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两国义和后,女真倒是消停了一段时间,本以为女真不敢太放肆,没想到突然来了个惊喜。
“岂有此理,完颜继他是不想活了么!小小女真竟然敢公然挑衅,真是没把我大辽放在眼里!”
耶律贤气愤难平,大臣们没人敢劝,同时也觉得女真国这次确实有些过分了。
之前女真扩张地盘,掠夺的都是北方的地方,其实那些地盘人迹罕至,都是原始森林,女真占也就占了,辽国也无所谓。
可是这次的平、营二州,紧挨着辽国中京大定府,东、南二京辽国已经丢了,如今中京又受到威胁,这让辽国的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除了战略位置的特殊,还有就是女真的目的。
谁都知道女真国是大宋扶持起来的,而且国内还有十万宋军驻守,完颜继明显就是郭浩的傀儡。
这次完颜继突然侵占辽国,耶律贤不用想就知道是郭浩授意,否则女真国没有这个胆子。
所以辽国要找回面子,就必须质问宋国,小小女真不过是枚棋子,而宋廷才是幕后的操纵者。
稍微冷静下来,耶律贤立刻派人送出国书,质问郭浩什么意思,这是要撕毁协议么?
而郭浩很快有了答复,在信中说他对此事完全不知情,他先派人了解一下情况。
看到郭浩这个回复,耶律贤被气的吐血,萧绰这时站了出来,赶紧安抚自己的丈夫。
“陛下息怒,妾身已经了解到一些情况,据前方探子来报,说是在完颜继的军中,看见了宋将杨光义,还是被抓起来的。
妾身已经派人去了解情况,有传闻讲,宋国留在辽东的十万大军,因为粮草原因,已经背叛了宋国,郭浩失去了对辽东的控制,这也许是一件好事。”
听到这里,耶律贤的气消了一些,如果真是这样,郭浩貌似也没占什么便宜。
可是耶律贤很快又觉得不对劲,他忽然想起一件事,之前宋国打东海的时候,曾动用了海军,如果辽东失去控制,郭浩怎么会无动于衷?
“郭浩有一员大将,名为曹彬,他掌控着宋国所有水军,如果真如燕燕所说,他怎么会不出兵?”
萧绰对此也有些奇怪,按理说郭浩辛辛苦苦扶持女真,目的是牵制辽国,而不是任由其发展壮大,然后独立谋反的。
可是耶律休哥带回来的消息,这次战斗没有一个汉人参与,在榆关的时候,海上连船的影子也没看见。
辽国没有海军,现在东海、渤海、南海等海域,都被宋国控制,除了一些渔船,其他船只都被宋国官制。
所以对于宋国的海军,辽廷也不是十分了解,这年头又没有什么卫星,大海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未知的领域。
“妾身倒是派出一些探子,到海边打探情况,他们回来说从东海部落到高句丽,沿途的海边都没有什么人居住。
之前妾身还有些奇怪,现在看来,女真应该是采用坚壁清野的策略,来对付宋国海军。
如果海军登陆,那么就失去了优势,这个完颜继还是很聪明的,知道扬长避短。”
这个解释听起来很合理,可耶律贤还是觉得不太对劲,很快宋国回信了,承认失去了对女真国的控制,这次战争与宋国没关系。
郭浩不承认是他指使的,耶律贤一点办法没有,而完颜继接下来的做法,让他差点气死。
完颜继好像早就想好了,竟然调动那十万居住,把防线向南移,放弃了外兴安岭等地,把军队百姓都迁走,意思是你想要就给你了。
而且在山海关处,还煞有其事地做起了防御,好像真和大宋翻脸一样,派重兵进行把守。
如此一来,一切都合情合理,女真堂而皇之地占据了两州,辽国想要派兵攻打,也要掂量一下。
且不说辽国如何决定,此时的山海关十分热闹,内外都有大将的兵马,看起来像是互相防范,可实际上谁也没害怕。
关隘之中,此时酒宴正酣,在座的几人中,除了完颜继和王维,都是大宋的将领。
“王将军,哦不对,现在应该叫王司令了,陛下新弄这个称呼,我们还真不适应。”
杨光义满面红光,给王审琦敬酒,王审琦呵呵一笑,道:“杨兄客气什么,如果按照军校的划分,你手里的兵比我多,可是总司令级别,用陛下的话说,我应该叫你杨老总!”
“杨老总?听起来有点意思,那王老弟是我的副手,岂不是王副老总了!”
“哈哈哈,你和王兄都是老总,什么副不副的,咱们都是兄弟!”
王审琦很会说话,杨光义和王政忠很高兴。
当初义舍的兄弟,现在都有了归宿,杨光义原本是北境将军,后来被郭浩调到辽东替换了刘守忠。
如此一来,杨光义作为主将,掌控辽东十万兵马,王政忠作为他的副手,协助他掌兵。
兄弟三人几年不见,一见面自然很激动,要不是有完颜继在场,三人都打算把酒狂歌。
看着三人喝的尽兴,完颜继也不甘示弱,立刻举杯道:“这次多亏了杨将军,要不是他配合本王,这场仗也不能这么顺利,本王敬杨将军一杯!”
杨光义见完颜继敬酒,连忙说不敢,在场几人都知道,完颜继表面上是女真王,实际上也是大宋的皇子。
二人喝了一杯酒,王政忠有些喝多了,起身道:“这次打仗我可听说了,老杨和殿下都出尽风头,尤其是殿下武勇,比起陛下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政忠忽然提起郭浩,其他人都是眼皮一跳,作为郭浩身边的老人,当年的事他们都很清楚,生怕完颜继问起。
可是完颜继不了解当年的情况,还以为郭浩当年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于是笑着问道:“哦?我父亲当年来草原,他都做了什么?他和我娘又是怎么认识的?”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王审琦和杨光义表情微变,王维在一旁看的清楚,对当年的事也有些了解,于是开口解释。
“大王有所不知,当年陛下和娘娘相识,可谓是一段佳话啊!”
王维这么一说,杨光义眼皮狂跳,当年的情况他们最清楚,哪里是什么佳话,分别是悲剧。
可是事已至此,杨光义也没法说什么,只能给王维使眼色,示意他不要乱说。
王维好似没看见杨光义的眼色,这些年他不带兵,倒是看了不少书,提到郭浩和阿不里,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故事。
“话说当年陛下深入辽国,恰逢你额娘随东丹王叛乱,后来东窗事发,你额娘被辽廷追杀。
原本老皇帝念在旧情上,不想杀你额娘,可是耶律阮心狠手辣,非要置你额娘于死地。
你额娘走投无路,一路奔逃,结果被你父皇救下,二人一见钟情,一路来到辽东。
当时你父皇正在郭威手下任职,进入辽国也是寻找战机,本来陛下想利用辽国内乱,打辽国一个措手不及,结果因为你额娘,不得不改变计划。”
听到这里,杨光义和王审琦都松了口气,看完颜继表情没什么怀疑,就没说什么。
“那后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