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自从在火车上领教了那位老太太的一脸鄙夷,我已经暗中留意了这些。在这里,别人想对自己好,无论自己愿意接受与否,似乎都要领情,不领情就会遭人记恨。哪怕自己不喜欢,甚至很讨厌,但也必须强装颜笑。不然,人与人之间就再也找不到第二种方式来作为共处的手段。

最后,我给了老村长三百元人民币,到了第二天,他的大儿子就给我送来了五只大白鹅。芦雅和伊凉都很高兴,这样一来,她们就有事可做,打发大把的空闲时间了。

自从院子里有了嘎嘎鹅叫,这不仅对看家护院起了一丝小小作用,芦雅也会每天第一个早起,去鹅窝里捡蛋。她俩正是长身体的阶段,我们日常饮食里除了青菜,鹅蛋就显得格外美味和营养。

除了村长送给我的这片竹林,我还可以在其他村民家的竹林里走动。当然,我不能乱动人家辛苦种植后用来卖钱的竹子,但藏在竹林子土壤下偷吃根须的竹鼠,却没少被我捕捉。

这些竹鼠,头大眼小,小短嘴和豆粒似的耳朵,使它们看上去很像松鼠。但这些野生的家伙们,个个吃得腮肥腰圆,我有几次抓到的大竹鼠比成年山兔还大,提回竹楼炖上一锅肉,既美味又营养丰富。

在我八岁之前,父亲就常给我捉山里的野味儿吃。而现在,我又能吃上这种富含胶原蛋白的美餐,接受这片山水的养育恩泽。

一切安顿下来之后,我去附近的县城给杜莫打电话,告诉他关于我们现在的邮寄地址和生活状况。杜莫果真去应聘了,他现在是一座中小城市里的大学教师,专门给学生们上外语课程。

这令我大为吃惊,杜莫这个家伙,一个名副其实的海盗,才到中国不足一周的时间,居然成了“人民教师”。我告诉杜莫,必须每周都要和我联系,而且只能用信纸交流。

我给杜莫写信时用的地址,是距离我入住的山村最近的县城。我告诉县城邮局旁边的一家肉食店的老板,每周帮我接收信件,我会定时来取信。我每次进城,都会提着两只鲜活的大竹鼠,送给肉食店老板做报酬。

据老板称,县里的各个领导们,现在对鸡鸭鱼肉乏味得很,他们只要下馆子,都会提前通知酒店老板,准备些山珍野味儿,别再一大盘子又一大盘子地摆那些饲料催肥起来的垃圾食品。县领导们现在追求绿色产业了,就是在吃吃喝喝上,也不忘记温习文件精神。

我很担心杜莫这家伙,因为他一旦进了行政单位,难免不被沾染上套路,难免不与个别垃圾为伍。一旦哪天因得意忘形而惹来血光之灾,那些杀手即使找到了杜莫,也难顺藤摸瓜找到我。

杜莫虽然和我通信,但他并不知道我居住在哪个村子,也更不会知道我在半山腰上的小竹楼。肉食店的老板,只管帮我收信,以此换到野生竹鼠后高价卖给酒店,酒店再以更高价卖给吃喝的领导,最后只能由纳税人在这张县政府白条上签收,为几只死老鼠签单。

这些很扯淡的事儿,已经离我很遥远,就像我父辈那些事儿离我很遥远那样。我没必要去管,有心也望尘莫及,因为这是一个县城内法制和人文素养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最终还要由人民来办。我,只会拿枪杀人,杀那些总想吞噬我意志的人。

我在山腰竹楼上住了半个月,平日里闲来无事,就带着芦雅和伊凉去村里给我们的那片荒地上开垦,种植一些马铃薯和烟叶。马铃薯种出来自己吃,烟叶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钱,换些柴米油盐回来。

和杜莫在广州分别后,我身上虽然也有四十多万人民币,但我不想在平淡的生活中就动用这笔钱。这些钱就像我们的翅膀,必须用在关键时刻。

在竹楼的后山,有一间同样以竹子建造的小竹屋,那里是这个村子的小学。每天早晨或者傍晚,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小孩子们赶着自家的牛羊上山。

他们把牲畜栓牢在植草茂盛的地方,之后就提着洗衣粉袋子去小竹屋。当然,他们不是去洗衣服,那种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有他们念文学字的铅笔和书本。

看到小孩子们在那样一间破旧的小竹屋上课,不用去询问老村长,我也知道原因。因为后山植被茂盛,孩子们为了交得起学费,享受到祖国提供的教育,就赶着牛羊儿去念书。趴在课桌上时,牛羊在外面吃草,下一季度的“杂费”就有了着落。

这也正是为什么,我可以有机会住进山前这间竹楼。我时常观察附近几座山体的走势,防止某天突然遭受暗袭时慌不择路。所以,我也常去那间孩子们念书的小竹屋转转。

这间小竹屋里没有校长,或者说,除了一群需要读书认字的穷孩子和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再增设其它职位,显然多余而又荒唐。

每次我悄悄走进那间小竹屋,坐在一群孩子们后面,可以不用交费就听女老师讲解汉文字,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八岁孩童。

这些日子,不仅我从这位二十二岁女教师的小黑板上学到了很多简化汉字,芦雅和伊凉也开始夹在这群孩子们中间学习。她俩的柬埔寨语说得很流利,如果再精通了汉语,对两个女孩来讲,绝对是一件好事,就像杜莫说得那样,他可以用自己曾经当海盗时喊打喊杀的语言,在这片土地上换到丰厚的教育薪金。

这位年轻的女教师,对我的到来很好奇,她总喜欢和我交谈,在我同她用华语交流发音不准确时,总是笑着纠正我。实际上,这女孩是一位大学生,毕业后没有留在浮华的大城市,像大多数学子那样,买一件体面的衣服去拥挤的人群中应聘。她选择了回归。

我每次夸讲这位年轻的女教师,她总是脸红,说自己算不得大学生,只是专科毕业而已。我问她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她说那些本科生总是越俎代庖,抢他们的饭碗。

其实,这位女孩是想留在城市当教师的,但她面对的竞争压力太大,所以就回来了,先给自己村里的孩子们代课,剩余时间用来自学,准备明年报考本县公务员。

开始的时候,我很为女孩鼓气,因为她让我看到了一个人不屈现状的抗争。但后来,看到女孩每每谈起明年的考试,脸上总泛起些许忐忑,我才知道自己会意错了。

她说自己在城市念大学那会儿,每年放假回到村子,村里人谁见了都夸她,说她有出息,将来长了能耐,别忘记扶持大家一把。有些邻居甚至请她到家里吃饭,让她给自己的孩子指点学习。但这些山村家长,他们的真实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大学生在一起多接触,沾染上一些大学生的“仙气”,将来也可以考大学。

禁岛》小说在线阅读_第4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吉达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禁岛第4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