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阿巴斯二世亲自率部出城迎接,给到了明军和大明晋王最高等的礼遇。
他这么做也是应该的,毕竟明军帮助他们击败了百年未战胜的老对手奥斯曼帝国。
如果没有明军在一旁加持撑腰,便是借给阿巴斯二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公然对奥斯曼帝国叫板宣战的啊。
此战可谓是一劳永逸,彻底的把奥斯曼打服了打怕了。
这之后萨非帝国将对奥斯曼占据主动,奥斯曼人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也会更加的谨慎,绝对不敢再想之前那样耀武扬威,飞扬跋扈,不把波斯人当人了。
所以阿巴斯二世是打心眼里感激明军的。
别管明军怎么样,帮助他们解决了这等隐患就是极好的。
“哈哈,大明晋王,今日你们凯旋而归,我在宫中设下宴席为你们接风。”
阿巴斯二世表达出了足够的诚意。
这一点李定国是能够明显感觉到的。
这种情况下他当然不能拒绝阿巴斯二世的好意。
再怎么说人家也是一国之君,能够屈尊降贵如此厚待他这个大明晋王,已经是给足了面子。
来而不往非礼也,李定国当然也要还给阿巴斯二世面子。
毕竟皇帝陛下是很看重大明和波斯人的合作的。
如果能够借着这个机会把丝绸之路的事宜说开了,那李定国就可以说是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李定国也是一个很要强的人。
大明天子同时让他和郑成功开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明摆着是要比较二人。
其实一直以来郑成功和李定国之间的比较就不断。
二者谁更强一些,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定论。
但这一次天子明显是要定个高下了,李定国自然不会主动放弃,一定要争到最后一刻。
虽然最后未必能够撑到什么,但是这口气必须不能泄。
波斯皇宫的酒宴准备的十分盛大,光是跳舞的舞女就有足足百余人。
加之各种侍者宦官,整个宫殿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李定国带着刘兴明等一干得力干将赴宴,按照尊卑顺序落座。
阿巴斯二世作为波斯皇帝自然坐在最上首。
只见阿巴斯二世拍了拍手掌,随即一队身着薄纱的妙龄波斯舞女就相继走入殿内。
他们先是冲着阿巴斯行礼,随即起身回旋起来。
李定国看的很入迷。
这些波斯舞女的身材个个十分妖娆,可谓是风华绝色。
虽然平日里李定国打仗很少亲近女色,但并不意味着他对此不感兴趣。
食色性也,这可是圣人说过的话,代表了人的本性。
本性如此,如何抗拒呢。
只是李定国比较自律,行军打仗时候尽可能的压制自己而已。
一舞罢,阿巴斯二世举起酒杯庆贺。
李定国和刘兴明等人也纷纷起身,举杯回礼。
“这次,我代表萨非帝国上下感谢明军的到来,帮助我们解决了奥斯曼人的入侵。”
阿巴斯二世似乎早有腹稿,接着说道:“听说贵国天子想要打通丝绸之路,这也是我们萨非帝国的愿望。波斯人自古就热情好客,若是有遥远东方的客人能够抵达我们这里,我们一定会热情的欢迎。”
因为之前李定国就跟阿巴斯二世透过底,所以阿巴斯二世也索性借着这个机会主动提出来。
李定国的心情自然是不错的。
由阿巴斯二世来提好过他来提。
而且这样一来,大明在丝绸之路的构建上就更加的主动了。
有的时候主动和被动的差别还是十分巨大的,若是大明能够占据主导地位,就会有更大的话语权。
至于波斯人,既然如此和睦友善,跟着大明在一旁喝喝汤也未尝不可。
“多谢萨非帝国皇帝陛下的美意,我一定把您的话转告给我国天子。”
李定国此刻充当的还有一个兼任使节的作用,他的身份地位是在座众人中最高的,由他来表态自然是最合适不过了。
“好!”
阿巴斯二世眯着眼睛道:“为两国的友谊干杯。”
阿巴斯二世再次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此时此刻他确信萨非帝国可以和大明缔结同盟关系,成为最为亲密无间的盟友。
有了如此一个盟友,萨非帝国就有了长期的靠山。
自此之后,奥斯曼人就休想再踏入萨非帝国一步。
阿巴斯二世感觉自己可以比肩波斯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君王,他所为波斯人做的估计今后近百年都鲜有人能够达到。
他大概能够因此而留名青史,被臣民们所铭记吧?
照理说如今大明天下一统,威震海内。
朱由榔作为天子应该感到十分的自豪,总算是能够过上几天的惬意时光了。
可是事情往往事与愿违。
朱由榔就在几日前得到奏报,南直隶、浙江、广东、福建沿海相继发生倭患。
这一下子可是让朱由榔心态炸了。
倭寇?
大明已经多久没有听到这两个字了?
要知道当年倭寇最为肆虐的时候是在嘉靖朝,最猖獗的时候倭寇甚至敢去南京城周围溜达一圈,结果明军愣是没有敢出击的。
这可是太尴尬了。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说白了当时的明军组成实在是不够看,基本上都是卫所兵。
卫所兵是什么意思?
基本上就是一群给军官种地的农民,而且生活的还不如普通佃农,甚至连一整套干净衣服都没有。
这样的军队出现严重的逃籍,致使明军吃空饷的情况特别的多。
就这样自然指望不上战斗力了。
但是当时的皇帝嘉靖不这么看,他依然认为大明是那个无人可敌的天朝上国。
换句话说,嘉靖皇帝要脸的啊。
被倭寇这么狠狠的扇了一巴掌,他若是不扇回去,真的对不起大明皇帝的身份。
所以嘉靖皇帝干脆直接玩了一个狠的。
他直接任命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戚继光为剿倭大将军,全权负责剿倭事宜。
可以说嘉靖皇帝的眼光还是相当的毒辣的。
当时的戚继光并没有太大的名气,不过就是一个愣头青,靠着祖上的军功混的一官半职。
突然被天子点中,戚继光那是相当的兴奋啊。
他立即领旨,马不停蹄的赶往南方。
可一到了浙江,戚继光直接傻了眼。
为啥?还不是因为卫所兵不争气啊。
他发现卫所兵完全不能用,指望这样一支毫无战斗欲望的军队对抗倭寇,还不如指望天兵天将下凡呢。
所以戚继光决定打碎了重来。
他决定建立一支新军,完全脱离卫所军队的桎梏。
这个想法在当时可谓是离经叛道的。
就因为卫所制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点的制度。
戚继光连这个制度都敢破,还是因为仗着有人撑腰。
而这个给他撑腰的人不是旁人,正是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这个人虽然神神叨叨了一些,但是认人的本领还是很强的。
而且他不仅认人的本领强,也是秉承了充分信任的理念,用人不疑疑人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