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少林寺只是个寺庙,里面的和尚都是出家人,如果他们拒绝,郭浩也不好强求,除非郭浩以势压人。
“呵呵,这个还不简单,朕答应他们帮他统一五大流派,宏泰和尚动心了,也就答应了。”
五大流派?
这里的五大流派,可不是武侠小说里的宗派,而是历史上少林寺的五个分支。
河南少林、福建少林、广东少林、峨嵋少林和武当少林。
后来元初有个叫福裕的少林和尚,统一了五大流派,创立了少林寺雪庭曹洞之宗。
并撰写了子孙辈诀,此后历代少林寺和尚均照此取名,少林寺这才算统一。
郭浩不了解这段历史,可是这些地方确实都和少林寺有渊源,尤其是福建少林,其实就是南少林。
郭浩答应帮少林寺扩大规模,宏泰答应派出僧人去西域弘法,同时配合郭浩的谋划。
二人一拍即合,宏泰也很高兴,当年少林寺能帮助李世民,他为什么不能帮郭浩?
而且据宏泰所知,郭浩对于佛家可不太友好,为了避免出现北周武帝的情况,宏泰也别无选择。
利用佛家统治西域,这也确实是一个办法,后世西藏的活佛,就有很大的影响力。
只不过既然是活佛,其实依旧是人,他死后或许成神,可活着依旧归郭浩统治。
如果这个办法行不通,那么郭浩恐怕又要大动干戈了,所以为了减少牺牲,少林寺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第二天一早,众人继续赶路,一路上看了一下民情,除了之前发现的问题外,百姓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能让老百姓都吃上饭,郭浩已经算是好皇帝了,至于什么商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老百姓根本不想那些。
历经一个月,一行人终于来到长安城,这座历史上的第一帝都,如今却是一片废墟。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沉默了,当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一把火烧了这十三朝古都,可以说是千古罪人。
大唐盛世,让多少人魂牵梦绕……
长安城,承载了多人文人的回忆,只能出现在文字中。
郭浩站在一处瓦砾之上,他已经亮明身份,当地的官员前来迎驾,侍卫也由暗转明。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一首曲念罢,所有官员心情都很沉重,虽然这些年长安城已经恢复了一些,可是当年的辉煌已经无法重见。
百姓们远远地围观,他们都想弄清楚皇帝来这里做什么,作为曾经帝都的子民,他们骨子里的骄傲还没有消失。
郭浩环顾四周,开口说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曾经的辉煌,你们应该还记得。
看到今天的场景,作为大宋的子民,你们心里在想什么朕不知道,但朕心里是何其悲也!
大唐帝国,多么强大的存在,万国来朝,傲立于世界,为什么会灭亡,我们应该反思!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应该引以为鉴,不能让我们的后人,为我们感到悲哀。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郭浩说完,从废墟上下来,官员们跟在后面,没有人敢说话,谁都能看出郭浩心情不好。
郭浩以古警今,告诫官员不要重蹈覆辙,唐朝灭亡的原因,他们都很清楚。
除了皇帝的无能,剩下的全是官员的原因。
连年的天灾人祸,使粮食的产量受到影响,最底层的劳动百姓苦不堪言,当地宦官盛行鱼肉乡里。
于是,唐朝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唐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在安史之乱后,参与平叛的将领,都被授予节度使之名,在各自的地方招兵买马,这就为藩镇割据创造了条件。
所以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皇权受到威胁。
与此同时,朋党之争也很严重,各党为了自己的利益,内连太监,外和藩镇。
其国家前途于不顾,奋力排挤非本党派大臣,破坏了正常的朝堂议政,施政的过程,使皇帝无法正确制定国家未来的的政策方针,是国家逐渐走向衰败。
皇帝无法了解百姓的疾苦,百姓无法将困难反馈给皇帝。
所以郭浩来到长安后,借机警告了一次官员们。
大宋的太监没有什么势力,郭浩选太监也本着自愿原则,天生有残疾的最好,要么就是自愿。
而朋党之争也不是没有,只不过可以控制,地方官府不再是一个人说的算,权利得到了划分,也可以制衡一下官员。
外面的百姓不知道郭浩来干什么,但是郭浩还是让人发出告示,宣布要把长安作为中京。
长安的百姓欢呼雀跃,和后世的百姓一样,谁不希望自己的家长受国家重视。
这其中自然就有浑水摸鱼的,可是郭浩早就做好了布置,来之前就交代了官府,城市规划统一进行,每家的情况官府早就了解了。
在长安城的基础上,建立一座王城,规模比不上皇宫,够官员办公用就行。
郭浩不可能恢复长安城,那可是经几百年的建设,他现在可没那么多闲钱修宫殿。
不过他尽可能保留一些遗址,然后进行复原,复原以后的建筑也不作为皇宫使用,他要开展旅游行业。
这时候开发旅游行业听起来不现实,可是郭浩已经开始准备铺设铁路,长安作为中京肯定要先开通。
第一条铁路线,一定要联通三京,这样往来运输就方便许多,自然就可以带人过来。
这些都是郭浩后续的想法,目前他要做的就是修建王城,作为大宋的一个政治检测点,辅佐他治理天下。
经过一系列的勘察,郭浩确定了最终方案,沈欣被留在这里监工,这也是他带沈欣出来的目的之一。
与此同时,金陵那边已经展开建设,有郭致舜亲自建都,想必不会有什么问题。
告别了沈欣,郭浩就要去幽州了,此时幽州已经开工,作为大宋的国都,那里才是重中之重。
“我走了,你自己小心,紫云会留下来保护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联系我。”
虽然通信不方便,可是信鸽速度还是很快的。
“放心吧,我正好趁这段时间研究一下电话,否则联系太不方便了!”
离开长安,郭浩一路向北。
得知郭浩离京的消息,各地官员都战战兢兢,约束好手底下的官员,警告了那些流氓恶霸。
一时间,大宋内的治安明显好了很多,尤其是北方诸地,很多称霸一方的人物都隐藏起来。
半个月后,郭浩终于抵达幽州,此时幽州十分热闹,一个建都的消息,立刻吸引了不少人。
郭浩停留在城门口,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幽州城已经有了轮廓,除了皇宫占据的土地,外围全被商人占据。
郭浩见此皱了皱眉,询问施工负责人道:“这些地方都让别人占了,那官员们以后住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