高薪职位第10章

书籍
上一章
10/10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