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这个时代的法国并不是欧洲的第一强国。
但是人家法国有进取心啊。
或者是是太阳王路易十四有进取心。
路易十四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
那在法国历史上也是可以大书特书的,恐怕只有拿破仑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其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政治手腕上,其在经济、文化上的影响力那也是相当大的。
这一点具体来看就是路易十四创办了皇家科学院,资助了很多科学家。
法国之所以在后来的一百年内迎头赶上,成为了欧洲顶级强国,和这一点有很大关系。
当然了,除此之外,路易十四还资助了不少的艺术家。
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和艺术家是有想通的地方的。
道理也很简单,这些人本身是无法在短期内创造出极大的经济价值的。
但是他们又需要生存,所以需要资助。
而国王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最为有权势的人。
获得了国王的青睐和资助,他们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放心的开展科学研究,开始做艺术。
后世法国的艺术为何那么受到推崇,大体和路易十四掀起的艺术风潮有关。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发展起来的,后来法国就是继承者。
当然了,相较于艺术,朱由榔显然更加关注科学方面。
这个时代的大明需要科学家,而科学家不是凭空生长出来的。
就和庄稼需要土壤一样,科学家要想出现也必须有这个土壤。
这也是朱由榔在国内大力发展改革的重要原因,他就是为了给科学家们的出现创造出土壤。
从最开始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加入科举,就是朱由榔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思想。
其实要想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千百年来人们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想,其思维惯性绝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
改变需要时间,政策刺激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朱由榔也需要榜样。
榜样绝不仅仅是树立典型那么简单,更大程度上是让人们看到希望。
没有什么比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更加让人感到兴奋。
当人们知道什么是成功后,肯定会毫不犹豫的争相效仿。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股独特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一旦形成了,其他的事情也就都简单了。
当然,有些事情并不像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朱由榔也没有办法凭空变出一个科学家。
最好的办法就是和法国合作。
这个时代法国科学家是最杰出的。
若是能够得到路易十四的同意,邀请一名或者是几名出名的科学家来到大明,恐怕产生的好处不可估量。
这绝不是痴人说梦。
要知道,路易十四现在是有求于大明,换言之是他们无比希望和大明合作。
为了达成贸易上的合作关系,路易十四甚至可以付出大量的金银。
那么让他们提供几个科学家来到大明讲学也不会是什么难事。
朱由榔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要想推进工业革命的进程,就绝对不能仅仅故步自封,靠着理论自己往前推着走。
有的时候是很有必要在后面推上一把的。
你推得这一把或许不会太狠,但是只要有这个力道在,许多人就有了奔头。
这是十分重要的。
朱由榔深吸了一口气,努力的平复着心情。
他深知这件事的重要性,所以无论如何他会试一试。
当然了,朱由榔也明白,他必须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和埃里克说。
埃里克到底是一个聪明的人,只要朱由榔点上一点,埃里克应该就明白了。
埃里克在写一封信,信是写给尊敬的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陛下的。
如今的情况比他预料之中的还要好上一些。
大明的皇帝,最高主宰者朱由榔对与法国展开贸易合作展现出来浓厚的兴趣。
这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
只要皇帝有想法,接下来的事情应该就都好办了。
埃里克还通过观察发现,朱由榔和路易十四本质上都是一种人,那就是有着极强的进取心,想要国家在自己的手中得到长足发展的。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你会发现有些时候一个轻易的改变,就会促使一系列的改变。
而让这些改变不至于跑偏,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能力或者说是大局观。
有这个大局观的人这个世上实际上并不多。
有这个大局观且手中有足够权势的人,那就更少了。
显然路易十四和朱由榔就是这样的人。
埃里克觉得自己能够作为一个信使,作为一个中间人在路易十四陛下和朱由榔陛下之间传话是十分幸运的。
虽然之前他并没有和朱由榔陛下就双方合作的细节达成一致意见,但是他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可以就细节敲定。
为此他愿意付出一切。
因为他明白,经过此事后,无论是法国还是大明都会发生长远的改变。
这绝对会是一个互惠共赢的结局。
天下太平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喜事。
因为只有太平年景大家才好讨生活,只有太平年景大伙儿才能够无所顾忌的去奋斗。
朱由榔很庆幸自己给百姓们创造出这样一个时代。
但是历朝历代基本上都逃不过这样一个宿命,那就是立国、衰败、中兴、覆灭。
就起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土地问题。
土地私有制导致了土地兼并。
这在太平年景或许还看不太出来。
但一旦进入到了灾年荒年,一切问题就都暴露出来了。
大量的土地兼并使得许多的自耕农变成了佃农,面对灾荒他们没有任何的承受力。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处于一种极度迷茫的状态。
若是遇到了有人煽动,很容易出现造反的情况。
实际上,华夏大地的百姓求的就是一口吃的,只要能够吃饱他们绝对会愿意做顺民。
想来这是一个十分可悲的事情,因为就连这一点要求,很多情况下都满足不了。
朱由榔当然要做出改变。
如果任由土地兼并的话,无论他此刻多么强势,无论此刻的大明多么荣耀,恐怕用不了百年就会是一地鸡毛。
土地改革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太快,太快容易遭到反噬。
就像是科举改革一样,必须一步步来,温水煮青蛙一般。
等到那些地主反应过来想要反抗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华夏自古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国。
大部分的人口都是农民。
只有解决了土地矛盾,其他矛盾才好解决。
否则就将始终处于一个循环往复的状态。
至于科学问题也是急不得的。
华夏其实底子并不差,但是土壤确实有些贫瘠了。
朱由榔现在在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让土壤变得肥沃一些,接下来的事情也就简单的多了,只要树立一个榜样和典型出来,引导人们争相效仿也就是了。
所以这日朱由榔觉得时机差不多了,觉得可以和埃里克就这件事再继续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