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普通的武侠电影不一样。
反而像是军事电影一般,一出厂就是千军马万摆好阵式,立于雄伟无比的城门前,随后金戈铁马之声骤起,大荧幕开始出现一些文字。
“朱元璋灭陈友谅后,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进攻张士诚,大军压境,以强大的兵力,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宿州、安丰诸州县,将东吴的势力赶出江北地区!”
画面一转。
随处可见兵荒马,普通民众在兵荒马乱中,到处躲藏逃生。
“至正二十六年(1366)五月,朱元璋发表檄文声讨张士诚;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后投降朱元璋,平江成为孤城。”
放到这里。
文字解析结束。
大荧幕上画面一转,从兵荒马乱变为青山绿水,仿佛之前的金戈铁马都是一个玩笑一般。
仔细看去,在那远山近水前。
一个身穿普通装束的的中年人,正站在那一个清澈无比的湖泊前,欣赏着那绝美的山水风光。
在其身旁。
许多穿着普通衣装的人守护在侧。
一人上前。
那中年人才转过头来,赫然就是李宝国老师演的朱元璋!
不得不说。
李宝国老师无论是在气质上,还是在年纪和装容上,跟朱元璋这个人物都相当附和。
那种不怒而威的感觉,只有在皇帝的身上才能看到。
“李宝国老师这演这角色,实在是太合适了。”
“关键还是看演技啊,李宝国老师跟这个角色重合得非常的完整,再加上他那老戏骨般的演技,这才刚露面就直接把这个角色给盘活了。”
大家低声议论。
当然,说得最多的,就是那些影评人了。
对他们来说。
整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他们要去追求的点。
来助阵的明星们也没什么压力,就只顾着看电影,评论之类的与他们没什么关系,主创团队的成员们,则表现得很紧张。
生怕会遭到影评人和媒体们的批判,有几个还一直转头瞟影评人和媒体记者,想要看看他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如何。
坐在第一排中间位置,陈小刚导演也很紧张。
不过,跟其他人相比起来,他的心里也还有着一丝得意,因为在此之前他就已经看过完整版的电影了,所以心里对这部电影的评分也很高,至少比他拍过的其他的电影要高一些。
所以,他觉得这部电影一定会获得好评,但是即便再自信,他心里的紧张也是难免的,毕竟每一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他喜欢的电影,媒体记者和影评人们不一定就喜欢。
仔细看下来。
整个主创团队里,最轻松的莫过于坐在陈导两边的方丘和李宝国了。
他们俩,虽然也是来看电影的质量的,但是这电影的质量与他们俩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反正俩人都很有名,就算演砸了以后也一样还是有大把机会的,所以俩人都看得很认真。
只有真正的投入进去,才能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看到这部电影的不足。
大荧幕上。
电影还在继续播放着。
一段颇有深的对话之后,站在湖边欣赏美景的朱元璋,情不自禁的张口吟诗。
可就在这时。
“噌。”
剑鸣声惊起,这青山绿水的画面一转,竟是瞬间变得秋风萧瑟,杀机四伏!
剑芒亮起。
重重黑影从山林间闪现而出,那动作优美至极,俨然一副把杀戮玩成艺术品的顶尖杀手模样,三尺青锋斩断树梢下坠落的露珠。
从无比刁钻的角度,朝着朱元璋杀了过去。
“护驾!”
一声怒吼。
一直站在朱元璋附近的那些人,立刻拔出挂在腰间的佩剑,把朱元璋围在其中,直到一名统领快速走上前来,护住朱元璋,这些人才立刻腾出手来,冲上前去跟那数名黑衣人交缠在一起。
刀光剑影,飞天遁地!
这一幕幕精彩无比的战斗场景,让现场所有观影者,都不禁深深的被吸引着深陷在了其中。
“哇。”
“动作好干脆。”
“太酷了,这才是武侠大战。”
“天呐,连引出故事的第一出刺杀的戏都已经这么足了,接下来的打戏还怎么拍?”
“之前闹得挺热的武指团队大换血的事,现在看来,是换对了啊。”
“我以前从没见过这么行云流水,这么多动作一气呵成的打戏,看起来实在是太爽,太到位了。”
影评人们,纷纷点头。
虽然电影才刚刚开始,但是这第一段的武打戏,就已经深深的吸引住了他们。
转头看看。
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其他的无论是明星还是粉丝,还是主创团队全都被这精彩的打戏给吸引住了。
这,已经证明了这场打戏的魅力。
大荧幕上。
黑衣刺客一直从湖面,追杀朱元璋来到山上。
打的非常多,距离也非常远。
但是,观众们却并没有冗长之感,反而觉得没看够。
逐渐的。
在导演的拍摄手法,以及团队的剪辑下,打斗画面逐渐模糊才,镜头转移到了朱元璋的身上。
而李宝国饰演的朱元璋,在这一刻,脸上瞬间变换出了四五种表情,从惊慌失措到愤怒,再到逃跑的急切,最后眼珠一亮,闪过一抹小聪明。
在镜头之下,朱元璋趁着刺客被拖住,立刻撒开腿就往山上跑。
朱元璋的奔逃,引起了刺客们的注意。
刺客们愤怒出手,护卫式微,被打得连连倒退。
跑了很长一段路。
就在护卫都被杀得所剩无几的时候,朱元璋跑到了半山腰见到一个茅屋,立刻跑了过去。
此时,山上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正背着木柴拿着砍刀从山上走下来。
方丘出镜了。
见到方丘,现场所有人没有丝毫异动。
因为这个角色的出现,竟然完全没有任何的违和感,仿佛他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出现,仿佛他身上的衣服,甚至连他每一个细微的小动作,都是理所当然的一般。
影评人们纷纷惊讶。
其他人却依旧看得仔细。
电影继续播放。
扮演杨易之的方丘见到朱元璋的瞬间,立刻在一棵大树后面躲了起来,那边的朱元璋却已经看到了他。
镜头给到朱元璋脸上。
那种因来人是个孩童的满满的失望的神色,在李宝国老师的脸上,肆无忌惮的涌现出来,甚至连眼神里面都是戏。
似乎是看到了朱元璋的表情变换,杨易之从大树背后走了出来,没有怯弱,轻轻握了握砍刀,皱着眉头问道:“你是谁?”
“我是一个商人,有人要杀我,他们快追上来了,我雇佣的保镖都死了,都被杀死了。”
朱元璋惊慌的说道。
虽然已经绝望了,但是为了寻找生的希望,他还是把自己的境遇毫无掩饰的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说了出来。
在那个年代,十六岁的少年已经当家,是个男人了。
因此。
那个年代的人,都很成熟。
毕竟是战乱时期,不但成熟而且还很严谨!
简单的交流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