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坤笑了笑没有回答我,而是拿着手机又给我发了一些文档格式的资料,同时他还补充了几句:“这些资料是当是随着荣吉高手进入罗门店的一个小学徒记录下来的,据说那小学徒是书香之后,文化素养极高,拥有博古通今的学识。”
我打开资料看了一下,整个资料基本是用日记的形式来表述的。
内容如是:
乙丑年,七月初二,阴。
我随荣吉小队进入十万大山的罗门店,这小村子十分的闭塞,却有着和闭塞不相搭配之规格。
村口牌坊高十二米,村内却无名门望族,百年之内无秀才,读书、闻世者鲜有。
我们来罗门店,是听说这里爆发了一种诡异的疾病,可在我们进村后就发现,我们好像是来晚了,我在村子里发现的,都是死人。
他们的身体上都有多处咬伤,以及血孔。
咬伤多为人齿所致,血孔常有黑虫钻出。
这篇日记的最后,接着下面是一个括号,然后是省略号。
我问徐坤这是什么意思。
徐坤道:“日记后面应该还有内容,只可惜原本的日记损毁严重,后面的内容补充不上了。”
我点了点头继续看第二篇日记。
乙丑年,七月初三,阴。
吾心甚痛,甚悲,昨日吾弟常宇从广州发来电报给荣吉,荣吉又找人连夜送至罗门店。
电报内容告吾,渊实吾师在广州遇刺,人已亡故。
罗门店情况不甚乐观,心情郁积,今日之事,暂缓于明日,一并记述。
看到日记的这里,我就开始推测事情发生的日期,这是旧社会的事情,乙丑年,那就应该是一九二五年的,农历的七月初二,就是阳历的八月二十号。
当时在广州遇刺,名字能和渊实挂上钩的,便是一位廖姓的民主人士,他曾经用渊实的笔名在报纸上刊登过很多的作品。
看来写日记的这位才学多识的人,还是当时的进步人士,这篇内容和案子并无太多关联。
想到这里,我就继续看起了第三篇日记。
乙丑年,七月初四,晴。
吾难从廖公遇害之事中走出,可工作却还有继续,接下来我便记述一下昨日,以及今日,我们在罗门店的所见所闻。
在长乐队长的带领下,我们在罗门店一共发现六十二具尸体,可按照这里的户籍登记册来看,这里应有一百六十二口人,所以村子里尚有一百口人不知所踪。
长乐队长两天内,解剖了三位村民的尸体,从他们体内一共取出一千四百余条黑色线虫,以及一些很奇怪的东西,像是黑色的肉瘤,又好像是某些东西的卵……
日记在记述到那些肉瘤的时候,又没有了。
我本想着继续往下翻,却发现日记到这里就结束了,根本没有接下来的内容了。
所以我就望着徐坤问了一句:“这就结束了?”
徐坤点头说:“能找到这几篇日记,已经算是万幸了,怎样,这些资料是不是比之前的更为详尽,也更有意义。”
我点了点头,这里面有很多的细节,这对我们在两处大明山寻找罗门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记,以及照片上的地貌情况,都可以作为我的参照。
和徐坤一直聊到了差不多中午的时候,他才离开,他并没有直接参与这个任务的意思。
在徐坤走后,同伴们也都往我身边凑了过来。
蒋苏亚先对我说了一句:“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阴谋,我总觉得徐坤的目的不只是育沛那么简单,说不定他对你有什么坏心思。”
当蒋苏亚这么说的时候,程皑皑就道了一句:“你们放心好了,只有宗大天师还健在,徐老只会想着打荣吉的主意,却不会有任何动宗公子的想法。”
程皑皑说的言之凿凿。
蒋苏亚没有吭声,李成二却是道了一句:“凡事也不能说的太绝对,这个徐坤问题是有些大的。”
我也是点了点头。
程皑皑也没有因为我们说徐坤的坏话而生气,她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我们这些人在徐坤离开后,也就没有在茶馆多待,收拾了东西便出门去了。
我们先去了南宁东北部的大明山,这边开发的不错,还有专门的景区。
所以我们今天所有的调查都基本是无用功,我们在山中一些游客止步的地方也是探查了一下,并没有什么发现。
所以这一天,我们算是去旅游了。
晚上回到住处酒店,大家不免有些失望。
李成二提议去喝酒调剂一下,我知道他是想去浪了,便道了一句:“你去你的,我们就不去了,晚上别瞎来,我们明天还得早点出发呢,这第二个地方比较远。”
李成二对我比了一个“ok”的手势就离开了。
我们剩下的人就安心在酒店又待了一天,这一夜徐坤也没有和我联系,应该是知道我在景区那边没有什么发现。
次日清晨,我们刚吃了早饭就上路出发了,因为李成二夜里喝了太多酒,所以开车的工作就交给了高齊和夏薇至。
我们一路向西,走高速、省道,最后是县道、乡道,用了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才来到一个叫上建的村子。
这村子不大,背靠着大山,大明山就在上建村西边深山中二三十里外的地方。
虽然距离听起来不远,可去大明山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因为那边林深路险,只有一些村里的老人才去过,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平时回村,也只是在村里待着,根本不会进山。
所以现在村子里面对山里情况了解的人,已经很少了。
我们到了这边,本来还想找个向导,可唯一一个去过大明山的大爷已经八十多岁了,腿脚也已经不利索了,他是不可能再给我们带路了。
听那大爷说,群山之中,特别多的断谷,断崖,需要攀爬的地方极多,若是不带一些专门的工具很难抵达大明山。
那大爷还告诉我们,如果非要想去的话,就先往北走,然后从大明山后背的一条山谷往里面走,那边的路是最好走的,不过不少的悬崖峭壁,要十分的谨慎才行。
大爷还说,和他同辈的人,曾有两个人因为去大明山采药,摔死在山谷里,一个尸骨找回来了,一个至今没有找到尸骨,只在悬崖边找到了挂在灌木上的药材篓子。
我们在村子里打听了一些消息,时间就到了下午的三点多钟。
这个时候在进山,抵达大明山估计就要到深夜了,而且还要在找对路的情况下,所以我们就选择在大爷的家里暂住一天。
那大爷也是一个实在人,六十岁的儿子负责照顾他,他的孙子,以及重孙子都在外打工。
据说,他的重孙媳妇已经怀上孩子了,年底的话,他家就能五世同堂了。
这大爷叫姚来喜,儿子叫姚富生,儿媳妇路常梅,家里只有这俩老头,还有一个老太太。
这一家人都很热情,还给我们做了当地的特色——卷筒粉。
当天晚上我也是向姚来喜打听一下有关大明山的事情,特别是问到,那边有没有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