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局长的脏话对译
文/小溪宜人(闪小说原创)
女局长接待一帮日本外商,有礼有节。陪着跑企业,看亮点,面包车一路风光。
突然,一个紧急刹车,车上的人前倒后仰。面包车子差一点追尾前面的汽车。
“妈的,我日!”司机骂咧咧。
日本人问翻译,司机的话是什么意思。翻译看着女局长,一脸无奈。她笑了笑,“你就说,中文是顶好,顶好!化险为夷,一件大好事。”
“幺兮,幺兮!”日本人听了翻译的话,纷纷点头,伸出了大拇指。
中午宴请客人,杯盏交错,宾主颇有绅士风度。
没想到,日本人品尝着一盘好菜,赞不绝口,“幺兮,幺兮!”并伸出大拇指,对女局长说:“妈的,我日!”
女局长一脸尴尬,但仍笑脸相迎,“顶好,顶好!”陪客人员,一个个随声附和。
一个菜接一个菜,日本人每品吃一菜,对女局长来一句,“妈的,我日!”
“顶好,顶好!”女局长脸色由红变青。终于,她按耐不住,“你们妈的,我日!”
夫妻感应
文/小溪宜人(百字小说原创)
男子只是心灵出轨,单独和一位心仪女子相处。
“嘀嘀”妻子打来手机,男人不管电话里说什么,都不温不火。关键时,答非所问:不是,我在下棋呢。
“她生气了。”女子说。男人幡然醒悟:嗯,她声音有点变了调。
第二天,仍在同一处所。男子兴高采烈,女子温文尔雅。
“嘀嘀”妻来电。他听说要买件貂皮大衣,很柔和,“好,明天给你买!”
女子冲着他笑,仿佛天地间成了两人世界,说说笑笑也欣然。
“噔噔!”忽然,传来妻的敲门声......
(197字)
父母状告不肖子女
文/小溪宜人(小小说原创)
刘根一瘸一歪,“吭哧”喘着气,脸色铁青。老太太捶着腰眼,很费力地跟在身后。半路上,碰到侄子刘振奎问话,刘根气愤地说:“一群白眼狼!法院来了传票,让我们要去市区法庭。”
刘振奎很惊讶,“告了?这下人丢大啦。就没更好的办法?”他知道叔叔家的五个子女,父母吃苦受累拉扯大,不容易。成家立业后,老人身体好的时候,一个个争着往家请,让父母打墙盖屋,推粪,忙农活,没得闲。婶子腰痛旧病犯了,叔叔盖房时摔折了腿,腿脚不灵便,需要儿女报答的时候,他们却躲得远远的。更大跌眼镜的是,为了四间旧房继承权的事,闹翻了脸,正好找着借口,居然都不赡养老人。在村干部的调解下,明确规定,每个儿子一年拿出二百块钱和一百斤粮食,给老人;每个女儿一年拿一百元。可是,今日复明日,一拖再拖,都两年多了,竟都不拿。街坊邻居看着两位老人可怜兮兮,这家一袋面,那家一捆菜,帮衬着渡难关。
“哎,他们总是有理,打不能打,骂又当耳旁风,能有啥好法?”刘根坐在一块石头上,涨红了脸。婶子唉声叹气,“没法子,都是让他们逼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既然这样,稍等片刻,我找个车,直接送您去法院。”刘振奎虽不是亲侄,但热情劲,远远胜过亲儿女。
法庭上,面对法官,三儿子振振有词,“分房没我的份,就应该活不养,死不葬!”他属于机关事业单位,每月工资三四千元,硬是攀比着农民身份的两个大哥,面不改色心不跳。
两个大哥面红耳赤,“二三百块钱,对老三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都不拿,我们凭什么拿?”
两个女儿忿忿不平,“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不像儿子,老人又是盖房,又是帮助娶媳妇。养老,是儿子的职责,天经地义。作为女儿出钱是恩情,不出是应该。”
两位老人,临近八十岁,又是病身子,听着儿女的辩解,不堪忍受,几乎气晕过去,“畜生,猪狗不如!”
法庭调解进行不下去,最后依法判决:限期内如数交纳赡养父母金。一场父母状告儿女官司,以父母胜诉而尘埃落定。
然而,在法律面前,这五个子女,却采取了阳奉阴违策略,仍迟迟不肯交钱交粮食。
半年后,刘根和老伴拖着病身子,远路奔波,再次走进法庭,向法官诉苦,“这帮逆子,三番五次地催,都不交。”
法官感到很意外,也很同情,“您放心,强制执行!”
“滴滴”,警车驶出,奔向乡间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