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李奇微和副官站在公路边,注视着沿公路向北行军的陆战队队列。在李奇微身后,还簇拥着一群记者。这时,李奇微看到注意到有一个瘦小的陆战队员正背着巨大的无线电装置,在踉踉跄跄地走着。李奇微仔细一看,原来这个陆战队员的鞋带开了。如果这个瘦小的陆战队员弯腰去系鞋带,很可能就没法站起来了。这个鞋带开了的陆战队员走过李奇微身边时,对着李奇微一行大喊:“伙计们,哪个能帮我系系鞋带?”李奇微将军遂一言不发地走上公路,默默地蹲在这个普通士兵身边,帮他系好了鞋带。这一场景立即被记者们拍了下来,引起了广泛议论。很多人都所,李奇微是在作秀。对此,李奇微的回应是:他只是在帮助一个遇到困难的人而已。

上午,视察完前线后,李奇微乘直升机来到水原——麦克阿瑟已从日本飞到那里。这一次,麦克阿瑟听从了李奇微的建议,在“开膛手作战”开始后才来到朝鲜。在水原,李奇微与麦克阿瑟会面了。尽管麦克阿瑟在“屠夫作战”开始时没有给李奇微一点面子,李奇微依然以恭谦的态度迎接了麦克阿瑟。李奇微告诉麦克阿瑟,在昨天(3月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对记者们说,在成为麦克阿瑟的下属之前,他没有遇到任何一个如此大力支持他的上司。麦克阿瑟被恭维得很高兴,并答道:“马修,任何时候,只要你认为对的你就做,不要考虑我想让你干什么。干吧,出了错,我百分之百地支持你。”

接着,麦克阿瑟飞到美骑兵1师的部队当中,视察了在前线的该师。视察完毕后,麦克阿瑟飞回水原,召开记者招待会。会上,麦克阿瑟说,中国军队很可能正在策划一次春季攻势,联合国军则完全有能力抵挡这次攻势。但是,这还不够,“必须做出能给敌人以致命打击的决定——决定权要远远超出授予我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权限,决定权既不是纯政治性的,也不是纯军事性的,而是必须通过这些决定,把由于红色中国在朝鲜不宣而战导致未解决的、混乱不堪的难题提交到最大国际范围内寻求答案。”

上面一席话,其实是麦克阿瑟扩大战争的老生常谈。它只是不怎么懂政治的麦克阿瑟向华盛顿方面的既定政策和北京方面发出过的无数挑衅中的一个。之后不久,麦克阿瑟离开朝鲜,回到日本。

3月7日白天,美9、10军和南朝鲜3、1军都遇到的情况和美25师差不多,进展都不是很大——在西起上八堂附近、东至东海岸的广阔战线上,中朝军队一字排开七个军,展开了激烈的抵抗,其中:中国50军和38军114师对抗美25师,中国38军主力对抗美24师,中国42军对抗美骑兵1师和南朝鲜6师西翼,中国66军对抗南朝鲜6师东翼和美陆战1师,北朝鲜5、3军团对抗南朝鲜第3军,北朝鲜2军团对抗南朝鲜第1军。在联合国军极其强大的火力之下,中朝军队不惜一切代价地坚守着阵地,抵抗得非常勇敢而坚决。3月7日这一天,中国军队即有数个连队无一生还,全员战死在阵地上。

3月7日夜,联合国军按照惯例暂停了进攻。3月8日天亮以后,进攻继续进行。3月8日白天的战况,差不多就是3月7日白天战况的翻版。尽管联合国军前进的距离非常有限,但坚守阵地的中朝军队却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因此,中朝军队“联司”在3月8日正午向前线各部下达了战术指示,着重强调了进行机动防御的必要性:“……敌凭峙炮、空、坦火力,于步兵进攻之际先作毁灭性的轰击,尔后步兵冲锋。我们作战方针是采取积极防御,纵深设防,利用良好地形(山区、河流)节节阻击迟滞和杀伤敌人,赢得时间,以待后续部队到来进行战役反击。因此,在战役部署上,必须确实贯彻前轻后重原则,不应在一个阵地堆很多部队,遭致过大伤亡,也不应死守一地不动,让敌打光……每一阵地都应争取一定时间,杀伤一定的敌人,看火色不利时(敌已经过几次试攻,将我兵力、火力配置及地形工事弄清,敌空、炮、坦配合修正了),我即留很少数人员侦察警戒,而主力则先转移……”

