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的时间,已经够一生了,郭浩不想让自己变老,这里不是指身体,而是指心。
“这件事,你让我想想。”
“好。”
郭浩没有急于求成,当了这么多年皇帝,这点耐心他还是有的。
事实上郭浩如果想要女人,天底下有无数人会投怀送抱,可风流过后的麻烦,也很让人头疼。
辽国,大定府。
王府之中,完颜继看着朝廷的圣旨,耶律贤已经打定主意,要调兵遣将,进攻幽州。
郭浩迁都幽州,激励国人的同时,又何尝不是一场挑衅。
从边境长城到皇宫,最近的地方不过百十多里,骑兵不用一天就能赶到。
但是要想攻下幽州,首先要拿下檀州,宋军有长城作为天险,骑兵的作用就不大了。
如今耶律贤让完颜继做准备,打算调集十万大军,兵分两路进攻檀州和妫州。
郭浩不是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么,就算杀不死郭浩,也要把大宋新建的皇宫给毁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郭浩这里,郭浩精神一振,立刻摒除其他心思,召集军机处商议此事。
幽州之北有四个重要关卡,有南口,居庸关,上关和八达岭。
在这四个关口中,居庸关距离京城最近,很有可能是辽军重点进攻的对象。
除此之外,金坡关也就是紫荆关,和倒马关也可能是突破口,三关于居庸关合成内三关,都在河北境内,距离幽州都不远。
所以郭浩到了幽州以后,首先加强了这些关口的守卫,长城之上更是守卫森严,丝毫不弱于皇宫。
“诸位,辽主此次南下,不同于以往的小打小闹,他们很可能会集中力量,功于一役,一举攻破我们的防线。
如今大宋京畿就在幽州,攻破了京畿就等于覆灭了大宋,如果你们不想做亡国之臣,就想办法拦住他们!
只要他们这次失败,辽国就没有勇气再次南下,耶律贤也不得不承认,辽国终究比不上我大宋。”
郭浩说完看着众人,在座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都是军事学院的学员,但他们的智慧加在一起,丝毫不弱于那些老将。
“陛下,辽国此次出兵,其实是有些意气用事,明知道我军防守森严,又有长城天险,可谓是地利、人和都具备了。
就算辽军占据天时,我军以逸待劳,获胜的可能性依旧很大,现在的关键是我军要不要乘胜追击!”
李继隆说完这句话,所有人都看向郭浩,毕竟之前郭浩一直主张的都是防守,并没有要进攻的意思。
郭浩略一沉吟,随即摇了摇头,就算大宋的骑兵不弱于辽军,可出了长城以后,就是辽国的主场。
客场作战,不确定的因素加大,况且燕云之北是完颜继的地盘,如果遇到了完颜继,真打起来就是自相残杀。
耶律贤的意思是,这次出兵完颜继最少要派五万兵马,同时让耶律休哥率领五万兵马,一同进攻大宋。
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一次普通的军事行动,可在郭浩看来,这是耶律贤对完颜继的试探!
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试探!
所以这次战役不能作假,他们要真打。
可是怎么打也是有讲究的,就比如耶律休哥来了主用火器,完颜继来了主用弓箭。
只要完颜继不傻,就不会调动那十万精锐,那样他只能动用本部族的人马,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还不是时候。”
郭浩摇了摇头,否定了乘胜追击的建议,赵匡胤若有所思,他知道郭浩和完颜继的关系,觉得完颜继不可能和郭浩决裂。
不过自从大病一场过后,他就很少参与军事会议,全身心投入政务之中。
他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避嫌,他在军中的地位太高,不利于其他将领掌控军队。
第二就是有人给他算了一卦,说他鲤鱼跃龙门失败,没有化成真龙,如果杀戮过重,就会损害阳寿。
鲤鱼跃龙门之说,他不敢当真,可是当初郭浩确实问过他,愿不愿意当皇帝。
当时他拒绝了,现在想想当时他要是答应了,有可能化成真龙,也有可能万劫不复。
而杀戮过重,赵匡胤相信了,因为和他同时期的将领,有不少已经去世了,其中将军就有好几位。
何继筠、姚内斌、赵匡赞、韩重赟、李继勋、王彦升、王全斌、李汉超、冯继正等将领,都已经去世。
现在的军中,是由曹彬、潘美、杨业、赵匡义、李继隆、王承衍、潘惟正等为首。
赵家有一个人在军中就可以了,赵匡胤身为内阁大臣,权利已经够大了。
不过,他虽然不在军中,对于朝廷的战略部署还是很清楚的,尤其是郭浩对于辽国的态度,他最了解。
当初他们深入辽国,为的就是伺机而动,挑起辽国内乱,为郭威争取战机。
现在想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很幼稚,也很简单,郭浩那时候年轻气盛,觉得凭借一己之力能做大事。
然而等他们进入辽国,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郭浩错误预估了辽国的情况,他这才不敢轻易行动。
作为带头大哥,郭浩必须承担责任,所以他让兄弟们先走,自己留下断后,当时他其实已经心存死志。
只是他命不该绝,和阿不里的相识,让他捡回一命,无心插柳造就了今天的完颜继,成为了他谋划辽国重要的棋子。
从年轻时起,郭浩就把辽国当成最大的敌人,一路走来,他打败了很多对手。
唯有辽国,最难对付。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如今他们已经不再年轻,虽然都做过不是错事,可结局终究是好的。
如今的大宋,疆域远超大汉,人口国力直追大唐。
北汉的刘承佑,南汉的刘�3�0,吴越的钱镠,南唐的李煜,后蜀的孟昶,武平的周保全,南平的高继冲……
党项的李氏家族,甘州的折辅支,六谷藩的潘罗支,高昌国的师子王,吐蕃国的诸多统领。
郭浩这一生,遇到了很多对手,他们有的人不配做郭浩对手,有的人和郭浩成为了朋友。
在这幅名为“华夏”的画作上,郭浩已经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只缺“雄鸡”的背。
这最后一笔,郭浩就是要勾勒出背部,至于西南的尾部,郭浩早就视为囊中之物了。
雄鸡顶天立地,背部就很厚重。
当初郭浩收回了燕云十六州,是因为耶律璟的昏庸,如今耶律贤在位,再加上他那位夫人,辽国已经不是曾经的辽国。
而且收复燕云十六州后,朝廷已经没有力气继续北伐,等到大宋恢复了元气,辽国同样也得到了恢复。
没办法,郭浩只能先平定南方,在谋划西北,至于辽东,是郭浩下的一步险棋,如果成功了,就可以加快辽国覆灭的速度。
打通河西走廊,收复西域、吐蕃,切断大理周边国家的联系,一步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现如今,他利用迁都做诱饵,引诱辽国主动发难,实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为完颜继实施最后一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