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川田美沙的名字,顿时让高野谅太心头紧,他没有多说话,低着头向前瘸拐的走去,旁边不少路人看到,不禁投来好奇的目光,却被旁的行动队员的远远的赶开。
不多时,高野谅太来到了路边棵高大的柏树前,这个柏树很粗大,应该有些年头了。
宁志恒跟着来到柏树面前,接着问道:“就是这棵?”
高野谅太默默地点点头,然后走到柏树的另面,指了指树干。
宁志恒走了过去,果然在这侧,依稀还有比较个大的三角形的刻痕,当时应该刻画的非常深。只是时间已经过去年多,隐隐约约已经看不清楚了。
宁志恒直接抬腿,从腿部抽出短刃,按照原来的痕迹,清晰地刻出个三角形。
然后转头问道:“是这个样子吗?”
高野谅太点了点头,不明白宁志恒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宁志恒接着问道:“这个位置是特意要求的吗?”
高野谅太再次回答道:“这个位置的确是特意要求的,必须在树干的东侧,也就是道路这侧的背面。”
宁志恒没有再多问什么,只是挥了挥手,马上几名队员上前将高野谅太带了下去。
宁志恒站在柏树旁边向东侧望去,果然就看见了几栋房屋映入眼帘,这就应该是响铃巷了。
第三百五十四章 确定目标
说道:“这处房屋之前的租客,姓黄,叫黄忠信,三十多岁,在我这里租了两年的房子,去年七月底搬走了,八月份才住进了新住户。”
“知道黄忠信搬去哪里了吗?”宁志恒问道,他也知道希望不大,但还是确认了一下。
结果不出意外,这位老房东摇头回答道:“这我就不知道了,他和我也不熟悉,除了交房租的时候说几句,平时见面也就是点点头,不会和我多说什么的。”
再问了一下几位邻居,回答都是差不多,平时相交不深,对这位黄忠信的了解都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他好像是一位公司的职员,薪水不错,把二层最大的屋子租了下来。
就在那一次深夜大搜查之后的一个月,黄忠信就搬走了,此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宁志恒按照老办法,把所有见过黄忠信的邻居们聚拢在一起,拿出纸笔来,根据他们的描述,开始勾画黄忠信的画像。
描述的人越多,画像的准确度就越高,足足花了近两个小时,黄忠信的画像终于完成。
经过两个小时短暂的接触,周围的邻居们已经消除了戒备之心,看着这一副画像纷纷点头,一致认为和真人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看来这一次的画像是很成功的,依据它,宁志恒可以初步掌握了最直接的线索,大大的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找到黄忠信也不过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宁志恒收队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马上拿起电话给电信科拨打了过去。
电信科接到宁志恒的电话,马上就有人赶了过来。
敲门声响起,宁志恒说声进来,推门而入的正是电信科的少校组长卞德寿。
短短的几个月没有见,卞德寿的脸色可是红润了许多,现在电信科在军事情报调查处的地位也是大幅度的提高,很多先进的仪器也购买了回来,人员和设备都足足增加了一倍,处座直言,以后会电信科的投入还要大幅度的增加。
卞德寿如今的日子可是越来越好过了,当然听到宁志恒的电话,他还是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卞组长,真是不好意思,还要麻烦你来一趟。”宁志恒起身相迎,将卞德寿请到沙发上坐下,然后把监听记录放在他的面前。
“那里的话,宁组长的吩咐就是再忙也要过来。怎么?是监听记录的事情吗?”卞德寿笑着说道。
宁志恒点头说道:“是有一些疑问,你也知道,我对这方面不太懂行,还请卞组长来解惑啊!”
卞德寿连声答应道:“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宁志恒指着监听记录说道:“这其中有一个电波信号我们之前曾经接触过,情报科差一点就抓到了人,可是功亏一篑,让他给跑了。
现在监听记录上显示,七天前,它再次出现在了颜料坊附近,我想知道,我们能不能在他下一次出现的时候找到更具体的位置?”
卞德寿把监听记录拿过来,这上面的内容正是他负责监听的,情况很清楚。
听到宁志恒的话,不由得苦笑了一声,对宁志恒说道:“宁组长,您所说的我们真的难以做到。”
他坐直了身子,仔细给宁志恒解释道:“我们的技术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可还是无法将电波信号具体到精确的位置,而且南京城里的电台实在是太多了,电波繁杂,我们的设备做不到对某一个信号快速的搜索和定位,除非我们知道他即将出现的,大致的地点和时间,将设备搬到近距离的位置,等候它的出现,这个距离还不能太远,否则很难确定。
去年四月份的时候,情报科的于组长就是这样做的,我们花费了很大的气力把设备调了过去,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逐步排除其他电波干扰,锁定了它,并搞清楚了它的发报规律,”
宁志恒一听就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了,再次问道:“这个电波之前在黑廊街出现过,有没有它的监听记录,它发报的频率有没有变化,还是十天一次吗?”
卞德寿双手一摊,无奈的说道:“在黑廊街出现之后,它的发报频率有很大的变化,而且它发报的时间太短,我们并没有掌握发报规律,也不能保证有漏报的可能,毕竟我们需要监听的电台太多,您大概不知道,光是操作一套监听设备,最少也需要十几名到二十名电信人员,我们的工作已经是很繁重了,人手和设备的限制都让我们做不到那么精密。”
第三百五十五章 人口核查
,。卞德寿的话让宁志恒非常失望,是他把事情想简单了,通过电讯手段,短时间里是没有找到电台具体位置的可能性了,他可不想像于诚那样大动干戈,他没有那个耐心,也没有那个时间。
“好吧,那就不麻烦卞组长了,以后有事情再向你讨教。”
宁志恒客气的送走了卞德寿,回到办公桌旁,拿起手的画像思索了起来,他原来打算双管齐下,从电波信号和画像两方面入手,这样可以减少甄别调查的范围,加快进度,可是现在设想落空了。
看来还是要从画像着手,只能采取按图查人这个办法了,只是颜料坊附近这个概念太笼统模糊,这附近的街区加在起足足有近两万人口,这个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看来又是个大工程。
而且花费的时间定不少,保密性也很有难度,在调查很容易惊动目标,如果对手有足够的警惕,其结果也是不容乐观的。
不过现在也没有什么好方法,只能这样动手了,他拿起电话通知所有行动队军官开会,开始布置具体的搜捕任务。
军令如山,很快第四行动组的十二名军官悉数到位,在会议室等候宁志恒的安排。
宁志恒最后赶到会议室,他在主座上坐了下来,看着手下的军官们,开始解说此次任务的来龙去脉,以及的具体情况。
到最后总结说道:“我们这次的任务非常艰巨,就是要在茫茫人海尽快地把这名信鸽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