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另一方面,一些迹象表明,其与中原王朝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军事联盟关系,这对甘州回鹘应对沙州与西夏有极为有利的。

其次是商业性的,中原王朝需要来自甘州回鹘或通过甘州回鹘输入的马匹、医药、香料、宝玉等,而甘州回鹘对来自中原的丝绸、服饰、金银器皿等则抱有渴望。

经济上的互通有无,使双方都受益良多,尤其是回鹘的战马,对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见到的更多情况往往是其政治性与经济性双重目的之共存。

即以甘州为建牙地与控制丝路的交通与贸易之双重目的共存,寻求中原王朝的承认及支持,加强朝贡贸易,并求得最大经济利益之双重目的共存。

而郭浩要控制河西走廊,也有几个目的:

第一,控制丝绸之路,在经济上互通有无;

第二,打通道路,加强对西域的监视,最终控制;

第三,防止西域发展壮大,党项虽然控制住了,可谁能保证历史不会重演,凉州的吐蕃和甘州回鹘,同样也需要防范。

所以赵匡义进军受阻,也在郭浩的预料之中。

思考良久,郭浩给赵匡义写了封信,让他不要操之过急,对于凉州吐蕃和甘州回鹘,进行观察了解,为以后的攻略做准备。

郭浩现在还不想对西域大规模用兵,主要是适应高原地区的人还太少了,这对作战很不利。

而如果适应高原的环境,郭浩打算利用换防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此就需要时间来过渡。

出征讨伐不能操之过急,大宋国内实际上也并不是很平静。

太平五年六月,河决郑州原武县;汴水决于宋州谷熟县。

黄河两处决堤,让郭浩意识到他必须重视治水了,虽然朝廷颁布了一系列预案,可是总是预防逃避也不是办法。

两个地方都离汴梁不远,尤其是宋州,国子监就在那里,郭浩亲自前往宋州查看水情。

郭浩这次去宋州,带上了两位皇子和几位大臣,到了谷熟县,汴河周围已经成了一片泽国。

此时的河水已经蒸发渗透了不少,郭浩顾不上道路泥泞,带人来到河边,发现堤坝上有一个大口子,此时还有涓涓细流。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其他区域没事,偏偏这里就决口了,朕每年拨的治河款都去哪了!”

自打大宋建国以来,郭浩就对财务进行了划分,对于国家各项费用定了预算,然后专款专用,不许挪用。

“回陛下,朝廷的治河款每年都会发放,微臣也严加核查,并没有贪污挪用。

只是这河患自古就有,千百年来再怎么治理,也挡不住这滔滔之水啊!”

户部尚书石熙载连忙解释,工部尚书燕宇一脸无奈,郭浩看着浑浊的河水、厚厚的淤泥,知道确实不是他们的责任。

“尽快统计伤亡损失,尽快安顿好百姓,在天灾面前,正是提现朝廷作为的时候,县令以上的官员也不许闲着,都给朕去安抚百姓!”

“是!”

在朝廷的预案下,索幸没有什么伤亡,可是损失却是无法避免,郭浩看着那些被冲毁的房屋民宅,就觉得头疼。

“尧儿、舜儿,黄河、长江是华夏的母亲河,哺育华夏几千年,可是历朝历代都会花费很大的精力治理,效果却一直不理想。

如今你们也看到了,虽然朝廷做好了准备,可是受苦的还是百姓,现在朕问你们,你们可有什么办法治理黄河。

谁想出办法,朕就给谁一个奖励!”

听到郭浩的提问,兄弟二人都有些傻了,上千年都没解决地问题,他们怎么可能有办法解决。

郭浩看二人一脸迷茫,失望地摇了摇头,道:“朕给你们三天时间,如果想不出来,就都要受罚!”

郭浩对两个二人如此严格,大臣们都是咂舌,兄弟二人不敢拒绝,只能低着头答应。

如何治理黄河,这绝对是一个大难题,历史上黄河水患一直到清朝还存在,直到新中国发展起来,才得到解决。

而在历史上,人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治河,从最开始的拦截,又到大禹治水的分流,又到后来的束水。

我国古代治河思想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壅障-分疏-束水”这样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是到明朝时才出现的。

郭浩心里大致有一个想法,灵感来自于都江堰、来自于三峡大坝,现在大宋没有能力和技术制造后世那种大坝,却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而郭浩询问两位皇子,是存在考校的心思,与此同时他还让大臣们一起想办法,他就想看看此时的大宋有没有能人。

离开宋州后,郭浩又去了郑州,这里的情况比宋州还要严重,毕竟汴河只是黄河的支流,而这里是黄河的主流。

回到汴梁皇宫,郭浩下诏征集治河的办法,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办法合理,一经采用就有丰厚的赏赐。

一时间整个汴梁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大多数都只是凑热闹,想出的办法也都是千奇百怪,根本无法实现。

三天时间很快就过去,兄弟二人没想到什么好办法,只能醒着头皮来见郭浩。

“三日时间已到,你们兄弟二人有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

二人闻言对视一眼,郭致尧道:“回父皇,我和致舜翻遍古籍,研究了历朝历代的治河方略,从中选出了一些方法,还请父皇御览!”

郭浩闻言示意把折子呈上来,郭浩接过后打开看了看,里面的内容都是些之前用过的方法,还写了一些成功的案例,看起来是不错,只是郭浩要的不是这个。

郭浩大致看了一遍,然后放在一边,不置可否地说道:“三皇之时,人们治河喜欢围堵填塞,可是人力终究比不过自然。

后来到了五帝时期,大禹治水采用风流的办法,告诉世人堵不如疏的道理。

可是千百年来,黄河数次改道,每次改道都会淹没城池、农田,甚至为了一些重要的城池,让很多百姓受无妄之灾。

时至今日,难道朕不知道他们以前的办法么,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朕不想再让百姓受苦,你们的这些办法根本不行!”

本来二人虽然有些忐忑,却觉得他们这几天都没闲着,准备的很充分,郭浩那里应该能交代过去。

没想到郭浩只是看了一眼,就全盘否定了他们,而且从三皇五帝说到现在,让他们根本没法辩解。

“父皇,我们……”

郭致尧还想说什么,郭浩摆手打断了他:“不要再说了,朕知道你们这几日很辛苦,但有些事情不是辛苦就能办到的!

一人智短三人智长,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们有那么多同学朋友,你们为何要闭门造车!”

郭浩这么一说,二人豁然开朗,郭浩让他们想办法,却没限制他们不能问别人。

他们是皇子,是大宋未来的继承人,天下百姓也是他们的子民,他们也可以去问别人,只是之前他们碍于身份张不开嘴罢了。

“儿臣受教了!”

说罢二人离开了皇宫,郭浩这才满意地点点头,一个人的智慧终究有限,他的见识来自后世,可是他的儿子没有。

如果有一天他不当皇帝,继位的皇帝如果不知道虚心纳谏,不一定做出什么糊涂事来。

开封宋徒》小说在线阅读_第4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安书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开封宋徒第4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