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郭浩说完,离开了永宁宫,那把枪放在桌子上,就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

过了几天,开封府发出告示,称那日集市上死了的人是敌国的探子,是来大宋搞破坏的。

老百姓心思没那么多,听说是敌国来的,也就没人说什么。

然而在暗中,内卫还抓起来不少人,这些人都是那些人的家人,为了事情不暴露,他们都需要被秘密处理。

龙兴三年,正月。

大相国寺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当朝容贵妃,燕王郭致禹的母亲,郭永宁。

“阿弥陀佛,施主你真的想好了?”

方丈为难的看着郭永宁,因为郭永宁要剃度出家,没有郭浩的同意,他怎么敢收。

“大师,我心意已决,看透红尘,世间之事已与我无关,那皇宫对我只是牢笼,我若寻求解脱,只能皈依佛门……”

方丈闻言闭眼摇头,他又何尝不知道,那皇宫就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围城之中,充满了刀光剑影,尔虞我诈,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即便如此,天底下还是有很多人会飞蛾扑火,想要一步登天,殊不知繁华之处,也是地狱边缘。

“阿弥陀佛,既然如此,贫僧就替你削去这三千烦恼丝,愿你早日脱离苦海。”

“多谢大师。”

方丈说罢,就要替郭永宁剃度,就在这时,三个人匆匆赶来,正是她的儿女。

“母亲……”

郭致舜、郭雁菡、李继隆,他们都是郭永宁最亲近的人,得知郭永宁要出家,哪里还能坐得住。

“母亲,你这是何苦,不愿住在皇宫,你可以和我们一起住啊!”

郭雁菡想不明白,郭永宁好好的为什么要出家,这些年秋南李芙一直在争,弄得郭致尧和郭致舜也不安宁,反而是他们一家很平静。

“不必了,为娘罪孽深重,唯有此举方可化解罪孽,你们若是想我,也可以到寺庙来看我。”

郭永宁终究放不下儿女,但是她差点害死郭浩,郭浩没有怪罪她,她自己也无法原谅自己。

看到郭永宁心意已决,郭雁菡只能趴在丈夫怀里哭,郭致舜想要上前,却被李继隆拉住。

微微地摇头。

汴梁城,大相国寺。

听说容贵妃要在这里出家,很多人都想来看看,可是有人封锁了佛堂,百姓不能靠近。

郭雁菡伤心欲绝,她实在想不明白,郭永宁过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出家。

而李继隆在军机处任职,倒是知道一些内幕,但是他不敢告诉妻子,郭致舜要劝让郭永宁时,他也拦住了他。

郭永宁出家,并没有遮遮掩掩,他们都闻讯赶到了,郭浩一定也知道这件事。

可是郭浩没有出现,就等于默认了郭永宁的选择,就算郭浩不把她打入冷宫,她的下场也不比秋南好哪去。

为了自己的儿女,她决定出家。

郭永宁一生,当过小姐,当过公主,疯狂地爱过,也默默地恨过……

当初是她主动追的郭浩,其实也有趁人之危之嫌,如果不是郭浩以死相逼,李芙很可能被休。

所以李安恨郭家也是有原因的,如果郭威一脉还有势力,也不可能就这样放弃。

可惜郭威的子孙都死了,柴宗宜隐忍了这么多年,终究不是郭浩的对手。

大殿内几十个和尚在诵经,青丝一缕缕掉落,郭永宁跪在佛前,双手合十,闭眼流泪。

恩恩相报何时了,郭永宁不想这仇恨继续延续,哪怕她当了皇后,郭致舜当了太子,如今也是大宋的天下了。

“阿弥陀佛,从今日起,你就是了凡,了凡就是你,在没有什么容妃。”

“弟子多谢大师。”

郭永宁出家已成定局,李继隆、郭致舜把郭雁菡送回家,二人来到书房。

“姐夫,你为何不让我劝劝母亲,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要出家?”

李继隆沉思片刻,开口道:“这其中确实有原因,我也只是略知一二,事情牵扯到上一辈人,我不能说。

而且陛下应该知道母亲要出家,可是他却没有出现,也许这对母亲是最好的保护。

虽然她人在寺庙,可我们依旧可以去看看,而且她远离斗争,也不用担心受伤。”

李继隆说话时,一直在观察郭致舜,如果他脸上露出愤怒或者不甘,那就说明他有野心。

不过郭致舜的脸上只有无奈和难过,他其实也猜到了一些事情,只不过他不愿面对罢了。

阿不里由于完颜继的事情,被软禁在寝宫,郭永宁相国寺出家,皇宫里又少了一位妃子,周薇的地位又提升了一截。

命运有时候就会捉弄人,原本起眼的周薇,突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后宫之主。

她今年不到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果让她站稳了脚跟,郭致启的太子之位无人可以动摇。

但是她的父亲、姐姐皆已去世,周家又没有别的亲人,这些年她除了侍奉郭浩之外,没做别的事。

可是郭浩国事繁忙,根本不能像李煜一样,陪她风花雪月,花前月下,所以周薇的心里也是有些郁闷的。

不过此时郭浩已经顾不了那么多,到了他这个年龄,已经没有心思在找什么妃子。

而且他随时都可能“驾崩”,如果他再招惹女人,就等于把他们推入火坑,那些女人也不可能爱上一个老头子。

宫里再次冷清许多,郭浩索性每天都待在御书房,处理国家的事情,经过这一次的波折,郭浩也消除了隐患。

郭浩拿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刀,也说明了他整治的决心,官场的风气稍微不对,郭浩就狠狠砸下一棒子来。

限制了土地的兼并,也就限制了地主阶级的发展,朝廷虽然鼓励商业,可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

利国利民的买卖,郭浩大力支持,工业化是国家进步的开始,如今民间已经有了趋势。

与此同时,郭浩还下令鼓励开垦荒地,尤其是西北地区,三年免税,十年拥有永久使用权。

这一政令的下达,是为了鼓励百姓发展农业,毕竟工业造不出粮食,没有粮食都是空谈。

即便如此,随着人口的增加,郭浩还是觉得粮食不够用,就算没有战争,天灾的影响依旧很大。

作为帝国的主宰,郭浩开始了资本运作,他派遣舰队远航行商,换来粮食和其他资源。

在他看来,用丝绸、瓷器、毛织品换来粮食,都是很划算的买卖,这些粮食都进了国库,而郭浩则用钱来购买。

有人也许会说,朝廷拿来那么多钱。

殊不知大宋的钱都是朝廷造的,全国上下大规模开采金银铜,可市面上流行的却是纸币,来才出来的金银,紧紧为了给货币保值。

如今的大宋钱庄,已经有点中央银行的意思,配合户部控制市场,保证百姓的生活。

有了粮食和钱,朝廷开始在国内修路,各省之间都有连接,清一色的水泥路,可以方便马车行驶,消息的传递,物资的运输。

就在大宋国内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辽国南部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开封宋徒》小说在线阅读_第5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安书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开封宋徒第5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