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信佛的话照样可以生儿育女,淫欲的禁忌只针对出家人。但出家人永远都只是少数,出家是要看缘分的,那是生生世世修来的缘,不是人人都会出家的,也不是人人都有条件出家的,毕竟舍弃世俗享受,割舍那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去追求精神的信仰,没几个人做得到的。至少质疑的你及你周围的大部分人就不可能出家。
比如现在有丁克一族,如果人人都不愿生小孩的话,人类岂不几十年就灭绝了?但是有没有可能人人都选择过那种丁克生活?还有终生不婚的、不孕不育的,照你的极端思惟方式无限推广,岂不人类随时面临灭绝之险?
佛教的盛行对人类繁衍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泰国绝大部分人世世代代信佛,男子一生必出家数年。虽历经二千余年,人口数量还是代代增长,现在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西藏全民信佛,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其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同样接近极限。
i.要是人人出家,岂不大家都饿死?
那我问你:要是人人都当老师,岂不个个都饿死?要是人人都当公务员,岂不个个都饿死?要是人人都当医生,岂不个个都饿死?要是人人都当歌星,岂不个个都饿死?......但有没有可以天底下的人都做同一件事?
上述这些职业既然存在,就说明有人需要,你不需要别人需要。那么出家人的存在也是有人需要,你不需要自然有人需要。这个世界太多的人并不亲自参加物质生产与流通。
经常有人以僧人不事物质生产为由批评佛教。那请问作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心理医生......这些人都亲自参与物质生产吗?虽未参与物质生产,同样应受大众尊重与认同,因为这些人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僧人面对的群体同样是极其巨大的,给予大众的精神指导也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有需求才会有僧人这个群体存在。
j.出家人都是生活受过重大挫折,心灰意冷,逃避现实?
不否定有上述情况下出家的人,但只占极少数;即使有这种情况,不如意生活也只是个诱因,精神的信仰还是占主要因素。如果不是强大的信仰支持,不可能一辈子安于那种暮鼓晨钟、青灯古佛的平淡生活的。况且出家之前一般有一年左右的考察期,一时的失意是很难通过这么长的考察期的。绝大部分出家人都是基于信仰而出家。
k.谤佛是否有报应?
谤佛指出于恶意攻击佛教,包括佛与菩萨、罗汉、佛教理论、如法修行的僧人。正常的讨论、疑问、乃至不相信皆不算谤佛。佛教是极重智慧的宗教,由于理解的不同,佛理的争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佛法是需要思辨的,禅宗有个说法,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从来不疑的人,如果不是大智慧、就是还没入门。
谤佛的后果极为严重,但不是佛在计较,佛大慈大悲,自然不会计较。但业力所在,谁也救不了谤佛之人。业力如同万有引力,自然存在,谁也躲不过。正如掐死一只蚂蚁与杀一个人的后果绝对不一样。在六道中,人与蚂蚁只相隔一层,其业力相差如此之大;人之上有二十八层天道,而佛远在天道之外,你说业力大到什么程度?
佛教中明确地指示了一切福报的真正原因,也指明了世间的根本真相,是开人智慧的,否定佛法就是阻塞了许多人的福报与智慧的路,根据因果律,断人福报之源得贫穷报,断人智慧之源得痴愚报。对佛教的恶意诽谤阻断了许多人的成佛之路,按因果律而言,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对佛教有疑问,可以讨论,不能接受的话可以远离乃至老死不相往来,但请一定不要意气用事、恶言相向。人的智慧与能力毕竟比较粗浅,世界的复杂与深广远在人类的智慧和能力之外。如上面我所强调的,对未知事物一定要保持一点最起码的禁忌。
l.有些贪官为什么喜欢烧香拜佛?
这个问题经常有人提,很有必要解释一下。
这些贪官既然拿了不义之财,当然就怕出事。他们根本就不是信佛教,而是见神就拜,烧香拜神拜佛是求心理安慰,这与信仰无关。
再说了,若存心不正,拜佛何益?若要佛菩萨帮助,至少自心也要与佛菩萨的慈悲心相应才行,柔软善良的心中才可种下福报的种子。
真心信佛的人,是深信因果的,这种不义之财绝对不敢要。国内出过那么多贪官,我没听说有一个真正的佛门弟子。
佛门弟子是要在佛前由出家人举行正式的皈依仪式的,就如加入一个党派必须举行宣誓仪式一样,不是哪天想起来去上个香就是佛门弟子。
m.为什么有些信佛的人品行并不好?
佛教是佛的教肓。但凡教肓,都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信了佛就一夜之间变成圣人。那些人要是不信佛,绝对更自私、品行更不好,信佛对他们多少有点约束与改变。
任何一块良田中,既有稻穗也有杂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佛门之中也不例外。佛门根植于人世,不可能不受世间的影响。但长时间有佛教观念的熏陶,有戒律与护法神强大的约束力,怎么都比世俗生活清净得多。按律修行的正法道场很多,持戒严净的出家人也有很多。
n.信佛是不孝吗?
佛门弟子分为在家弟子与出家僧人。
在家弟子指在佛前由出家人主持受过皈依仪式,并且过世俗生活的人。对于在家弟子而言,如果不孝父母,那连来世做人的资格都不具备,更勿论于佛法有所成就了,这在佛教经典里是反复强调的。
要出家必须经父母同意。出家人将对一家之爱转化为对所有众生的慈悲,以佛陀的教导广度众生,将众生救出生死轮回之苦海,达涅槃彼岸。生生世世中,无数的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亲友,而出家修行,就有了度这些过去世和现世的父母亲友的条件。
佛门里常常把孝顺分为三种:小孝,中孝,大孝。小孝就是在生活上孝敬父母、给父母以物质和精神上的照顾,让父母衣食无忧;中孝就是光宗耀祖,出人头地,为父母脸上增光;还有一种是大孝,是佛门的大孝,就是将父母救出生死轮回。因为我们出家了,不仅是报现生的一世父母的恩,而是要报生生世世父母的恩。报恩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把父母度出三界,让他们得永恒之乐。
o.佛教如何看待植物?
动物是有情众生,植物是无情众生。
有情众生是有知觉与情感的,知道痛苦与恐惧、害怕死亡,将心比心,所以佛教有不杀生的戒律,此戒律是要求受过戒的佛门弟子的;而不食肉是为了不助长杀业、也是不忍食,是出于慈悲心。对在家弟子而言,可以选择吃肉也可以不吃肉,这也是一种自愿行为。
所有的佛教戒律都是自愿受持的。这些戒律对一般大众没有任何约束和要求。
植物是无情众生,即没有感知的。但毕竟是生命,故佛教同样心怀怜悯,《楞严经》上说:“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走路的时候都要尽量不踩上草,用手拔是更不允许的。
但佛门弟子同样要生存,需要借助这个身体来修证佛法,故两害相较取其轻,所以提倡食用植物而不食用动物。
p.佛教悲观厌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