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陛下,臣不赞同赵大人。”沈义伦忽然站了出来,行礼道:“陛下,首先汉武帝讨伐匈奴,是因为匈奴骚扰大汉边境,如今西北地区对大宋秋毫不犯,我军出师无名。

第二,当年匈奴统一,汉朝只需要打败匈奴王室,就能收复兄弟,控制西域。

现如今西域四分五裂,部落林立,若是出兵讨伐,恐怕不能一网打尽,需要费很大的周折。

第三,西域北面接壤辽国,辽国对西域多有骚扰,却从来没有吞并的打算,若是大宋有所行动,恐怕辽国也不会无动于衷!”

沈义伦说的三个问题,却是是目前最大的问题,现在内阁里分了三派,像王溥、薛居正、吕庆余、沈义伦都不主战。

而主战派只有一人,那就是赵普,剩下的陈玄、卢多逊属于中立,不发表建议。

沈义伦说完,薛居正补充道:“西北地区环境恶劣,士兵生存都很困难,更别提打仗了,中原的百姓到了西域,根本无法适应当地环境。”

王溥和吕余庆闻言点头,郭浩始终没表态,想看看大臣们到底什么想法。

“咦,卢大人你怎么满头大汗,是不是不舒服!”

陈玄发现卢多逊有些站不住了,满头大汗坐卧不安,所有人闻言看向他,郭浩心里偷笑,知道他这是热的,但在郭浩面前不敢失仪。

“卢爱卿看起来有些不适,那今天就到这里吧,回去以后都好好想想,有时候目光要长远一些!”

“遵旨!”

郭浩找了个理由结束了这次议事,其实朝中反战的声音一直不小,郭浩始终不搭理。

可是治理国家离不开这些大臣,如果郭浩始终独断专行,久而久之怕是要寒了人心。

郭浩看出内阁之中只有赵普是主战的,历史上也是他帮助赵家统一了天下,所以赵普很擅长这类事情。

之前郭浩对于内阁之人远近不同,对于赵普也是不冷不热,但政治上为了做成一些事情,有时候可以扶持一些势力!

赵普一人独木难支,那就帮他一把,手下人和自己不一条心,实在不行就换掉!

离开皇宫后,卢多逊秘密派人给二皇子送信,讲述了宫里的事,郭浩又提起了西北之事,看样子郭浩是打定主意要收复西北。

郭致舜看了信件,直接来到国公府,和李安说了这件事。

“外公,父皇再一次提起西北,看样子他心里已经有了打算,卢多逊信里让我拉拢赵普,内阁之中只有他一个人主战。”

李安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头发胡须皆已花白,平日里很少上朝,但朝中之事他都清楚。

“这件事你怎么看?”

郭致舜闻言思索一番,道:“父皇谋划西北,是想恢复汉时疆域,可是西北地区荒凉贫瘠,就算收复了也没太大益处。”

李安之前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摇椅上,听到这话忽然睁开眼睛,眼里露出一道精光。

“你是你父皇的儿子,难道连你都不能懂他么?你父皇难道不知道西北的情况,但是他犹豫了么?”

“这……”

李安说郭致舜不懂郭浩,这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你仔细想想,你父皇这些年都做了什么!对于那些部落他都是怎么做的!”

李安说的太模糊,郭致舜还是不明白,在他看来,如今大宋疆域已经够大了,如今又加上辽东,已经很不好统治了。

看到郭致舜一脸迷茫,李安摇了摇头:“既然卢多逊让你拉拢赵普,那么你就和他多亲近吧,赵普既然敢主战,说明他看懂了你父皇的用意!”

“是!”

郭致舜在李安这里没得到答案,于是打算去找赵普。

与此同时,郭致尧也知道了宫里的事,他其实同意打仗,只不过王溥几人不同意,平日里有意无意地教导他的都是些儒家的治国之道。

按照传统思维,西域对中原没有威胁,大宋没必要花那么大精力去攻略西域。

郭浩现在的布防已经很稳妥了,边境的百姓已经不再受外族侵扰,内地更是国泰民安。

可是郭浩偏偏不安于现状,很多人都不明白郭浩为什么这样做,若是说他有野心,貌似不是很充分。

郭致尧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学习郭浩的一切,包括处事风格,思维习惯,因为在他心中郭浩就是完美的。

然而郭致尧作为大皇子,按礼制他是太子的第一人选,这也是王溥等人支持他的原因之一。

如此一来,王溥等人一定希望郭致尧按照他们希望成长,郭浩是开国皇帝,负责打天下,而郭致尧很可能是治世之君,负责守天下。

兄弟二人的处境相左,如果二人换个位置,想必相处的一定很愉快,郭致舜不想打仗,卢多逊让他支持赵普。

郭致尧想打仗,王溥等人又不支持他,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不会让你一切顺利。

至于赵匡胤这些武将,他们很少参与这种国策讨论,赵匡胤有发言的权利,但他却很少说话。

对于这些武将来说,他们唯一的统帅就是郭浩,郭浩说打他们就打,郭浩说不打他们就不打。

随着思想教育的深入,这种观念深入人心,郭浩军政财一手抓,这才是他的底气。

所有人都走后,郭浩留下了赵匡胤,问道:“元朗,这件事你怎么看!”

赵匡胤抱拳道:“陛下用心,臣能够理解,陛下的难处,臣也能体会。

陛下尽管放心,无论那些文臣说什么,我们都会支持陛下,只不过事关重大,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这要是换了一般的武将,恐怕就没有最后那句话了,但是赵匡胤也是重视文人的,所以才说了这句话。

郭浩明白赵匡胤的意思,现在事情还不大,还都可以商量,一旦牵扯的方面过多,那么就会影响朝堂的团结。

所以郭浩接下来走的每一步,都需要大臣们的支持,这不是怕他们,而是大局为重,维护国家稳定!

太平五年十月,吐谷浑向辽朝贡。

回鹘、吐谷浑都朝贡于辽,很明显是忘了谁是他们的主子,一旦大宋对辽开战,难保他们不来捣乱。

尤其是吐谷浑,亦称吐浑,慕容氏,西北游牧民族慕容吐谷浑所建国名。

本为内蒙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本发源于内蒙的西拉木伦河。

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青海的黄河上游谷地以及凉州的一个独立国家。

西晋末期,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陇上河西,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

南朝称之为河南国,西北各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

东晋十六国时期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与南北朝各国都有友好关系。

隋朝与之联姻,被唐朝征服,加封青海王,慕容诺曷钵为最后一位国君。

唐朝后期,吐谷浑逃至河东,唐称之为退浑、吐浑,武周时期,吐谷浑一千四百帐均归属武周。

五代时河东地区的吐谷浑人是沙陀族逐鹿中原的重要力量,在后唐、后晋和后汉政权都有一些出身吐谷浑的将领,李金全、李嗣恩、慕容彦超即是他们的代表。

由于与汉族、契丹、沙陀等族人民杂居生活,吐谷浑移民逐渐与各族人民相融合,因而十一世纪以后的文献中已不再有吐谷浑部落活动的记载。

而现在的吐蕃之南,还有一个区域北吐谷浑割据,是吐蕃诸部之一。

开封宋徒》小说在线阅读_第46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安书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开封宋徒第46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