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裂纹预报

尽管医院采取了措施,想了很多办法,小武还是留下了残疾,令人遗憾。当时的断指再植技术,只有在上海等大医院才有可能进行。

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很重视,举一反三,查找安全隐患,制定安全措施。

为了迅速提高青年工人的业务水平、安全意识和事业心,所里号召各单位,采取新老职工“结对子”的方法,“一帮一,一对红”,这在全国,当时也是一种流行的做法。

这种方法的效果,因人而异,关键在于老同志。

有的老同志,比较保守,自己的技术、经验不愿意“外传”,害怕年轻人学会了,影响自己的“垄断”地位,这样的“对子”,就流于形式。

三所有个岗位,其岗长就是如此。安排进去的人,干不多久,就坚决要求调走,理由是什么也学不到,“太憋气了”,据说,有三不:仪器不让动,资料不让看,工具不让用。新进去的人,每天只能打扫卫生,搬搬运运,再就是傻站着,看岗长干活。

该岗长的脾气还挺大,连单主任都要让她三分。

“你也要以老带新,培养几个助手嘛!再说你也能轻松点。”单主任曾经劝过她。

“我不放心啊,主任。数据出了问题,谁负责?”她理直气壮。

六组共有10人,7个工人,四个技术员,技术员中,除了我,还有三个,都是大本学历,一是副组长姜,二是荣(女),三是原(男),后两人都是哈军工的毕业生。

荣聪慧娴静,喜欢钻研技术,待人热情,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姜后来升任301室副主任,荣接替他担任副组长,和我共事多年,配合一直比较默契,回忆起来,是很令人怀念的一段岁月。

原的性格有些“怪”,和我闹过一些矛盾。

在六组的科研工作,我最难忘的,是一次“裂纹预报”。

那段日子,六组的产品温度试验,在我的倡议下,经过大家的努力,正在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我们的目标是,对温度试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不仅要看到,要观察,要记录,还要从机理上进行研究,要回答“为什么”,再进一步,在试验之前,就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作出预报来。

这个目标,是我多年的愿望。

那年,我们接到命令,对21—78任务的丨炸丨药部件,进行环境温度试验。

按照以往的惯例,任务来了,就立即试验,把丨炸丨药部件,推进高低温试验炉,然后开始倒班,至于试验中会产生什么结果,不做任何预测。

这次,我们做了点改革。

试验前,我们先预测了一下。

姜使用“有限单元法”,编制了一套计算程序,用来计算丨炸丨药部件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这种方法需要大型计算机,当时,九所在曹家沟,安装了一台大型计算机,姜就在那里进行计算。计算机很忙,也要“排队”,程序也会有错误,需要不断修改,打出来的数据很多,一摞一摞的纸,密密麻麻的数字,看得让人头晕脑胀。

总之,这是件很繁琐的任务,但是,姜一直坚持着,在三所和曹家沟之间来回地“跑”,终于拿到了计算结果。

荣使用电阻应变仪,建立了一套热应力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缩小比例的模型试验,进一步验证理论,为预测提供了实验数据。

预测的结论,让我们自己也很惊讶。

这一天,我们在308工号,召开了一次学术报告会。所、室有关领导,都来了,总师办和职能科室,也都来了代表。

会上,姜和荣分别做了报告。

因为报告的学术性太强了,特别是姜的报告,基本上是数学公式,多数人听不太懂,有人甚至哈欠连连,几乎要睡着了。

他们讲完后,我最后说了几句话。

“总之,这次21-78产品的温度试验,我们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再做了,因为,计算结果证明,这种产品,经受不了温变的考验,它会出现贯穿性裂纹,就是说,它会裂成两半。”

这句话一出,所有在场的领导,都瞪大了眼睛。打呵欠的,顿时清醒了过来,揉揉眼睛,惊诧地看着我。

“你凭什么,这样说?”计划科的周科长首先发难,说:“这话可不能乱说啊?如果真像你说的,丨炸丨药部件就不能使用了,21—98试验就要延误了,这可不得了啊!”

“根据,刚才已经讲过了。”我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建议,为了不耽误国家试验,现在就要着手,制造新的丨炸丨药部件,新的部件,要么改变形状,要么改进丨炸丨药配方。”

“你说得简单!”周说:“这要涉及很多部门啊!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你知道吗?”

“关键是,你们的预测,可信度有多少?”总师办主任说:“如果真要下雨,当然要准备雨伞,要是不下雨呢,大家擎着伞,岂不多此一举?”

周科长接着说:“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的丨炸丨药部件,就能很顺利地,通过温度试验。老实说,我怀疑你们的结论。我的看法,还是先做温度试验,让试验来说话。我们不能凭一点理论数据,就杞人忧天,自己找麻烦。”

“温度试验,需要3个月。再制造新的部件,来得及吗?”我又说了一句。

“魏,恕我直言,你太迷信你的理论了。”总师办主任说。

“温度场计算,可以比较准确,”他说:“但是,这次是应力场,这方面的理论,很不成熟。我想,你也不会不知道。我同意周科长的意见,原计划不要改变。”

“改变计划,要承担由此引起的后果,你可想好了。”周科长警告说。

会议上,我的意见是绝对少数,大多数领导持怀疑态度,只有个别领导,没有表态,但从神情看来,也并不欣赏我们。

那天,吴所长有事没有参加。事后,他专门来了一次。听了我的汇报,将信将疑。

“魏,你们这个学术会议,给我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进退两难啊。不相信吧,万一真裂了,再研制新的,时间来不及,可如果不裂,现在就研制新的,劳民、伤财不说,那不是很愚蠢吗?”

其实,我的思想压力也很大。

“老吴(我经常这样叫他,显得亲切),”我说:“算了吧!就算我什么也没说,按原计划进行吧。这几天,我睡不好,吃不好,也受不了了。”

“就这么简单?”吴所长笑起来,说:“话说了,就收不回去了。你也别多想了,去做温度试验吧!对你的话,我们不能置若罔闻。当然,也不能听你摆布。”

温度试验按原计划进行。第一个温变周期结束了,丨炸丨药部件完整无损。

“怎么样?”周科长来检查工作,对我说:“你说的贯穿性裂纹,在哪儿?”

“对,还是科长英明。”我嘴上说,但心里并不服气。

第二个温变周期开始了。

那一天的后半夜,我在308的休息室睡觉,汲突然闯进来,把我摇醒了。

“魏师傅,快醒醒!”

“出什么事了!”我吓了一跳,赶快爬起来。

她有些兴奋:“产品裂了!”

我听了,惊愕地瞪大了眼睛。

“真的?”我听到这个消息,心情十分复杂,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

汲奇怪地看着我:“你应该高兴啊!”

我没有理她,披上大衣,向试验大厅走去。

核武老人26年吐血亲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核基地生活!》小说在线阅读_第18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美丽的黄岛我的家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核武老人26年吐血亲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核基地生活!第18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