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明的思维转换的极快。一开始他确实是想着把临安府的文武官员进行转移的。
但后来一想,如果土司们暴怒之下对城中百姓发泄,那他岂不是做了很不妥当的事情。
如此一来恐怕他今后都会于心不安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土司们“请”到城中来,借着各种名义拖住他们。
这样晋王和忠王率部赶到后土司们就无法在第一时间调兵遣将做出应对,如此以来晋王和忠王殿下就会有更多的事情布置。
战斗这个事情,有的时候差的就是那么一点时间。
抢占先机的一方会拥有很多的优势。
刘兴明已经打过这么多次大战了,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要为李定国和郑成功多多分担一些。
可是姚东海姚知府不明白啊。他一个文官自然不明白刘兴明为何要在这么关键的时候把自己置身险境。
“哎呀小公爷,我的小祖宗啊。你这是把下官往绝路上逼啊。且不说这些土司会不会应邀来到城中,就算他们真的赏脸来了,我们要如何伺候?到时他们得知朝廷大军围城,我们是在骗他们时,万一对我们行凶该怎么办?虽然他们不可能带太多的手下进城,但只需要百余人就可以取你我性命了啊。”
姚东海觉得刘兴明这个方案不可行,主要是风险太高。
如此高的风险远不如提前撤离。
“姚知府可为城中百姓考虑过?”
见姚东海如此的自私,刘兴明颇为失望。
原本他以为姚东海和其他大明的官员不同,不过现在看来他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姚东海之所以对他态度谦和,是因为刘兴明皖国公世子的身份。
在姚东海眼中,他治下的这些百姓怕是和蝼蚁也没有什么分别吧?
“这...”
姚东海闻言不由得面露难色。
确实,如果他一走了之,土司发现实情之后难免会暴怒,无从发泄的土司们肯定会把怒火撒到城中百姓身上。届时城中的百姓就是被殃及的池鱼,肯定会遭殃的啊。
可是有一句老话说的好,死道友不死贫道。
如果一定要做出一个选择的话,姚东海肯定是要优先保全自己的。
可为何小公爷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他还逼着姚东海去表态,拿着话去噎他,真的是好难啊。
见姚东海迟迟不说话,刘兴明朗声道:“你放心好了,本将军会和你在一起。如果出了什么事情由本将军承担,那些土司不会怪罪到你的身上的。”
“哎呀,小公爷,下官不是这个意思。”
见刘兴明态度大变,姚东海赶忙要找补。
这要是真的惹怒了刘兴明,对姚东海可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啊。
他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一个贵人,抱上了粗腿,要是这个时候被刘兴明一脚踢开,之前他做出的努力可就要白费了啊。
“下官一切谨遵小公爷的吩咐,您说什么下官一切照做。”
刘兴明点了点头,沉声道:“如此便好。你且附耳过来。”
在西南山地,大规模的行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郑成功和他的部下就很不适应。
反倒是李定国的手下显得游刃有余。
这当然免不了滇马的帮助。
滇马虽然比不了草原、西域马的爆发性,但就山地行走驮运的能力,它却是独一无二的。
李定国作为这次行动的主帅,自然负责制定行军线路。
虽然已经离开了西南数年,但他毕竟在此经营了十数载,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的了解,制定起来线路也显得是游刃有余。
有的事情,不是轻易就能忘却的。
“晋王殿下,我们要不要分兵呢?”
李来亨凑到跟前,单手挽着马缰问道。
“说的不是现在,是快抵达临安府的时候。”
李来亨建议道:“末将是觉得我们这支大军规模实在太大了,如果在一起行军的话那声势震天,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注意。如果土司们提前有了警戒,我们怕是不好行动。”
李定国其实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他没有立即回答李来亨的这个问题,而是望着远方在出神。
“合兵有合兵的好处,分兵有分兵的好处。本王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看来似乎分兵的好处要多一些。”
李定国沉吟片刻道:“如果分兵的话,你觉得分兵几路比较合适。”
李来亨其实早就做了功课。临安府是四面环山的一块盆地。八大寨司分布在其周围。
要想把临安府整个包围,至少需要兵分四路。
“晋王殿下,末将觉得兵分四路足以。”
李来亨继续道:“您领一路,忠王殿下领一路。末将领一路,再命一人领一路,我们就可以把所有的隘口堵死。那些土司便是想逃也逃不掉。”
李定国点了点头道:“你这建议倒是有些道理。就照你说的做吧。只是领兵之人需要沉稳,不能感情用事。思来想去另外那人也只有袁宗第和刘体纯两位将军合适。但刘体纯将军因为刘兴明的缘故不适合掌兵,不然容易感情用事。便交给靖国公袁宗第去做吧。”
,南明第一狠人
刘兴明和知府姚东海达成一致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虚与委蛇拖住八大寨司的土司们。
这些土司们其实是很有警觉性的,一旦意识到了问题,肯定会第一时间出手止损。
在刘兴明看来其实晋王和忠王殿下并不是怕土司们狗急跳墙,而是担心临安城中百姓的安危。
要是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殃及无辜就不好了。
再就是两位殿下怕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把缅甸方面的军队引出来。
一直以来缅甸人都是隐藏在暗处使坏的。
他们挑唆各个土司跟大明决裂,自己却没有出多少力,可谓是要多阴损有多阴损。
明军此番前来讨伐土司,若是能够在根源上把这些挑唆的缅甸军队一并收拾了,那可以说是最理想的了。
晋王殿下和忠王殿下一定想要看看在绝境之下,这些所谓的土司支持者缅甸人会作何表态。
就像是动物一样,八大寨司的土司本能的感受到了危险。
他们各自都有哨探,会在第一时间前来侦查四周的情况。
从哨探汇报的情况来看,眼下明军已经逼近了临安府。
土司的寨子都是建在山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于山下的情况充耳不闻。
得到消息后土司们聚集在一起开了一个会,商讨接下来他们该如何是好。
往日里各自为傲的土司们此刻明白他们必须拧成一股绳,唯有如此才有和明军叫板的实力。
他们八大寨司基本上每个都拿出一万来人,凑一凑也勉强能凑出十万大军。
明军来的再多不过也就是这个数目了吧。
况且明军远道而来,人生地不熟,土司们却是实打实的地头蛇,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当地了。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们看着长大的。
“官军此番前来可谓是来势汹汹,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是啊,官军这次看来是想要来真格的了,我们如果不能鼓足干劲形成合力,很可能会被他们个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