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致舜说完,李安点了点头,今天他能说出这番话,看来确实有进步。
郭致尧闻言吃了一惊,自己这个弟弟不是一直反对战争么,怎么突然要去边关了?
秋南瞬间想明白其中之一关键,郭致舜哪里是想戍守边关,他是奔着兵权去的!
郭浩当然也知道儿子打什么主意,但儿子能有这份心,也算是一件好事。
“好啊,你能这么想,父皇很欣慰,只是边关的条件艰苦,你能受得了么?”
“儿臣可以。”
“那么你能舍得你的新婚妻子么?”
“舍得!”
“那你的母亲呢?”
“有姐姐在,我能放心一些。”
看样子郭致舜是打定主意,朝中的路他走不通,他就打算另辟蹊径,只要郭浩答应,他就有办法在军中站稳脚跟!
“好!”
郭浩忽然说了一声好,郭致舜抬头望去,难道郭浩这是答应了?
郭浩站起身来,走到郭致舜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捏了捏他的胳膊,满意的点点头。
“不错,看样子你的武功并没有荒废,在战场上也不至于没有自保之力。”
郭致舜没想到,郭浩竟然答应的这么痛快,而李芙看到儿子要走,一时间竟然有些不舍。
“陛下,舜儿现在还没有成家,如果这会儿让他去边关,他身边连个招顾的人都没有……”
郭浩本想说要什么招顾,可是一想到自己这一路走来,身边始终有女人招顾。
先是从小到大的秋南,后来就是李芙,到契丹有阿不里,到河东有郭永宁,去江南有周薇……
想到这里,郭浩还真不好这么说,于是点头道:“那就等他成婚,可以带着妻子过去,同甘苦共患难嘛,当初咱们不也是这么过来的。”
让郭致舜带上妻子,这个决定可不是什么好事,拖家带口去了边关,那以后他还回不回来了。
看到这里,秋南忽然笑了,李安则是不为所动,因为他很清楚,郭浩这个皇位是怎么来的。
“话虽如此,可是舜儿一个人在外面,臣妾还是不放心……”
“呵呵,朕又没说现在就让他走,其实他能有这份心,朕就很高兴了,这件事以后再说。”
以后再说?
难道郭浩又改主意了?
郭致舜忽然有些犹豫,因为他不知道,他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于是他下意识的看向李安。
郭浩把一切看在眼里,心里暗暗得意:“怎么样,害怕了吧,和你老子耍心眼,你还嫩了些!”
接下来的时间,众人换了其他话题,郭致禹之前出了很大的风头,郭致尧也想表现一番,却被秋南用眼神制止了。
酒宴过后,郭浩回到后宫,秋南低调地带着郭致尧离开,而李芙则是有些担心郭致舜,于是就跟在郭浩身边。
看到郭浩身边有人,阿不里和周薇只能回寝宫,郭永宁现在根本不在乎郭浩,倒是对儿子归来很高兴。
福宁宫内,李芙给郭浩按着肩膀,郭浩闭着眼睛没有说话,他心里明白李芙在想什么。
“儿行千里母担忧,世事茫茫不胜愁。却见檐前风里燕,逐云振翅去悠悠。”
一首诗念罢,李芙身子一颤,心里品味着这首诗,思考着郭浩到底想说什么。
郭浩感觉到李芙的手不动了,抬手握住了她的手,温柔地说道:“时辰不早了,咱们休息吧,明早朕还要主持早朝。”
听到郭浩说“咱们”,李芙先是一愣,随即脸上微红,立刻给郭浩脱衣服,然后……
第二天一大早,郭浩穿戴整齐,来到大庆殿。
三个月没上朝,郭浩感觉都有点不适应了,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郭浩忽然觉得有些厌烦。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三德子喊了一声,所有大臣都有些惊讶,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恭听郭浩的长篇大论,可郭浩竟然没有要说话的意思。
事实上郭浩有什么好说的,有些事和大臣说,他们也不一定理解,该办的事他都办了,反对也是没用,他们现在不理解,迟早有一天他们会明白。
而现在大宋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在没有积累足够的实力之前,他什么都做不了。
朝中的小事都有人去办,大的政策他都已经制定的差不多了,唯一操心的就是执行落实,郭浩也做好了安排。
郭浩的一反常态,让大臣们有些不适应,这时陈玄站出来道:“启禀陛下,岭南来报,刘于海门镇募兵能采珠者二千人,号媚川都。
凡采珠,必以石缒索系于足,没入海,深或至五百尺,溺死者甚众,臣以为此举有伤天和,朝廷应该废除此项。”
郭浩闻言点头,道:“采珠而已,确实犯不上搭上性命,内阁拟旨废除此项,日后类似事情都要以人为本。”
“陛下圣明!”
陈玄得到了答复,于是推到队伍里,其他大臣面面相觑,今天可是大朝啊,难道就这么过去了?
郭浩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的大臣们,心里冷笑:“就知道你们有事,但是朕不给你们契机,如果你们非要说,就得有充足的理由。”
看到所有人都不说话,王溥和薛居正对视一眼,吕余庆冲二人微微点头,王溥迈步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老臣听闻陛下这次南下,途中遇到了刺客,还好陛下吉人天相,安全回到了汴京。
然而刺客的来历现在还没有调查清楚,老臣觉得陛下应该重视此事,陛下的安危关系到大宋江山,还请陛下斟酌。”
“来了!”
很多人的心中都说了一句,郭浩看着王溥,摇头道:“不过是几个毛贼罢了,怎么可能威胁到朕,王爱卿不必在意。”
“陛下,微臣觉得王大人所言极是,陛下南征北战数十年,好不容易才开创了大宋盛世,天下百姓无不称赞,陛下乃是千年难得的明君。
在如此盛世之下,竟然还有人敢刺杀陛下,这件事绝对不能这样算了,一定要彻查到底,以杜绝后患!
为了黎民百姓,江山社稷,也请陛下在没有找出真凶之前不要出宫,否则我等实在是放心不下啊!”
薛居正一番话,感人肺腑,很多大臣纷纷附和,有的甚至还流下眼泪,好像很担心郭浩。
不让郭浩出宫?
这怎么可能,郭浩培养两个儿子,为的就是有人替他办事,然后他好出去浪。
现在内阁带头要郭浩待在宫里,其他大臣也是一样的态度,就算郭浩不愿意,可是也不能一意孤行。
“诸位爱卿言重了,朕从小混迹江湖,戎马半生,去过北境,到过东洋,大风大浪都经历过,又怎么会怕几个刺客。
况且辽国未平,西北不定,为了千秋万代,朕也不能闲下来,所以朕绝不能困于这宫闱之中!”
不让郭浩出征,这根本不可能,接下来的大战,只有他亲自督战才放心,毕竟这可是改变历史的壮举。
听到郭浩这么说,王溥几人对视一眼,其实他们早就知道郭浩会是这个态度,所以并不觉得失落。
“陛下如果执意如此,为了江山稳定,还请陛下,册立太子!”
王溥语出惊人,终于说出了重点,很多不知内幕的大臣吓了一跳,很快就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