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黄帝升天去不还,空留片石在人间。千寻杳杳撑红日,倚云乔木羽林閒。时人不信飞升路,辙迹龙髯竟可攀。”

孙何缓缓道来,郭浩闭眼捋着胡子,点了点头。

韩玉听到这首诗,目光陡然看向孙何,因为诗里出现了“黄帝”和“龙髯”,所以他以为孙何认出了郭浩。

远处的陈玄和赵普,此时正坐在草地上,听到这首诗后,都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郭浩睁开眼睛,把盘子推了推道:“好诗,这些糕点是你们的了。”

“多谢先生。”

孙何施了一礼,随即对两个孩子点点头,两个孩子大喜,拿起糕点就吃了起来。

这时郭浩注意到那本书,竟然是《礼记》,这学子只不过十六七岁,竟然开始读《礼记》了。

想到这里,郭浩开口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礼记中的大学,小兄弟可曾读过?”

孙何闻言身子一震,开口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孙何对文章确实很熟悉,很熟练的背诵起来,郭浩听了一会儿,打断了他。

“看来你文章已经很熟了,只不过你书背的好,又是否懂得文章的含义呢?”

孙何听了略一沉吟,拱手道:“学生不知,还请先生赐教。”

这个孙何倒也直白,竟然直接向郭浩请教,郭浩有些哭笑不得,他哪有时间教他文章。

可是人家已经虚心请教了,郭浩不说也不好,郭浩要不是没有时间,还真想教教他。

“嗯,你让老夫教你,老夫还真不知道怎么教你了,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不能解释文章的含义,却可以和你说说怎么读书。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郭浩说完,孙何起身深施一礼,他知道今天自己遇到高人了,这一段话可谓是至理名言。

“多谢先生教导。”

郭浩摆了摆手,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其实这段话不是他说的,而是大儒朱熹说的。

远处的三人听到郭浩所说,心中也是惊骇,没想到郭浩今天兴致这么好,竟然肯指点一个萍水相逢的学子。

孙何反复品味郭浩这番话,可郭浩只说了一遍,他怕记不住,就要找纸笔记下来。

可是他今天是带着弟妹出来玩的,并没有带纸笔,看了看外面的马车,孙何正要开口。

“兄长不必借纸笔了,我都记住了!”

说话的是那个小男孩,所有人都是一愣,随即他就复述了一遍,竟然一字不差。

郭浩见状也有些诧异,这小孩不过七八岁的样子,竟然能过耳不忘,这兄弟俩都是人才啊!

看到这里,郭浩暗暗记住了孙何这个名字,孙何看弟弟妹妹吃饱了,再次行礼道谢。

郭浩没有再说什么,起身带人离开了凉亭,走到陈玄他们近前,赵普开口道。

“陛下,这两个学子都是难得的人才,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能得到陛下的教诲,是他们三生修来的福气。”

郭浩闻言摆了摆手,道:“适逢其会罢了,一两个学子不能说明什么,如果我大宋的学子都能像他们一样,又何愁天下不治。

好了,莫要再说了,咱们继续赶路吧。”

郭浩一行人,在汝州遇到了一个学子,给几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也给郭浩提了个醒。

来到汝州城,第二天早上,郭浩乔装打扮,打算看看县学情况,从古至今教育都是大事,值得郭浩亲自看一看。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三字经和百家姓还没有出现,所以蒙学用的是千字文。

千字文是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

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而且汉字没有重复,很适合用来识字。

郭浩站在县学外面,看着里面的学子,有男有女,都摇头晃脑地读书,和后世的学校还是有差别的。

郭浩对此并不奇怪,毕竟千百年养成的习惯,不是几十年就能改变的。

对于小学的启蒙,只需要学文字和算数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知识,都是到大学才能学到的。

郭浩来的比较早,此时是晨读时间,陆续还有学子到来,这时一个小家伙走到窗户下,偷偷摸摸地向里面看。

郭浩此时站在窗外的竹林前,小家伙没有发现他,郭浩看那个小家伙有些眼熟,仔细一看认了出来,这不是昨天郊外的那个男孩么。

这个小男孩今年只有五六岁,还没有到入学的年龄,不过从他昨天的表现看,这个小孩很有天赋。

“同学们,把书打开第十二页,今天我们继续学千字文。”

课堂上先生已经开始讲课,小家伙站在窗户下面,聚精会神地聆听,郭浩不由得笑了笑,可眼里却闪过一丝无奈。

此时的县学,和传统意义上的县学不同,传统的县学,是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

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

而现在的县学,就是公办小学,只要是适龄儿童都可以来读书,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

只不过县学需要官府扶持,学生的学费顶多后先生的工资,前期投入都需要县里出,所以很多地方都只是做做样子。

就像眼前这座县学,和普通的私塾没什么区别,一共才二三十个学生,不同年龄的都有。

陈玄和赵普跟在郭浩身边,郭浩轻声道:“堂堂县学,只有这么点学生,这要是传出去,老百姓不得笑话死朝廷。”

郭浩的声音虽轻,可二人还是听出了郭浩的不满,陈玄看了赵普一眼,拱手解释道。

“官家,其实县学的情况并不稀奇,各省的情况都差不多,朝廷虽然开展县学,可是效果并不好。

县学的学费虽然不贵,可毕竟是一份开销,8岁的孩子已经可以为家里做事,很多家庭都舍不得让孩子上学。

至于那些条件好的,又看不上县学的条件,里面的孩子大多又是普通人家,就不愿意与之为伍。

开封宋徒》小说在线阅读_第53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安书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开封宋徒第53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