3月9日,美9、10军和南朝鲜3、1军继续全线北进,进展还是不大。在横城北侧,在四个美韩军正面,中朝部队七个军依照“联司”指示改变了不惜代价坚守阵地的战术,开始灵活地进行机动防御。中朝军队以小规模的阻击部队依托着一座座高地、一条条河流和一道道关隘进行迟滞战斗,大部队则在阻击部队的掩护下节节后撤,并不断在各要点上留下一支支规模不大的阻击部队。同日,之前回国讨论战况的彭德怀将军回到朝鲜战场,继续担负起了战场上的指挥责任。在这里,要讲一讲彭德怀北京之行的经过:

如前所述,2月21日下午1点,彭德怀到达北京,吵醒了正在午睡的毛泽东,开始汇报朝鲜前线的情况。彭德怀着重谈到了中国军队目前在朝鲜前线遇到的种种困难。听罢彭德怀的报告,毛泽东表示:“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

自2月22日起,彭德怀开始同各方面有关负责人员协调补给、兵力问题。彭德怀希望得到更加充分的补给以及新的生力军。2月24日,彭德怀和聂荣臻与苏联驻中国军事总顾问沙哈诺夫会面,希望苏军派遣两个空军师,用于掩护中朝军队在三八线以北的交通线。沙哈诺夫拒绝了——苏联并不想如此大规模地介入战争。

2月25日,由周恩来主持的军委扩大会议在中南海居仁堂召开。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便是朝鲜的战局,彭德怀自然出席了会议。会上,首先发言的彭德怀阐述了前线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有两点:装备落后;补给困难(有着严格纪律的中国军队不允许官兵就地征集粮食,所有粮食必须要从中国东北向前线运送;就算上级为了全局考虑允许部队就地征粮,也无法在被战争破坏得千疮百孔的朝鲜半岛上筹集到足够的粮食。这样,就导致中国军队的补给线拖得很长,并暴露在联合国军的空中打击之下,从而难以向前线运送补给。许多中国军队官兵都营养不良,很多人都因为吃不到新鲜蔬菜而患上了夜盲症)。彭德怀希望各部门负责人能迅速解决这些问题。然而,由于客观条件所限,补给困难问题在短期内是没办法解决的。因此,很多负责补给的官员们都表示自己实在有难处,希望彭德怀理解。听这些人这么说,心直口快的彭德怀大发雷霆,可还是于事无补。

2月28日,彭德怀就朝鲜战局对毛泽东进行了最后一次汇报,随后于3月1日离开北京,赶往朝鲜。彭德怀离京后,周恩来又主持召开了一系列会议,作出了如下重要的决定:第3兵团立即入朝参战;派出机场建设部队,在三八线以北修筑机场、建立米格机基地;向前线增派炮兵部队和1万辆以上的汽车;向前线补充50000名新兵和7000名老兵;增加床位,准备接受伤员。

令一方面,在沈阳,彭德怀稍做休息,接着继续赶路,终于在3月9日回到朝鲜战场。彭德怀的北京之行,收获不小。其中,最大的收获是彭德怀依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第3兵团的即刻入朝。对于前线兵力紧张的中国军队来说,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现在,我们将目光再次转回战场。3月9日,在彭德怀回到指挥部后,中朝军队“联司”就目前战况进行讨论,作出了如下判断:

——自2月21日李奇微发动“屠夫作战”开始,中朝军队的第一线部队已经连续战斗了17天,目前师老兵疲。现在,是时候启用第二线部队了(北朝鲜第19师、中国第26、40、39军)。

——第一线各部要且战且退,撤过第二线各部的阵地,在第二线部队阵地线以北休整。

因此,彭德怀、邓华、朴一禹于3月9日上午11点联名下达了第一线部队后撤、由第二线部队接替的命令。这道命令的要点是:

北朝鲜第1军团主力从汉江南岸节节后撤,用十天时间撤到汶山里一带,将阻击任务交给在汶山里的北朝鲜第19师,尔后撤向开城一带休整;

中国第50、38、42、66军节节后撤,用四到五天时间撤到议政府——加平——洪川一线,将阻击任务交给中国第26、39、40军,尔后退至后方休整(50、38、42军在三八线北侧休整、伤亡惨重的66军回国到华北休整);

三八线上的钟摆》小说在线阅读_第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燕大五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三八线上的钟摆第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