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罗支在吐蕃统领面前摆架子,但在郭浩面前却十分恭顺,郭浩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爱卿这次立了大功,朕决定在西北设立青海省,这高官的位子有你一个,负责青海省的治理!”
潘罗支闻言愣了一下,随即大喜,据他了解,大宋这个新设立的高官,官职比知府大多了。
吐蕃北部有十三的个州,如果都由他治理,那他的权利之大,一点不次于西北王。
“多谢陛下!”
郭浩见潘罗支答应,笑着嗯了一声,继续道:“既然让你当高官,你就要尽快熟悉大宋的官场,市县的划分也要提上日程,朕会派一些官员来帮你!”
潘罗支不知道的是,大宋现在的官职提系,和后世的差不多,民生政治一起抓,高官之上还有书记官。
之所以让潘罗支当高官,郭浩也是有所考虑的,他一心想解决羁縻统治的弊端,实际上只要实力足够,羁縻统治也没问题。
而现在的羁縻统治,其实就是后世的自治,只要中央把枪杆子抓在手里,就不怕地方出问题。
所以对于西北地区,郭浩已经决定让他们自治,但自治也只是政治,军权还是要归中央。
在潘罗支的安排下,郭浩召见了吐蕃诸部的统领,了解了一下意见,都册封了官职。
此时已经是三月,天气彻底转暖,宋军十五万大军汇合,围住了甘州回鹘,留下的五万驻守新设立的青海省。
和吐蕃之前的情况差不多,甘州回鹘此时也是群龙无首,折辅支的儿子成为新的统领,可百姓明显人心惶惶。
宋军的动作太快,彻底震惊了辽国,两国在西北还在打,却不影响郭浩的动作。
辽军被宋军缠住,不能进入吐蕃地盘,宋国的十万大军驻守在凉州,拦住辽军南下的道路。
围住甘州的同时,郭浩还派人给沙州的归义军送信,下达最后通牒,现在如果不投降,等宋军攻破甘州后,下一个就是他们!
此时第六代节度使曹延宗恭刚刚去世,由他儿子曹宗寿接任,成为了第七代归义节度使。
他刚继位就发生这种事,不免有些惊慌,不过曹家都比较笃信佛教,再加上原本就是汉人,所以就直接答应归降。
归义军答应归降,可甘州回鹘却不答应,郭浩杀了他们的首领,又要推倒他们的统治,双方展开战斗。
然而抵抗的力量虽然有,可和宋军还是比不了,再加上归义军的夹击,一个月的时间,宋军就消灭了抵抗的势力。
太平十年,四月。
郭浩来到沙州,也就是后世的敦煌,曹宗寿以君臣之礼拜见,郭浩召见了他。
“末将曹宗寿,拜见陛下,曹家几代驻兵西北,从未忘了祖宗,一直想回归中原,如今宗寿见到陛下,曹家先祖也可以瞑目了!”
曹宗寿上来就表忠心,郭浩也不知道真假,郭浩此时的心思不在这上面,反而对沙州城很感兴趣。
“曹爱卿,朕听闻此地佛教盛行,此地有一石窟,名为千佛洞,可否带朕去见识一番啊!”
郭浩要看的千佛洞,就是莫高窟,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天王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郭浩虽然不信佛教,可也想看看这佛教圣地。
中原的佛教自从郭浩整顿过后,并没有收到太大的影响,只要是正规的寺庙,郭浩是不干涉的。
听到郭浩要看千佛洞,曹宗寿高兴的答应,一行人来到莫高窟,竟然有人在造像。
亲眼看见一座佛像的诞生,千百年后依然屹立不倒,郭浩不由的有些感慨。
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现在八百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
这些壁画放在后世都是国宝,郭浩却亲眼看到它诞生。
“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藂。洗心游胜境,从此去尘蒙。”
一首诗念罢,曹宗寿大意,都说郭浩文武双全,可无论是作诗还是战斗,郭浩都很少出手。
然而这次亲征,郭浩先是出手降服泰达,如今又赋诗咏颂莫高窟,曹家笃信佛教,这对他是最大赞赏。
“洗心游胜境,从此去尘蒙……陛下境界之高,豪不弱于那些高僧,末将佩服!”
曹宗寿真心恭维郭浩,郭浩却是摆了摆手,这首诗是后世人作的,郭浩偶然看见,觉得写的不错就记住了。
这首诗古意盎然,准确写出了敦煌的景色,最后一句是点睛一笔,升华了全诗的意境。
知道这是后世的国宝,郭浩也就没说什么,以免干涉莫高窟的建设,那他就是罪人了。
收复了归义军,河西走廊算是打通了,再往西也是回鹘人的地盘,正是历史上有名的高昌国!
这两个回鹘,就是汉时的西域三十六国,再往西是喀喇汗国,也有一部分是华夏领土,包括后世新疆中西部。
喀喇汗国是个强大的帝国,如果要攻打汗国,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鼎盛时期的汗朝俨然中亚帝国,甚至成为与当时的辽朝不相上下的世界性帝国之一。
一场战役下来,丢失百余年的河西走廊重新回归中原王朝。
辽国得知这个消息,耶律贤夫妇都沉默了,他们已经极力组织宋军,可宋帝根本不搭理他们。
由于辽国主动开战,两国的和平协议已经撕毁,主动权重新回到郭浩手里,郭浩现在要进攻辽国,道义上也说得过去。
不过郭浩并不想进攻辽国,河西走廊虽然收复,可西域还是问题,现在就看西州回鹘是否承认大宋的宗主国的身份,如果承认就好办了。
西州回鹘又称高昌国,其王的称号为阿厮兰汉,汉译名为师子王。
建隆三年、六年,高昌回鹘遣使献土特产于大宋,可是它同样和辽国往来密切,名义上是辽国的属国。
所以郭浩想要灭高昌收西域,还要和辽国打交道,而且很可能进一步刺激辽国的神经。
打下青海和河西走廊,前后用了半年时间,在灵州又和辽军纠缠了这么久,三十万大军消耗粮食无数。
大宋这三年的积累消耗了大半,朝廷已经有了异样的声音,赵匡胤一直在养病,郭致禹镇不住那些大臣,要不是郭靖控制着禁军,不一定发生什么事。
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打通河西走廊,郭浩已经很满意了,老天爷已经很眷顾他,他知道此时应该见好就收。
河西四郡至关重要,郭浩任命赵匡义为司令,与杨业等将军一统镇守河西与青海等地。
对于这些刚打下来的地盘,不驻兵是不行的,些地方人员复杂,就算迁徙来汉人,也需要严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