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如此一来,他们大多数会去私塾,甚至很多人会单独请先生,而不会选择县学。”

陈玄说完,郭浩点了点头,这种情况不但现在有,就算放在后世也不新鲜,那些私立学校就是例子。

只是郭浩办县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老百姓的观念不改变,让他们主动重视很难。

现在普及义务教育不现实,朝廷还没有那个实力,很多地区百姓能吃饱就不错了,家里哪有闲钱供孩子读书。

可是郭浩还是不甘心,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于是对陈玄道:“教育乃立国之本,就算老百姓不重视,我们也要重视。

县学不成功,也与朝廷的政策有关,至于那些私塾,也没有必要取缔。

不过凡事都要有个规矩,不能什么人都能当先生,朕要对那些先生进行考核,授予资质,合格后方可教书。

而且不管公办私办,有资质的学堂才能进入大学,大学免除学费,成绩优秀给与奖学金,鼓励学子深入学习。”

后世是义务教育,可以做到前期不收学费,但大宋没有那个实力,只能注重高阶人才,毕竟大学的学子比幼学要少很多。

陈玄听了郭浩所说,觉得这个办法可以施行,其实免除学费的做法自古有之,只是范围大小不同罢了。

“陛下此举,福泽天下,臣等佩服。”

郭浩摆了摆手,继续说道:“这件事就交给陈爱卿去办,务必传达到各省。

朕给他们那么大的权利,如果这点事都做不好,那他们那个高官、书记也就别当了!”

“遵旨!”

新的政治提系下,各省展开了新的发展模式,除了固有的赋税外,朝廷鼓励各省自行发展。

所谓的自行发展,无非是搞各种开发,像山西有煤炭,南方有稻米一样,各省要把资源转化成经济,搞好百姓生计。

郭浩之前所做的一切,算是开了个头,商业、教育、卫生、科技、环境、工业,都需要开始发展。

其中教育、卫生等都是新项目,而且还比较重要,各地的公立医馆都已经出现,只是还不成规模。

从县学离开前,那个小孩还在那里,郭浩又说了一句:“县学招收的是适龄儿童,不一定非要八岁,如果孩子有天赋,通过测试后也可以提前入学嘛。”

陈玄闻言一愣,随即就明白了郭浩的意思,道:“臣这就去拟公文,发回内阁颁布施行。”

郭浩没等陈玄说完,已经迈步离开,有时候就是这样,他明明给了官员权利,可他们依旧谨小慎微,缺乏魄力。

走出了县学,郭浩开始观察街上的商铺,不少都挂着施家的标志,这代表着皇商。

像这种小县城,有这么多商铺已经不容易,这是郭浩重视经济的成果,成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可是郭浩这么做,是为了宏观大局,这些商铺之所以能开,也是朝廷扶持的结果。

商人重利,不赚钱的买卖不做,皇商有九成利都是朝廷的,郭浩若是少要一些,商铺也就可以经营下去,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况且现在的施家和陈家,商铺也不都是自己的,他们开启了一个新模式,郭浩命名为加盟。

有了皇商的标志,百姓都比较信任,而且统一定价,质量也有保障,而他们只需要缴纳很少的分成,入会的门槛只有口碑。

郭浩这么做,进一步促进商业的发展,这是一种监管,要想保住标志,就必须诚信经营。

然而,如此良好的态势下,市场中有一伙人依旧格格不入,看着眼前这家粮店,郭浩皱了皱眉。

这是丐帮的商铺。

丐帮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手里的资源得天独厚,别的不说,光是运输一项,就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丐帮拥有全国最大的运输网,全国最大的马帮,全国最大的船队,俨然垄断了运输行业。

利用这个优势,他们的商铺价格要更低,因为他们可以暂时忽略运输成本,这是其他商铺做不到的。

市面上的米十文一斤,他就卖九文,而且明目张胆地写出来,米都是一样的米。

百姓们也不傻,知道那些商铺的米也是丐帮运过来的,陈林和施亦然也知道,但是他们没有提。

皇商是朝廷的,丐帮难道就不是朝廷的了?

郭浩默许丐帮的发展,难道就没有牵制他们的意思?

郭浩当然有这种想法,皇帝最擅长的不是战争,也不是发展,而是权衡。

其他事都有人去做,他只不过制定了方向,具体不需要他操心,他只在乎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他要权衡利弊,避免一家独大。

否则,当初他就不会选择施亦然,有陈林一个就够了!

郭浩要搞权衡,算是默许了丐帮的发展。

而丐帮的本质其实是物流,这与郭浩接下来的谋划契合。

蒸汽船已经出现,那么火车还远么?

而最熟悉运输路线的,除了丐帮,没有再合适的组织。

所以在铺设火车轨道前,郭浩要整合丐帮,有现成的资源不用,不是郭浩的风格。

如果开通了铁路,运输就更重要了,所以必须由朝廷掌控,不允许任何人染指。

粮店的生意不错,哪怕只便宜一文钱,对百姓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反观施家的商铺,也不是没有人,只不过两边的人群不同,一边是普通百姓,一边是达官显贵。

施亦然也不傻,知道没法和丐帮争,所以走高端路线,明知道是同样的东西,可是有人就要这个面子。

郭浩若有所思,没想到这时候就有人懂得消费群体,这倒也是个办法,朝廷倒是不受损失。

暂时不去管丐帮他们,汝州当地其实也有很多特产,其中最出名的就去瓷器。

一路向北,郭浩看到很多卖瓷器的商铺。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汝州而得名。

顺着汝河走去,两边都是磁窑,正所谓汝河两岸百里景,处处炉火观连天。

看着这些磁窑,在看看那些瓷器,后世的国宝现在都是地摊货,郭浩不由得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拿起一个天青色的小碗,郭浩不由得赞叹道:“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质感甚佳,真不愧是汝瓷啊!”

沈欣等人跟着郭浩,见郭浩脸色平静不说话,知道他在思考,所以也就一直沉默。

现在郭浩终于打破了沉寂,沈欣终于忍不住了:“这就是汝瓷么,价值上亿的那种,这要是买些回去……”

沈欣这么一说,郭浩就知道她在想什么,笑道:“你要是喜欢,回头我让人给你买一车!”

郭浩也是难得的好爽,这要是放在后世,有一件都了不得了,现在他却敢成车买。

听郭浩这么说,那个摊主不乐意了,道:“这瓷器烧制不易,你以为是那陶罐,随随便便就能烧出来。”

摊主说完,赵普刚想说什么,却被郭浩拦住,他忽然想到一件事情。

后世的汝瓷之所以名贵,是因为技术失传了,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

开封宋徒》小说在线阅读_第5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安书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开封宋徒第5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