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年冷哼一声,心道真是死鸭子嘴硬,那就给你点颜色瞧瞧。
他冲身旁亲随使了个颜色,那几名锦衣卫校尉立即上前开始动刑。
这铁刷子乃是锦衣卫特有的刑具,一番使用过后可以将皮肉一层层的刷掉,可谓是顶级酷刑了。
那赵六只觉得一阵钻心的疼痛传来,随后嗷嗷的喊出了声。
虽然他之前发誓绝不发出声响让人看轻了。
但是这痛感实在是太过剧烈了,他实在是有些忍不住。
“啊!”
他闭上双眼不敢去看自己的手臂。
剧痛让他浑身上下一阵痉挛,许多肌肉更是不住颤抖。
汗水从他的脖颈处淌下来,直流到了胸膛。
哪怕是赵六也扛不住如此剧痛开始流泪了。
王贺年却觉得好戏刚刚上演,丝毫不着急。
“这只是一道开胃菜,我们还要继续下去吗?你若是想玩,本指挥使奉陪到底。”
王贺年紧紧盯着赵六,就像是盯着猎物那样。
“说,我说...”
赵六痛的几乎虚脱,咬紧牙关从嘴巴里憋出这几个字来。
为什么会如此痛苦?
锦衣卫的酷刑果然是名不虚传。
“你看,之前跟你说的明明白白,你偏是不听。现在后悔了是吧?”
王贺年微微一笑,搓着手掌道:“说吧,你的幕后主使是谁,他为什么要行刺天子。”
“是魏巡抚,是魏巡抚要我去刺杀天子的。”
赵六一股脑就把魏远勋让他行刺天子的动机过程吐露了出来。
轻而易举的就撬开了赵六的嘴巴,让王贺年觉得有些意犹未尽,甚至是有些无趣和失落。
这就像是捕猎者在捕猎猎物的时候会刻意的放慢速度,享受捕猎的过程一样。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一件喜事。
王贺年迫不及待的要向天子表明情况。
其实天子要的就是一个证据,毕竟光靠猜都能猜到谁是幕后主使。
天子降旨查抄巡抚衙门,将魏远勋关押入大牢审问。
王贺年立即领着锦衣卫气势汹汹的冲了过去。
但让王贺年有些惊讶的是,锦衣卫抵达巡抚衙门的时候,魏远勋已经服毒自尽了。
这真是千防万防没有防住这一手啊。
王贺年感到有些自责。
毕竟他应该早就想到这点,结果却疏忽了。
但不管怎么说魏远勋的家人还在。
王贺年把魏远勋的妻儿纷纷下了监狱,按照国法他们都难逃一死,无非是怎么处死的问题。
是斩首示众还是凌迟处死,完全看天子的意思。
当然,浙江不光是一个魏远勋通倭,无数官员都涉及到这利益链条之中。
倒下一个魏远勋还有无数个魏远勋。
如果不能够从根子处下手,是治标不治本的。
王贺年想要亡羊补牢,立即下令把这些犯官家眷看押好了,绝不允许出现他们自尽的情况。
其实接下来朝廷要做的就是通过杀鸡儆猴让这些通倭官员中出现恐惧的情绪。
只要他们慌张了就会互相猜忌乃至失去同盟,最后被各个击破。
王贺年是不指望这些人可以主动请罪的,他们没有这个觉悟。
但是只要情绪蔓延,就能很好的达到王贺年想要的效果。
这些犯官家属并不可怜,从他们享受到魏远勋贪污通倭的赃款的那一刻就注定他们要承受这样的结果。
一场刺杀行动让整个浙江官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官员们人人自危,生怕这件事牵连到自己。
毕竟这可是天大的事情,牵扯到那就是灭门的罪过。
但是他们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表现。
毕竟表现的太过积极证明心虚,心中有鬼。
但如果什么也不表现,也似乎有些问题。
难,着实是难啊。
关键是魏远勋这么一倒,就再也没有领头人。
他们就像是一盘散沙一样各自为战,完全没有任何的目的性。
这也是锦衣卫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毕竟各个击破可比整体进攻来的有效的多。
“陛下,臣以为可以通过线索去诈他们。”
王贺年建议道:“现在这些官员肯定是已经慌不择路。我们可以说已经拿到了他们勾结海商的证据,看看他们作何表态。”
朱由榔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浙江官商勾结的情况实在是太严重了。
如今看来必须得上一些手段了。
“就按照你说的做吧。朕倒是想要看看有多少人被吓得手足无措。”
朱由榔顿了顿道:“至于海商那边也不要闲着,尽量去套话搜集证据。要想把这个案子办成铁案,就一定要有全套证据。”
浙江官场脑壳痛,商贾们日子也不好过。
毕竟他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而且官员们是吃俸禄吃皇粮的,这种时候大不了低调一些不作为就是了。
但是商贾们可是靠着行商赚钱的。
尤其是这些大海商,要养一大家子,每日开销无数。
若是一直没有进项,坐吃山空可不是个办法。
偏偏他们没有朝廷颁布的走海许可,属于海上走私,这种时候是无论如何不敢出海的。
连那些倭寇都变得谨慎了起来。
毕竟谁也不想真的和愤怒的大明官军死磕。
事实证明如今明军的战力那是相当强的,他们之前确实是大意了。
好在只要他们隐藏的够深,就不会被发现。
等到风头过了再杀出来不迟。
汉人不是有句话吗,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他们这次不被饿死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锦衣卫搜集证据查案,并不只是单纯的点式搜索,而是以点带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全面的搜集到信息,而不会有太多的疏漏。
一方面王贺年是对官场和商界分开来查,另一方面又没有把二者完全的割裂开。
可以说这是最为行之有效最为合理的查案模式了。
至于杭州百姓并没有遭到太多打扰。
他们只知道天子遇刺,朝廷急着找出幕后同谋之人。
这种情况下便是有些打扰他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天子为他们赶走倭寇,他们要是连这点觉悟都没有就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
当然,王贺年在其中充当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凡是有新的情报都会指向他这里。
就在近日王贺年得到了一条十分重要的线索,那就是浙江布政使姚廉坐实通倭。
王贺年不由得冷笑,这些地方官果然没有一个好东西,谁的屁股都不干净。
姚廉真的是白瞎了他的这个名字。
明明是个大贪官偏偏要装的如同忠良一般。
人证物证俱在,按理说王贺年可以立即命人将姚廉拿下。
不过他没有这么做,因为害怕魏远勋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魏远勋畏罪自杀就是因为锦衣卫没有筹备好,导致其有机会服毒自尽。
同样的错误王贺年自然不会再犯第二次。
因为这样意味着好不容易搜集到的线索又断了。
王贺年可不想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