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朱厚照的此等乖戾举动并没有在大明的历史上掀起多大的浪花,大明皇帝重文轻武的习惯也没有因为这一位奇葩而改变太多。
之后的皇帝也基本上都是文弱的主。
别提检阅军队了,大部分的皇帝甚至连深宫都没用出过。
所以也难怪崇祯的政令出不了京师了。
有些事情连你自己都不去争取,你还指望别人帮你去争取吗?
朱由榔就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从一开始就身先士卒,就和将士们打成一片。
有时候将士们在意的不仅仅是那些封赏。
毕竟以大明当时的情况,不去做汉奸的都是心里面有理想有抱负的。
他们知道大明天子大明朝廷允诺他们的封赏其实都是画饼,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愿意为大明而战斗。
这是多么可贵的啊。
对如此忠诚的将士,朱由榔自然不能让他们心寒。
所以朱由榔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朝廷没有利用他们,朝廷和他们同在。
所有的汉家儿郎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驱逐贼寇,恢复大明江上。
有些东西一点就透,人都是有眼睛的,能够感知的到皇室的态度。
当他们看到朱家天子卷起袖子击鼓助威的时候,他们心中一定会升腾起一股热气吧。
有的时候将士们图的不适什么允诺,而是实实在在的感情。
所以朱由榔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这是之前几位小朝廷皇帝,乃至之前十几年朱由榔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
所以朱由榔更加相信将心比心的重要性,虽然如今大明已经恢复了汉家江山,虽然他们如今已经走到了至尊的位置,但是朱由榔仍然没有摒弃这个习惯。
一有机会他还是会来军营之中检阅军队,激励士气,告诉将士们大明天子与他们同在。
泉州水师中有不少老兵是经历过北伐战争的,甚至有不少人就见过天子本人。
所以当得知天子将来水师营地检阅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过于惊恐的样子,而是极尽可能的展现出了精神面貌。
他们是剿灭倭寇的正规朝廷军队,可不能给世子殿下,不能给朝廷,不能给皇帝陛下丢人。
朱由榔在一众锦衣卫大汉将军的簇拥下朝港口深处走去。
水师官兵们早已经站立在两侧,郑经亲自引领,朱由榔不时冲水师官兵会挥手示意。
“皇帝陛下可真的是平易近人啊。”
“谁说不是呢,咱们这位皇帝陛下,平日里可是一丁点的架子都没有的。当初我们北伐的时候,陛下甚至亲自击鼓助威呢。”
“还有这等事,真的假的啊,不会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吧。”
“切,你不信我的话,你问问辉哥,你看看他怎么说。”
“大刘说的都是真的,其实呢咱们这位圣天子可不只是会擂鼓助威这么简单,咱们这位陛下射术可是了得呢,弯弓射箭一气呵成,一百步外都能将敌军士兵射死呢。”
“嘶,当真如此?”
“我骗你作甚,咱们这位陛下简直就是上天派来拯救大明的。文韬武略个个擅长,性格又好,大伙儿都愿意为他卖命。”
“这么说来是老天爷觉得朱家气数不该绝?”
“对啊,比起蛮族,自然还是咱们汉人自己坐江山来的好。”
“你们几个都小点声,陛下来了。”
在军营之中,哪怕是天子驾临,士兵们也不需要下跪,只需要站着就好。
这是圣天子赋予将士们的特权,这让将士们感到十分的骄傲。
皇帝陛下站着,他们也在站着,他们能够感受到足够的尊重。
朱由榔走到点将台上,扫视了众将士一番。
其实他早就准备好了腹稿,但是他不想完全按照腹稿来念。
往往他想要根据现场的情况做出一些调整。
这次也不例外,他准备发表一通即兴演讲。
“诸位,朕今日来到泉州水师营地是想要告诉你们,你们都是大明的骄傲。倭寇肆虐东南已经一百多年了。期间几次被剿灭,销声匿迹几十载。可近来他们死灰复燃,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想必你们也很清楚。”
朱由榔刻意顿了一顿,旋即沉声道:“朕想要说的是,朕不管这些倭寇勾结了谁,朕不管这些倭寇得到了哪些人的资助。朕只知道我大明绝不容许蛮夷欺凌百姓。你们既然是大明的军人,你们既然是朝廷的兵,就理所当然应该扛起责任,保家卫国。”
朱由榔说的慷慨激昂,声调极高。
原本王贺年还在想着需不需要锦衣卫再照着复述一遍,但现在看来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天子的声音哪怕是最后一排的士兵也应该能够听清楚。
“朕听闻东南倭患以福建最为凶猛。转念一想,似乎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福建的岛屿最多,情况最复杂。但朕不管这些客观的因素,朕只想知道你们能否剿灭倭寇?”
“能!能!能!”
一众水师士兵齐声响应道。
对梅知府来说,天子驾临泉州绝对是最近一些日子最为轰动和重要的事情了。
他之前只想着讨好了福建巡抚以及京中一些要员大官,把他们哄开心了,好让自己能够顺利的回到京师当个京官,开开心心的过好下半辈子。
但现在他的想法不一样了。
既然能够和天子有亲自接触的机会,那梅知府为什么不自己亲自争取一下呢?
毕竟再怎么说天子也是大明的最高统治者啊。
那些京中大官还不都是天子的臣子?
天子一句旨意吩咐下来,他们哪敢不从?
突然之间梅知府仿佛觉得一个巨大的机会摆在他的面前。但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能否抓住还看梅知府自己。
梅知府左思右想,觉得自己首先需要联系的人就是郑经。
世子殿下再怎么说也跟他一起共事了个把月,也勉强算是个老熟人了。
这种情况下,他只要向世子殿下意思意思,世子殿下就应该可以明白他的心意。
皇帝陛下高高在上,他一个知府很难直接接触的到,但是如果世子殿下充当为中间人进行一番引荐,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如今的情况容不得梅知府再犹豫了,他当即决定去见郑经。
“来人啊,备轿。”
郑经怎么也不会想到,梅知府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来找他。
他原本以为梅知府上一个胆小怕事的人,这才会一再劝他不要以身犯险,和倭寇进行死拼。
但后来他才明白梅知府看的通透。以福建目前倭寇的肆虐程度而言,别说是郑经了,就算是加上何守义的水师,两者绑在一起也不敢说有十足的把握能够一举把倭寇剿灭。
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分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梅知府还是值得信任的。这个家伙没有什么坏心眼,郑经和他共事的也算是快乐。
不过眼下这个时节倒真的是有些微妙,郑经不知道梅知府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所以还是得留着几分小心,不能够把自己全部的交出去。
不过人还是要见的,不然也太失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