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郑将军,您的事迹我们都已经知道,我们为您写了一首新诗,请您带给前线那些正在浴血奋战着的将士们!”

他大声念了出来,当他念到“那火红地阵地是最浪漫的诗篇”这一句的时候,郑永的脸色稍稍有些阴沉下来。

学生代表念完了,他紧张而忐忑的看着郑永,好像在那乞求着他地评判。

“最浪漫地诗篇吗?”郑永似乎在那自言自语,然后他脱下了上身的军装,露出了洁白地衬衫。

所有人都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一片茫然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当郑永把那件白衬衫也脱下来地时候,现场的人包括他的两位夫人也发出了一片惊呼。

身上几处伤疤触目惊心,尤其是站在他身后的孔令仪和春妮亲眼看到,在他的背后那道伤口是新的,一阵阵的血迹正从纱布上渗出......

“不浪漫,一点也不浪漫,甚至充满了血腥和残忍。”

郑永缓缓地说道:

“战争从来都不是浪漫的事,和你们想像中地完全不一样,杀戮、死亡、流血。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有一条活生生的生命被无情的剥夺。

我背后的伤是在日军突袭我的指挥部的时候留下的,那次几乎就夺走了我地性命,但我还是侥幸活了下来。

不是每个人都像我那么幸运,我亲眼看到过我的许多兄弟死在了我的面前,有地人是那样的年轻,就和你们这些学生一样的大。

我手下有个旅长叫刑亚创的,十七岁就参加了沈阳的学生营。他打过北大营保卫战,在长城痛歼过倭寇,在上海进行过四行仓库保卫战。死守过常熟虞山,但就在胜利到来的那天,他死了,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岁,只有二十四岁......”

刚才的嘈杂声现在一点也没有了,现场变得一片安静,有的女人开始悄悄的擦抹着自己地眼睛。

刑亚创的事情他们从报纸上看过,但却远远没有这一次从郑永嘴里说出来那样的动人心扉......

郑永的表情显得那样的平静:“很多人都和他一样死了,他们都是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就和鬼子拼过刺刀的。程宏、刘一刀、郑文跟,还有和我弟弟一样的胡冰......一个一个。就这么死在了我的面前......

前线还在继续打仗,还在继续死人,我们心甘情愿地为了国家流血,只要还有一个倭寇在中国,这场战争就不会停止。学生们,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什么浪漫的诗歌,不是充满了华丽辞藻的赞美,而是士兵,尤其是像你们这样有文化的青年......”

说着。他穿好了军装,默默地走了回去。

还是一点声音都没有,忽然,那个学生代表把手里写着诗歌地纸撕得粉碎。

他将碎片一把扬起,天空上飘飘荡荡地落下了纸片。他用嘶哑的声音说道:“同学们。当兵去,到第三战区去!”

“到第三战区去。当兵去!”

他地同伴们一齐低低地说道。

“学生们本来就对抗战充满了热情,但没有哪一次比郑将军亲身说法更加来得具有震撼性了。学生和市民们的热血已经因为郑将军地演讲,因为郑将军身上那累累的伤疤而被最大程度的激发了起来征兵处排起了长龙,有有知识文化的学生,有大学的老师,有普通的市民,甚至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无论征兵处的官员如何劝说,那位老人就是执拗的不肯离开。他告诉官员们,自己的儿子已经阵亡在了前线,现在,该轮到自己了。

我在那一刻忽然也涌起了想要扔下手里的纸笔,去当兵保家为国的冲动,在这个时候没有哪种职业比军人来得更加光荣了。

都在传说郑将军的奇迹,但却没有人知道在这奇迹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所知道的血泪,隐藏着多少优秀中国军人的鲜血。

郑将军,一个堂堂的国民政府二级上将,在前线激战最酣的时候,居然亲自和倭寇拼起了刺刀,并险些阵亡,当我的同行归梦帆发回这篇稿子的时候,我还不太相信,但郑将军身上的伤疤却告诉我们,在前线,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每每我想到郑将军在前线拼刺刀的样子,总是忍不住心酸。

同行们,行动起来,号召更多的人参军,把郑将军和前线将士们的英雄事迹,传到全国,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告诉全世界的人,在中国面临侵略,在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刻,一个国家是如何英勇的进行反抗。

中国永远不会失败,中国永远也不会灭亡,无论我们的敌人有多么的强大。

因为我们有那么多优秀的儿女,有那么多忠勇的军人,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为了我们的自由和独立抛头颅,洒热血,没有人可以征服这样伟大的民族!”

