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隆昌记虽然不是挂的姚廉的名字,但实际上一直都是姚廉在幕后运作。

他可不认为这些掌柜伙计落到了锦衣卫的手中也能守口如瓶。

锦衣卫是什么人?那可是连无数朝廷大员王侯将相都闻之色变的角色。

别说是区区一些掌柜伙计了,便是姚廉自己落入锦衣卫手中,都不认为能够撑得太久。

只是现在究竟该怎么办?

姚廉真的迷茫了。他是怎么也不想步魏远勋的后尘啊。

皇帝陛下也是真的狠啊,当真要把官场一锅端吗?

行刺行不通,退守也不准,当真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啊。

如今这般,到底该如何?

便在姚廉犹豫的时候,门房突然来报,都指挥使、按察使两位大人来访。

姚廉肚子里正是一肚子的窝火没处发泄,听闻二人来了,十分不爽道:“他二人来做什么,都这种时候了,来看本官的笑话吗?不见。”

姚廉话音刚落,门房就苦着脸道:“老爷,您可得想好啊。二位大人貌似很急的样子,说什么也要见到您。”

姚廉闻言直是又气又笑。

这算怎么着?强行硬来呗?

罢了罢了,他倒是想要看看这二人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名堂。

“把他们带过来吧。”

姚廉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使得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毕竟还没有到最后时刻,用不着自己吓唬自己,也许一切都还有转机呢。

很快浙江按察使刘与浙江都指挥使贺言前后脚来到了屋内。

姚廉清了清嗓子道:“您二位大人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来到寒舍,可是有要事指教?”

“哎呀,姚大人这是说的哪里话,我们彼此之间还用得着如此见外吗?”

按察使刘抢先接道。一旁的都指挥使贺言也接道:“是啊,是啊。我们这次来是有要紧事与姚大人商议。”

姚廉微微颔首道:“既如此,就请讲吧。”

“这...”

刘面上露出了为难的情绪,看了一眼一旁的贺言,苦笑道:“还请姚大人屏退左右,有些话当着下人不方便说。”

姚廉遂摆了摆手,冲管家门房吩咐道:“你们且先退下吧,没有我的命令不准任何人进来。”

二人先后恭敬的离开,姚廉清了清嗓子道:“现在可以说了吧。”

刘和贺言对视了一眼,最终还是刘先开的口。

“巡抚大人的事情想必姚大人也听说了,只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灾祸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啊。这真的是让人欲哭无泪。”

刘没有任何保留的把自己的遭遇跟姚廉说了一遍,其中说到痛心处直是声泪俱下。

姚廉一听这有意思了,原来刘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问题。

他早就该想到,大明浙江官场就和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倭患一样,谁的屁股都不干净,谁都不能独善其身。

朝廷如果要查,天子如果要查,那就一个都跑不了。

随后都指挥使贺言也做了补充,内容嘛自然是大同小异。

全程姚廉都在默默听着,不发一言。

直到二人说完,姚廉仍然是一句话都没说。

这下二人有些急了。

“姚大人,您倒是给我们出出主意啊,现如今,我们该怎么做?”

姚廉微微捋着胡须,面容冰冷如水,看不出丝毫的感情。

“你们问本官,那本官去问谁?”

姚廉苦笑一声道:“你二人不会以为只有你们遇到难题了吧。实话告诉你,本官的隆昌记也被锦衣卫查封了。如今咱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都跑不了了。”

姚廉说的似乎十分轻松,完全不似之前他近乎癫狂的状态。

也许是发现浙江官场都是一个鬼样子,让他得到了安慰吧。

“姚大人,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啊。锦衣卫查归查,我们可不能在这里坐以待毙啊。如今巡抚大人不在了,您又是咱们这地界官位最高的,您得替大伙儿拿一个主意出来啊。”

贺言显得十分忧愁的样子,语速很快,两挑眉毛都要挤到一起去了。

他这话说的倒是在地。

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立国时候给地方立下的官职。

简单来说布政使管人事和财权,按察使管监管,都指挥使管军队。

三司各自独立,相互制衡,保证了地方官场不至于沆瀣一气,蛇鼠一窝。

朱元璋想的很好,但真正执行起来发现完全不是按照他想的那样。

三司分立除了拉低地方官场的行政效率,出现踢皮球的情况以外并没有什么作用,更不用说达到朱元璋设想的三司制衡了。

毕竟能够分到一个地方当官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或多或少会有利益牵扯交涉。

大家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都屁股都不干净,自然不会对着我干。

于是乎三司相互袒护,官官相护的情况导致地方官场臭成一团。

如词一来后来的皇帝坐不住了,于是乎设立了巡抚乃至总督。

巡抚和总督独立于地方官僚体制之外,实际上是由都察院委派的朝廷官员,不算是地方官。

巡抚和总督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直接上呈天听。

设想很好,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又是一种样子了。

毕竟巡抚、总督渐渐从临时设置改为常设,任期也越来越长,最后和地方官也没有什么分别了。

由于总督、巡抚的设置,三使司的头顶被压了一筹,故而权力逐渐的淡化。

到了后期,三使司完全变成了一个升官前的中转站。

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巡抚自尽群龙无首,三使司除了报团取暖外别无选择。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姚廉开始认真的思考贺言跟刘的话了。

千里做官,只为吃穿。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偏偏皇帝陛下不这么觉得。

老朱家的这些个皇帝似乎都和朱元璋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论抠门,没有哪个朝代的皇帝比得过大明。

大明皇帝认为臣子们就应该清廉的如同荷花一样,不拿一文钱不该拿的,就吃朝廷发的死俸禄。

啊呸!

如果真要这个样子,也就勉强能够养活一家老小,连幕僚都请不起。

至于每年给上峰的孝敬更没地方去筹措了。

大明官场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想往上爬就得拼了命的捞钱。

因为你不捞钱别人在捞,别让捞到银子之后开始孝敬上峰,你却没有这么做。

那么上峰会推荐提携谁呢?

这都是不言自明的事情。

但是大明的皇帝眼里丝毫揉不得沙子,就连火耗银这种东西都不准出现。

这还怎么办?

事实上,自打嘉靖朝以后,地方官员们捞钱的手段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像浙江这样沿海地方,更多了一条沿海走私。

这玩意可是捞钱速度极快的,只要有固定的海商合作,要想捞到几十万两银子,对他们这种三品以上的大员来说是十分容易的。

各级官员都会从中得到好处,就连吏部和都察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明土》小说在线阅读_第8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雪南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土第8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