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一切的一切都是安排的恰到好处。

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这个时候该做些什么。

如此这个结果也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明军的执行力之强,让李定国十分的欣慰。

当然,刘兴明和郝摇旗的努力也让李定国很满意。

二人能够坚守临安府城这么长的时间,无疑是对明军最终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若是没有他们的坚守,李定国也不可能如此从容不迫的完成对敌军的包抄。

这是一场属于所有人的胜利。

经此一战后,相信西南的土司肯定是不敢再有任何不臣之心,非分之想。

至于缅军也算是被打断了脊梁骨,缅王肯定是不敢再动歪心思了。

汉唐时期,是中原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们可以让番邦国信服,让万国来朝。

如今大明在做的也是同样的事情。

以大明的硬实力,展现出来的气魄,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有万国来朝。

至少从开拓海上丝绸之路,打通陆路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明军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和胸襟。

那些弱小的番邦国想要找一个依靠,找一个靠山的话,大明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此时此刻,李定国感到十分感慨。

十年,大明用了不到十年的十年,完成了如此惊天逆转。

这在以前,李定国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之所以发生了如此转变,就是因为皇帝陛下。

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若是没有皇帝陛下,肯定没有大明的今天。

大明能够有今日,天子当居首功。

李定国在明军清理了战场之后,便下令押解俘虏返回昆明。

西南遍地土司,肯定不可能一路打过去。

李定国杀鸡儆猴,消灭了最跳的八大寨司,就是给其他土司提一个醒,告诉他们挑衅朝廷的下场。

之后大概就可以班师回朝了。

至于改土归流的事情不归李定国管,不过他相信经过此次震慑之后,朝廷方面应该不会遭到太大的阻力。

时至今日,天下大势已定,李定国也可以放心的把许多事情交给后辈晚生们去做了。

他相信只要给机会,给时间,这些后辈晚生们是一定可以成长起来的。

,南明第一狠人

明军大获全胜的消息很快传回了京师,朱由榔自然是感到欣喜的。

但是欣喜之余他还是有些忧心。

因为战争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如果说平叛只是解决了表象问题的话,更深层次的问题仍然等着他解决。

那就是改土归流。

自打大明立国之初,这个问题就困扰了朱家人很久。

不管是成化帝、弘治帝还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大都为这个事情伤透了脑筋。

西南三省之地,大多偏僻多山。

又因为蛮夷诸族众多,使得这里的行政统治完全区别于一般的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可以推行流官制度,不管是县令、知州、还是知府都有任期,任期一满就要调离。

常此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使得人们习惯了这种治理模式。

但是西南不一样。西南山高皇帝远,土司说了算。

人们常说土司是那里的土皇帝,这点丝毫不假。

在土司掌控的那一亩三分地里,土司确实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这种话语权可以使人的情感异化,对于朝廷的认同感也就会随之降低。

久而久之,朝廷在那些土民的心目中就没有多少地位可言了。

所以不管是哪个皇帝,都要推行改土归流。

与其说他们是为了消灭土司,倒不如说是为了让着三地的百姓心中有朝廷,对天子有敬畏之心。

但是改土归流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着实是有难度的。

这次平定土司叛乱无疑是一个契机,但是火候度的拿捏无疑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火候拿捏的不好,很容易让人产生逆反的情绪。

就像当年建文帝削藩引得一众藩王动怒一样。

所以朱由榔一定要慎之又慎决不能引得西南动荡。

这日他召见了张煌言,想要听一听这位大明首辅的意见。

“张阁老,你说说吧,这改土归流到底怎么一个改法比较好。”

张煌言显然是有备而来,见天子问的是这个问题,当即沉声道:“启禀陛下,以臣之愚见,改土归流不能急功近利,更加不能一刀切。以往之所以遭到很大阻力,就是因为土民自上至下都有很大抵触,导致虽然朝廷派到了当地官员,但是官员被束缚了双手双脚,很难有所作为。以臣之见,最好的办法是循序渐进,不断的加力。一开始或许不需要用力过猛,但是逐渐的让土民们适应王朝的统治,适应圣人的教化。”

张煌言这番话可谓是说到了朱由榔的心坎里了,有些观点也和朱由榔的观点不谋而合。

朱由榔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旋即沉声道:“继续说下去,具体来说怎么操作呢。”

“陛下,以臣愚见可以奉行推恩令。”

张煌言毫不犹豫的说道。

推恩令!

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朱由榔不由得眼前一亮。

当年西汉推行推恩令,针对的是藩王。

所谓推恩令,其实就是分封制的一种演变。

藩王的儿子不光是嫡长子,其他子嗣也可以分到领土和财产,这就使得藩国越来越小,也使得藩王的影响力和对朝廷的威胁越来越小。

乍一看起来,这是莫大的恩典,但实际是一个大杀招,杀人于无形之中。

也许一开始一些强大的藩国还能跟朝廷叫板,但是几代过去之后,这些藩国被分成了无数个小国,哪里还有与朝廷一较高下的本领。

“可是推恩令难道就不会引起土司们的不满吗?”

朱由榔还是有疑惑之处的。

毕竟土司们如果熟知历史的话,应该会认识到当年西汉藩王和他们面临的境遇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土司们从历史之中寻求借鉴的话,一定可以发现朝廷的真正用意。

万一他们联合起来反抗,朝廷和朱由榔需要面对的可就不仅仅是挑头的这八大寨司了。

“陛下不必担心,这些土人不会想到这些的。”

张煌言很有信心的说道:“受到中原文化教化的读书人,或许会知道推恩令。但是其他人就未必知道了。贩夫走卒可能会知道吗?更不用说千里之外的土人了。”

张煌言斩钉截铁的说道:“陛下如果不放心的话,臣可以亲自前去西南督办此事。”

朱由榔确实有些心动了。

张煌言的身份那不用多说了,那可是堂堂的内阁首辅。

其影响力更是十分巨大的。

若是张煌言亲自前往西南督办此事,自上至下都是服他的。

唯一让朱由榔有些担心的就是张煌言去了西南,内阁的事情怎么办。

好在大明的内阁制度是一整套完备的体系,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缺失而出现崩溃不运转的情况,顶多是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会出现些许的问题,这也是可以忍受的。

明土》小说在线阅读_第9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雪南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土第9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