《中央日报》记者,古云天,于重庆征兵处现场......

第四百四十六章苏联人

“达令,你看恒渊这样子,看着就让人心酸啊......”

宋美龄叹息着,边上孔令仪和春妮悄悄抹着眼泪,下午发生的一切都已经传了出来,尤其是自己丈夫身上的那些伤疤。

“这个,现在国难时期,我只能把自己人往死里用啊。”蒋介石也显得有些难过:“恒渊能打仗是全国都知道的,他的第三战区很给政府长脸,很给政府长脸啊。”

“能打仗也是错。”宋美龄微微摇着头,随即像是安慰着孔令仪和春妮:

“不过这中间也有好的地方,那就是现在恒渊的名字连美国人都已经知道了,并且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的报刊和杂志上,你们能有这样的丈夫应该感到自豪......”

年影响非常大的美国《时代》周刊把蒋介石和宋美龄作为一九三八年第一期的封面人物,评选他俩为一九三七年“世界风云人物”,指出:

“一九三七年这一年,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国家是中国。在陆地,在海洋,在天空,中国人同入侵的日本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尤其是在上海,中国军队用自己的顽强精神阻止了日本人的前进。在这个关键时刻,领导这个国家的是一位最能干的领导人蒋中正和他的杰出夫人宋美龄。”

而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在随后的第八期上,《时代》周刊再次选用了一个中国人做为他们的封面人物:

郑永!

在配文中说道:

“这是中国最富有传奇色彩地人物,三七年到三八年。整整一年的时间,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近乎神奇地一次又一次阻挡住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他和他的军队。让日本人的指挥官也不得不发出了哀叹。

谷寿夫、中岛今朝吾、国歧登......一个接着一个地日军名将倒在了他的手下,他的第三战区简直就成为了日军的恶梦,大概日本人从明治维新以后就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大的挫折和失败......

请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这个充满了神话色彩的将军:郑永!”

宋美龄的话让郑永笑了一下。但随即他想起了什么:

“总裁,夫人,我想安排令仪和春妮再去一趟美国,现在军队急需军援,虽然美国碍于日本人的压力不敢卖给我们军备物资,但我想尝试一下,可不可以通过某种秘密渠道从美国引进一些军备物资,毕竟,下面还有很多的仗要打......”

“这个可以考虑。”蒋介石微微点了点头:“但不要报太大的希望,毕竟美国有自己地考虑。令仪,尽量去试一下吧,不管成不成功,总算也做过了,也当你们用另一种方式支援国家的抗战大业吧......”

孔令仪有些恋恋不舍地看着郑永,才回到自己的国家没有多少时候,又要离开国家,离开自己的丈夫了。

“听说在前线作战的时候,有个护士长的一直在你身边。还弄得沸沸扬扬的,有人居然写了个小说出来,才子佳人,有这么回事吗?”宋美龄忽然问道。

郑永有些尴尬,春妮急忙帮他解围道:

“夫人。那个人叫黄雨欣。在沈阳保卫战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很勇敢。从抗战爆发以后就战斗在最前线,人也非常善良。跟着郑永哥转战了大半个中国......”

宋美龄沉默了下来,她是坚决反对一夫多妻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自己地这个外甥女婿可不也有两个妻子?而且,还是自己一手促成的......

“那个,那个黄雨欣就留在重庆吧,留在重庆好好养伤。”看看气氛有些尴尬,饭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蒋介石笑着站了起来:

“走,恒渊,和我一起见见才到重庆的苏联特使柯尔金察罗夫先生去。”

郑永赶紧站了起来,向宋美龄道了别,匆匆跟在蒋介石身后离开了这里......

做为斯大林的秘密特使,这次来到重庆的柯尔金察罗夫肩负着考察国民政府抗日决心,以及一揽子地对华援助方案。

郑永始终都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并没有发表自己地意见,对于苏联,他从来都没有抱过什么好感,不过这次不一样了,一切都不能从自身的感情出发。

在做了很长时间地交流后,蒋介石似乎有些疲倦,他指了指一边坐着的郑永说道:“他才从前线回来,对于前线发生地事情他比我更有发言权,你们可以多聊一会......”

送走了蒋介石之后,回到会客室的柯尔金察罗夫表现出了对郑永和他的第三战区的浓厚兴趣,在详细询问了一些战场情况后问道:

“郑将军,请恕我冒昧的问一句,您认为在日本人的进攻下,中国军队可以抵抗多久?”

