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有一些人侥幸当上了领导,一点不懂得拢络人心,这就是没有了根基,位置不稳是必然的。有些人看《水浒传》,无法理解看上去不起眼的宋江为什么能当那么多英雄的头领,而且个个服服帖帖,这就是高以下为基了。宋押司的才略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看看宋三郎对人如何推心置腹、对下属恩宠有加就能理解了。不理解宋江为什么能当领导,你就当不好领导。还有一个典型例子是刘备,其勇远不及关羽、张飞与赵云,其智远不及诸葛孔明,唯其仁远过诸人。兵败之时,冒着全军覆灭的危险,不舍百姓。有这份心,就是王者之心。

我弟子刚开始做中层管理时,我问他,你知道你的身份吗?做为中层管理人员,上对领导尽职尽责,让领导可以睡安稳觉;下对手下的兄弟负责,让兄弟们跟着你有奔头。两者都要顾全,有冲突的地方就需要你的平衡,所以关健在于平衡。何为中层?中层就是平衡。

“厚德载物”讲的是德,德首先是心理层面的,次之为行为层面的。所以归根结底,万法不离心法。所以佛教直接要害,直接讲心法,从低而言之,改变心以改变命运;从高而言之,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在这一卦中,这个德主要表现为包容心。秦相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如果一个人,看这不顺眼,看那也不对,谁都入不了你的法眼,这种偏激之人,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别说当领导,就是做个小百姓,走到哪儿都没有人捧场。

一些人为什么能身居高位,或富甲一方?因为他本身就是个磁场中心。慈悲、宽容、平和的心,让他身上自然散了出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财富名利不求自来。而一些特别狭隘偏激的人,注定成不了大事。也许有人可以举出一些反例,但那不是主流。我接触过不少富贵者,越是高层越好打交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正因为难缠,所以他只能做小鬼。贵以贱为本,没有那颗包容低层人群的心,就注定不能贵居人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这句话与佛教中的因果观念完全相合,同时与《易经》系词下传的另一句话相互呼应:“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尚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传入中国,而易经的成书远早于此。说明因果观念的产生早于佛教的传入,是人们在生活中的经验总结,也是在不同文明中自发产生的,只是佛教中将因果论述得比较深化细化而已。

因果是客观表述,善恶只是相对于人的方便说法。善恶观念因人而异、因地不同、因文化背景而各不相同。因果却是客观的、对等的,你带给别人灾难,只会回报灾难;予人以乐,回报也是乐。赠人玖瑰,手有余香。在佛教,善恶是有个客观标准,即佛教中的十善: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这就是善的标准,反之则为恶。前三者是身所造业,中间四者是口所造业,后三者是意所造业。说明佛教将口业放在了何等重要的地位上,这也是我在前面强调口业的原因。

“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上面的讲解就是玩其辞,去理解易中包含的哲理,体会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体会深了,则不占而知。故“善为易者不占”。孔子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凡所有学,要化为自己的东西。学易不是学会了占卦就完事了,而是要深入体会其中的智慧,并将这些智慧融入自心、化入自性,并自然落实到日常的思惟与行为之中,举手投足、不经意间无不合于斯道。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些智慧还是那天际的落霞与孤鹜,与你无关。

再说说易经卦象的排列方式

易经第三卦是屯卦,乾、坤两卦为纯阳纯阴,是阴阳二气、天地造化、万物之本。天地生成后的初生萌芽,即是屯卦;《屯卦》彖曰:“刚柔始交而难生”。又说,“雷雨之动而满盈,天造草昧”。雷雨交加,一片刚开始萌动时的混乱之象。所以卦辞建议:利建侯。即在混乱之中,建立起秩序。

易经第四卦是蒙卦,蒙卦讲的是教育。童蒙之初,“蒙以养正,圣功也”,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这一卦显然是在屯卦初起之象进了一步,就象孩子过了幼儿期,已经进入教育阶段。

第五卦是需卦,需卦的核心含义是等待。虽然走到了虽卦这一步,如同少年阶段,有独立的想法,却没有独立的能力,这就需要积蓄力量。等待不是消极的,而是个积聚与培养能力的过程。

第六卦是讼卦,讼指争斗。虽然在发展壮大,但不足以制伏一切阴霾,故有争讼。

第七卦是师卦,师军队讨伐之象。力量壮大后,开始讨叛伐逆。同时也说明自身的力量达到了极盛的状态。

第八卦是比卦,比是平等之象。经过争斗与战争之后,大家取得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到了这一卦,一个发展的过程至此而止。除去乾坤两卦,这是第六卦。易经一个循环以六为终点,“七日来复”,指到了第七,即是新一个轮回的开始。六十甲子一轮回,即是此意。到了第九卦小畜卦,又是从最低的阶段起步,“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说明又一次回到了低谷,要成功还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不要急于求成。

生命总是在轮回,儿子永远在重复老子的故事,永无尽头;历史总是在重演,我们每每惊觉,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如此相似?每一次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王朝,必然要经历一个生起、强盛、衰落或骤然崩坍的过程。在一片废墟中,新生时代在茁壮成长。这就是历史的轮回,轮回的主题是无常。“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什么也抵不过无常的消磨,爱情、理想、信念、感动人心的一个个瞬间,一不经意竟成往事,猛回头时已是百年。佛法讲什么?就是在讲无常。“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佛法中,智慧的光芒如此清晰地照亮着我们的生命。

西方的发展观是直线型的,看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总是认为人类会无限期地发展下去,历史会一直进步,科技最终会发展到一个超越自然造化的程度,认为这样进步下去总有一天,人类无所不能、宇宙踩在脚下。我不这么看。凡事有生即有灭,有进步必有衰退,这是个波浪型的世界,这个波形图不会一直向上,而是“波连波,向远方”。佛教世界观中,一个宇宙周期包括成、住、坏、灭四个过程,这种过程一直周而复始,永无穷尽。这与中国古代的阴阳观是完全相洽的。

易经六十四卦,至第六十三卦即济卦为终结。即济者,已经搞掂的意思。是非成败,一切尘埃落定,这就是大家期盼的大结局。到了第六十四卦,是未济卦,就是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为什么已经大结局了,还有一个未济?未济是下一个轮回的开始。易经将未济放在最后一卦,是有其深意的,也是遵循天道的必然布局。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尽头,永远在周而复始,轮回不休。所以在中国的观念中,没有世界未日的说法,衰微到极致时,即是新时代的萌芽期。世界未日是西方直线型思惟下的产物。没有结局,永远也不会有。我们在面对一些事时,总是想有个了断。若想了时,永无了时,不了即是了。想起一副寺院的对联: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我们从阴阳五行得知,五行是一个周流不息的过程,易经中也是同样的观念。阴阳五行与易理在此融于一处。蓦然相逢处,原来君心似我心。

关于阴阳五行》小说在线阅读_第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西门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关于阴阳五行第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