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平时自己诵经的回向:愿以此念诵《地藏经》的功德,回向给十法界,及生生世世一切冤亲债主、一切见闻者,同时回向给***、***...愿如何如何。这个许愿可以许一切善愿、合理的愿望。

4、《易经杂说》不是佛经。其他佛教方面的书籍,最好不要放在卧室,因为有时做一些不如法的事,很容易造成亵渎。你的客厅的书柜不好调整的话,就平时将柜门关好,如果是玻璃的,就在玻璃里侧帖上画纸隔一下。

有的人只有一间房的话,平时就将佛教书籍放在密闭的柜子、箱子或抽屉里里,以防造成不敬。因为很多佛经,比如《金刚经》所在之处,即为有佛,有天龙八部护持;《药师经》所在之处,即有十二药叉大将,各率大众护持。

5、玉雕的地藏菩萨像最好是别戴了,而是供起来。因为人犯淫时,会造成亵渎。以前如果不敬之处,可以去佛前忏悔。忏悔者,忏过去之罪,愿以后不做。不管什么过错,一念忏悔,罪业即轻,多多忏悔,自然慢慢消除。

“希望从纷繁的外界走向内心,能认识自我”,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学佛就是一个向内审视自我的过程,一言中的。

。。。在这一个小时当中,不停的念 恭敬观世音菩萨,很快就有很奇怪的感应,就是在念的过程中,大脑感觉很麻,似乎是在收缩的感觉,偶尔有几次甚至感觉靠近大脑的后脊椎都麻木了,有时候在白天都能感觉到天灵盖上有气体流入(我在打这些字的时候都有这种感觉),我不知道这种感觉会给我带来什么益处,不过这种感觉的确很好,您能否给末学解释一下?

=======================

感应各人都不同,有的人会有明显的身体方面的感受,有的人只是感觉到心态好了,或生活状态好了。

我刚开始按触佛教,最开始看的是《金刚经》。只要一看,就有一股很明显的清凉之气从下脊梁直冲头顶,从百汇穴往外冲。你的感受,我想也应当是好的感应。

请教先生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有人问过多次,但我还是从我的思考角度再问一次。

关于行善,一般老百姓都懂行善是积德的,但我思考,一个事情和行动有时很难说是善还是恶。

比如说,现在街头要饭的很多,你发善心给了他钱,看似帮助他,但是否也助长了他以乞讨为职业的不劳而获的心态呢?

比如做官的人为了帮助一个人利用职务之便安排了工作,看似方便了他,但却对更多的人是不公。

比如抗战将领A在大兵压城情况下,为了国家和民族,临死不屈,奋力抵抗,结果惨遭屠城,军民全部覆灭;将领B看到形势不可挽回,决定投降,保住了军民。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哪个是善?哪个是恶?如何理解?

佛学讲不要执著于善或者恶,道家也讲大道无善恶。有时想,不应该局限于善的层面,应该以儒家的仁爱和佛家的慈悲之心来处理,但落实到具体事情,该如何具体去处理?

========================

佛教是从生命个体自身出发,解决各个生命个体的问题的。更多的人内心平和善良了、清净了、善业多了、恶业轻了,则社会就会整体向昌明的方向发展。

这个世界上,最没有固有性质是“道理”,道理左也讲得通,右也讲得通,从你的角度出发,有唯一正确的道理;从他的角度出发,何尝不是如此?所以这个世界纷争不息,永无宁日。中东争斗数千年,从哪一派的观念出发不是道理十足?谁没有足够的杀人的理由?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是从道理上解决,而是要把握根本,即业力。

世间法就是要善于运用因果规则,谋求最有利的方式。哪一种行为导向善果?哪一种行为导向恶果?佛教中有世间的解决方案,即奉行十善业与摈弃十恶业。

世界万象,拿十善业道与十恶业道一对,就明明了了。什么样的行为造就什么样的结果,因果一丝一毫都不会错。

如梦也和傻妞妞一样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时很恐惧。可是问题来了。如果天性认为人都是善的纯净的。为什么又会那么害怕和恐惧了呢?这些害怕和恐惧又是因何而生呢?

========================================

澄彻的潭水,丢一颗石头会动荡半天;乱流之中丢一颗石头,什么动静也看不到。

善畏之人,多多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观世音菩萨又称施无畏菩萨,但能诚心念诵,自然无畏。

还有个问题,,,对于佛学典籍中字的读音,你如何看待...

比如一句真言,一句咒或以整篇经文中某个字,或某句话,有人这样读,有人那样读,有人考证说,啊,该这么的读,有人说.我问了密宗的是那样读,考证了半天.

可如果听到佛学音频,或视频文件时,老法师又那样读,又有人这样读,

反正翻来覆去,有争议的字大家读的是千奇百怪,对于这种现象,你如何看待,有人说读错了字,经咒就不起作用,我们该用什么方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错着读下去吗?

===============

采用大众普遍认可的读音即可。

别人用标准普通话叫你的名字,与用闽南话、粤语等方言叫你名字,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学佛是为了得到心的解脱,一旦心得解脱,就超脱了这个生命的洪流。身在洪水中,你当然怕顺流下来的木头撞伤自己,怕洪水把你裹挟着带往险滩、漩涡;若是在洪水之外,你还担心什么?管它怎么流,与“我”不相干了。

===========================

仔细思考之下,觉得这个比输不太恰当,容造成误会。佛法本是不二法门,心与识如水之与波,是一不是二。

应当是不把这个洪流当成自我。

建立了无我观,只是修行路上走了第一步。声闻四果中,初果须陀恒,当断三结,即身见、戒取、疑。断身见即是建立无我观。三结断尽,才证初果,初果才是第一步。

只是我的个人想法,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多指点。要建立起正确知见,应当深入经藏,在佛经中的教诲为指针。

===========================================================

呵呵,西门先生说话还是很严谨了,,,你前面的比喻给我传达的信息就是,因果是河,如证得佛境界,你就已经上了岸,河水再大,都与己无关,还是很好理解了...

不过后面的这段,似懂非懂,毕竟我的佛知识还很少,慢慢接触,再慢慢感悟了.

不过今天再问一个问题,不是有人发愿读<金刚经>或<地藏经>之类佛学经典,读108遍或更多,或为消障,或为超度,不过我们在读经的时候应当报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读呢?有所求?----消灾,消业障,还是无所求,正如一种无我的境界,还是为读而读(我觉得我就是有点这样),可能也是为了消业障的企图来开始读经,后规定自己必须一天一遍到两遍<金刚经>,你觉得这样的心态对不对啊...

========================

1、学佛是一个个台阶往上走,上到哪一级台阶,只能认识到哪一步。

关于阴阳五行》小说在线阅读_第1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西门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关于阴阳五行第1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