“您应该问中国军队什么时候才能取得胜利。”郑永微笑着说道,看着柯尔金察罗夫有些诧异的神色,郑永淡淡地对他说道:

“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的,就好像苏联历史上曾经面临过的侵略最后也取得了胜利一样。中国很大,日本人每前进一步就等于进一步陷入了深渊,最后的结局只有被活活淹没。十年,或者八年,无论如何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柯尔金察罗夫耸了耸肩:“你是个意志非常坚定,并且充满了自信的将军,请让我祝贺您和您的军队能够取得胜利。”

“我们在战场上作战的时候,得到了一些情报。是和你们有关地,不知道特使先生感不感兴趣。”郑永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漫不经心地说道。

柯尔金察罗夫显然不相信郑永手上有什么是苏联感兴趣的东西。只做了礼貌性的感谢。

“留西柯夫。”郑永淡淡地说了这么一句。

但这个名字却让柯尔金察罗夫和他带来地苏联翻译面色剧震,难以置信地看着郑永,好像听到了一件最可怕,最让人震惊的事情。

郑永笑了。他知道这个名字已经打到了苏联人的要害。

年至年的两年里,随着斯大林开展地日渐惨烈的“大清洗运动”开始,苏联五名元帅杀了三名,四名一级指挥员杀了三名,十二名二级集团军司令员杀了十二名,居然一个不剩;六十七名军长杀了六十名,一百九十九名师长杀了一百三十六名……

苏俄军官佛伦特少校、秘密丨警丨察远东地区负责人留西柯夫等人相继偷越国境逃至中国东北,一般的苏俄公民越境的也日见增多。

哈尔滨的日本特务机关负责审查他们,最终决定如何处置

其中,留西柯夫的出逃。苏俄表面上故作镇静,若无其事地否认这一事件,但让苏俄高层陷入一片恐慌,也给日本人造成一次决不小于一场突发海啸的震荡!

这位职务全称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远东地区部长”、军衔为大将的留西柯夫,带来的最重要情报是:苏俄远东地区结集有几十万红军和一千几百架军用飞机。

而至年月底,日军在朝鲜、满洲的对苏兵力只有九个师团。另有二个师团在国内,其余地二十三个师团都部署在对华战场上。倘若此时苏俄对日作战,日本将几近于螳螂当车......

因留西柯夫作证,待日本在日华战争中消耗了力量。苏联就打算进攻日本,日本抓紧与德国、意大利签定“共同防共协定”,以使苏俄投鼠忌器。

日本参谋本部情报部在留西柯夫叛逃后的第八天,拟就了《支那事变处理纲要》的文件,并提交给陆军大臣。在这份作为陆军政略的文件里。已有争取在年内结束“日华事变”的想法。以避免未来可能在两个战场上腹背受敌,从而遭到惨败的命运。

“留西柯夫”这是一个让苏联人不愿意提到的名字。这时候由一名中国将军的嘴里面说出来,实在让柯尔金察罗夫有些难以接受......

“我完全不知道您在那说什么。留西柯夫同志现在正在苏联进行着他的工作。”柯尔金察罗夫故作轻松地说道。

“熊工作。”并没有理会他地态度,郑永依旧用那淡然的语气说道。

柯尔金察罗夫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熊工作”,但到了这个地步他的神情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他猜测到这三个字必然与苏联有关,必然与留西柯夫有关。

郑永点着了一根烟,不紧不慢地说道:

“在我第三战区与日军发生激战的时候,我们很偶尔的缴获了一分日军地绝密文件,上面就提到了留西柯夫和熊工作,而且这是针对斯大林地一份计划。”

柯尔金察罗夫几乎要跳了起立,针对伟大领袖斯大林的?实在是太可怕了。

郑永面上地笑容愈发灿烂:“现在您还有兴趣继续听下去吗?”

柯尔金察罗夫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郑将军,请愿意我刚才地态度,任何对于斯大林同志的阴谋都是难以容忍的。郑将军,如果您有这方面的情报我很乐意听,并且我对你表达我个人真诚的谢意。”

“信任,双方合作的前提首先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郑永微微笑着,他的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下:

“中国有苏联需要的东西,同样,苏联也有中国需要的东西,起码在对付日本人这一点上,我们的态度是相同的......”

刺刀1937》小说在线阅读_第3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西方蜘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刺刀1937第3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