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辉说罢叹了一口气道:“其实我早就应该想到的。”
“可是甘将军,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他们为何要派刘传家来跟我们接洽,这些日子以来我们的吃穿用度还算是不错的啊。”
“你真是傻啊。即便要动手,他们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直接来,何况他们还没有摸清楚我们的底细。”
甘辉说罢沉声道:“西班牙人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要先稳住我们。等到他们摸清楚了我们的底细就是他们动手的时候。我们现在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能不和他们开战就不和他们开战。等到国姓爷的大军到了,我们就有底气了。”
“嘶,想不到那个刘传家如此阴险,明明流着汉人的骨血,却为虎作伥去给西班牙人做狗。真的让人看不起,我呸。”
“这倒也没什么奇怪的,他毕竟是个混血嘛,长期浸在西班牙人的环境之中,他偏向西班牙也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我们自己得要警惕一些,千万不能被他们的花言巧语蒙蔽了。”
甘辉这些年来确实成长了不少。若是放在以前,他最多是冲锋陷阵,像是这种分析局势分析人心是万万做不得的。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甘辉确实成长了。
毕竟随着郑成功等将领老去,他们这一批中生代的将领总归是需要顶起来的。
他们若是不成长,那可真的是要累死郑成功、李定国这样的中流砥柱了。
甘辉心里十分清楚,现在不能轻举妄动。皇帝陛下曾经说过,西班牙帝国是欧罗巴最为强大的帝国。
这种时候只要拖住何塞就行了,没有必要跟他起冲突。
等到国姓爷的大军抵达了墨西哥,就是他们正式开战的时刻。
刘兴明心里其实早有准备。毕竟在李定国军中,他也是做这些事情最有经验的了。
只是这次出使奥斯曼危险重重。他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缓和明军和奥斯曼的矛盾,而是让奥斯曼的苏丹彻底陷入到愤怒的情绪之中。
只要奥斯曼苏丹被激怒,对明军来说就是最好的事情。
因为这样奥斯曼人就可以放弃龟缩,转而调兵和明军与波斯军队决战。
对李定国和明军来说毕其功于一役才是最好的方式,这样丝绸之路就将落入明军的掌控之中,皇帝陛下的旨意也能够正式奉行完成了。
想清楚这些刘兴明也就没有什么可纠结的了。
这个时候带的人不宜太多,不然反倒是会显得明军心中发虚落了下风。
最终刘兴明点了一百人便毅然出发。
李定国亲自设下酒宴为他践行。
场面一度有些热血沸腾。
颇有几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刘兴明选择由陆路前往奥斯曼。
这样选择既有好处又有坏处。
好处是不需要绕远去搭船。
坏处是很可能在路上遇到马贼。
这也是刘兴明为什么带了一百心腹的原因。
若是遇到马贼,这一百心腹或许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兵有的时候不在多,而在精。
由于身负重任,刘兴明丝毫不敢大意,可谓是日夜兼程,每天休息的时间很少,也就是三个时辰左右。
跟随刘兴明的将士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行军强度,故而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极力的配合着刘兴明。
从伊斯法罕前往伊斯坦布尔,路途可谓十分遥远。
刘兴明计划一个月内抵达。
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下,他也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如果无法成行,那至少也得在一个半月抵达。
再拖下去就会影响晋王殿下的大计了。
“小公爷,要不我们休息一下吧。”
刘兴明的亲兵见刘兴明满头大汗,十分心疼的在一盘说道。
刘兴明摇了摇头道:“不必了,我们已经赶路了大半个月,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行军速度。这个时候停下来无异于饮鸩止渴,还是继续赶路吧。”
他手里拿着一份波斯人绘制的地图。
波斯人常年和奥斯曼人交战,对于对手的地形地势可谓是十分的了解。
刘兴明大致能够判断出自己的位置,按照这个位置继续向前,应该最多十日就能抵达伊斯坦布尔了。
伊斯坦布尔,僧格在宅邸之中神情落寞茶饭不思。
这些时日对他来说可谓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刚刚抵达伊斯坦布尔的时候他虽然也感到很低落但至少还有希望在。
现在却是完全不同。
如今的苏丹陛下似乎对于征讨明军再无兴趣。
虽然苏丹陛下也没有赶僧格走的意思,但照着这个样子下去僧格怕是复仇无望了。
难道就这么在别国待一辈子吗?
僧格不甘心,不甘心啊!
眼下的形势对于僧格和准噶尔来说已经是十分的不利。
如果任由局势发展下去,他就真的是复仇无望了。
说来也巧,便在这时,有心腹向僧格禀报道昨日有一个明军使团抵达了伊斯坦布尔,已经接受了苏丹的召见。
僧格一下子就坐了起来,质问道:“你说什么?明军使团?”
他本能的问道:“可是李定国那厮派来的?”
话刚刚一出口僧格就知道自己多问了。
在这个地界除了李定国还能有谁?
不用说了,一定就是李定国了。
“他派人来奥斯曼做什么,羞辱苏丹的吗?”
明军和波斯人联手,刚刚重创了奥斯曼军队。
这个时候派人来,确实耐人寻味。
僧格一脸狐疑,想要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
“你再去探,一定要弄清楚他跟苏丹说了什么。”
这关系到僧格的复仇大计,由不得他不重视。
如果有必要的话,僧格会立刻出现在苏丹的面前,向他老人家哭诉明军的阴谋。
没办法,寄人篱下就不能要脸了。
如今的僧格已经变的脸皮比城墙还厚,这是他生存下去的一大法宝。
与此同时,皇宫之中苏丹默罕默德也在沉思下一步的计划。
就在不久之前,他刚刚见了明军使者。
这个名叫刘兴明的使者虽然年纪不大,但十分的沉着冷静,给苏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这种时候苏丹也不敢立刻决断,而是叫来了几个近臣分析利弊得失。
“尊敬的陛下,依老臣之见,这明军使者明显是在用激将法。他让您交出僧格,无非就是想要激怒您,逼您主动出兵。您可不能上当啊。”
“是啊陛下,明人的阴谋诡计再明显不过了。如等拙劣的伎俩也就是骗骗三岁小孩。”
苏丹听罢不由得背负双手在殿内踱起步来。
几个近臣们说的不无道理。
明军用的确实是激将法。
但他仔细一想,摆在他面前的不就是两种选择吗?
要么开战要么不战。
如果是前者是话,自然不用把僧格交出。
若是后者的话,交出僧格的收益更大一些。
当然苏丹也可以选择不交,这样就是联军打到奥斯曼来。
与萨非帝国一战的惨败让苏丹意识到奥斯曼帝国的实力并不是天下无敌的,如果一定要挑选一个对手出来的话,大明无疑是最强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