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久了,官场的一些风气开始复苏,郭浩对此也没办法,谁让华夏自古都是这样。
让他最生气的是,这帮人根本不懂他的想法,如今建国才十多年,就出现这种现象,若是再过几十年,还不一定变成什么样。
看到郭浩不说话,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喘,郭浩此时充满了杀气,恨不得杀了赵廷美,可是杀一个赵廷美,就能解决问题么?
况且赵廷美还不能杀,否则赵家那边没法交代,而和他有关的这些官员也不能杀,毕竟事情还没有那么恶劣。
但是郭浩杀心已起,不杀人是不可能的,他要遏制住这种不良风气,接下来就看谁倒霉了。
“来人,传朕旨意,免去赵廷美房州知县官职,所有财产全部充公,发配西北。
襄州知县王萦,为官不利,坑害百姓,流放海南,杜松治下不严,罚半年俸禄以示惩戒!”
郭浩的旨意下达,杜松松了口气,王萦摊坐在地上,赵廷美不在现场,但是他别无选择。
此时朝廷还不知道郭浩这个决定,可是内阁大臣如果知道这件事,也会明白郭浩的意思。
郭浩对赵家终究还是网开一面,发配西北没说干什么,可是谁不知道,赵匡义现在可在西北呢。
所以郭浩还是给了赵廷美一个机会,同时也借这件事敲打一下赵家,赵廷美是个惹祸精,你们最好看好了。
旨意下达,有人快马加鞭赶到京城和房州,赵廷美得到消息蒙了,本来有了广济寺,他觉得日子变得有意思了,没想到好日子没过几天,就要去西北受苦。
赵匡胤得知这件事,特意在路上等着赵廷美,见面之后就是一个耳光。
因为他知道,郭浩下旨处理此事,就是在警告赵家,同时也在警告一些人,他才是皇帝!
这一路上经历了这两件事,让郭浩意识到一个问题。
难怪古代王朝都无法长久,也许不是皇帝不够勤劳,也不是政治不够清明,而是信息传递太不方便。
皇帝就算再厉害,也终究是一个人,有些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根本就想象不到。
赵廷美的事,郭浩不信秋南和李芙都不知道,可是她们既然都知道,却不告诉他,这就很可怕了。
由于牵扯到赵廷美和两府官员,所以郭浩的行踪全是彻底暴露了,官员们都知道皇帝出来了。
好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官府上,却没有人想到郭浩是出来查寺庙的,等郭浩到了蜀地,果然和沈欣说的一样。
郭浩暂时压下心事,打算先完成此行的目的,一路来到蓉城,沈欣算是到家了。
“呼,本以为去了汴梁以后,很久不会回来的,没想到这么快又回到了这个家。”
沈欣的家,是在城里,而她那家胭脂店,就在城里的一条商业街上。
只有一个老管家看家,所以也没什么好呆的,沈欣只是换了身衣服,就要拉着郭浩上街。
“我和你说啊,原来四川现在就有火锅了,而且味道和后世的差不多,吃着非常过瘾!”
沈欣要带郭浩去吃火锅,郭浩笑着说道:“这你就说错了,如果你早几年来,这川地的火锅,绝对不是现在的味道!”
“这是为何?”
沈欣有些不解,她以为四川火锅始终都是一个味儿,未此还觉得很感慨。
“因为辣椒!”
“辣椒?”
“没错,辣椒是我派人找回来的,还有你吃的土豆、西红柿、玉米等,都是我派人找回来的,十年前大宋可没有这些东西。”
“如果我没记错,这些都是从西洋流传过来的吧,这么说你派人下西洋了?”
郭浩点了点头。
“那你有没有看到野人,现在的美洲是什么样,听起来好有意思,我也想去看看。”
“得了吧,你难道不晕船了?现在的船慢的要命,而且还不安全,如果你什么时候弄出发动机,也许你还有机会。”
郭浩一句话,把沈欣拉回现实,也对,现在的科技还不行,交通工具太落后,没有飞机要去美洲,没有几个月怕是倒不了。
“那还是算了,我可受不了海上的颠簸,不过你这么有野心,难道就没有想过殖民?”
郭浩闻言不置可否,其实他已经交代过李庆男,遇到好东西就带回来,至于具体怎么做,郭浩没说过。
几个人说着话,就来到了一家酒馆,一进店里,就能闻到香辣味,看样子川地确实得天独厚,对吃辣很有天赋。
几个人要了个火锅,又要了不少特色菜,酒是当地米酒,度数不是很高,几人饱餐了一顿,这才离开酒楼。
吃饱喝足,在沈欣的带领下来到一家寺庙前,寺庙大门人来人往,果然如同商铺一般热闹。
“你看,我没骗你吧,他们也在做生意,而且打着佛门的幌子,吸引了很多信徒,价钱还要比市面上高几成!”
郭浩点了点头,要不是亲眼所见,又怎么能想到,虽然后世很多寺庙都成了景区,可也没有这么热闹。
“你确实没有欺骗朕,这些和尚也确实需要管一管了,他们如果想当商人,朕可以成全他们,可是如果要当和尚,就必须守规矩!”
郭浩说完也不客气,派人找来知县,直接下令整顿,僧人种地可以,但不能太多,严禁僧人喝酒、吃肉、成婚,严禁僧人做生意!
旨意一下达,顿时让很多人莫名其妙,有不少僧人都不理解,他们没犯什么错,为什么要受限制。
同时下旨查封了很多寺庙,对僧人进行审查,对那些假和尚直接勒令还俗,按照普通百姓登记。
而有一些真和尚,郭浩把他们聚在一起,鼓励他们研经说法,但是不得随意传道,现在大宋还不是那么自由,他可不希望所有人都变成软脚虾。
对此很多僧人表示不理解,郭浩对此也懒得解释,不愿意当和尚可以不当,在他的统治下没有那么多派别,所有僧人一视同仁!
果断处理了寺庙后,接下来郭浩干脆带着仪仗,一路向南,所到之处必定是一顿整改,让当地官员负责,过后他会派人调查。
不再微服私访,郭浩自然看不到什么事情,之前的刺客也许知道事不可为,也没有再出现,郭浩却没有忘记这件事。
在这个过程中,郭浩也不是一点收获没有,这里他看到了一个历朝历代都会遇到的问题,那就是土地兼并。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所有百姓都离不开土地,很多百姓有钱之后,想的都是买房置地。
这个思想传承了千百年,不是郭浩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很多商人有了钱之后,都会兼并很多土地。
钱庄出现,是抑制民间放贷,防止财富严重不均,而郭浩又在各地建立粮仓,是为了防止灾年,尽量不让百姓为粮食发愁,尽量少饿死一些人。
如今的两大皇商,说白了就是国企,掌控了盐铁生意后,郭浩觉得还不够,应该对粮食生意也加以控制,实现稳定粮价的目的。
在这个没有工厂的年代,百姓的收入主要是土地和商人,就算建立了一些造纸厂、印刷厂,但也都是小作坊,也解决不了多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