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吧,我们帮助百姓们搭起帐篷,再帮他们把锅灶搭起来,这样就算是仁至义尽了。”
“大将军真是仁义啊。”
部将们赶快送上了一记马屁。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贺珍也被拍的飘飘欲仙。
他捋着胡须哈哈笑道:“休说这些没用的。快去吧。”
朝廷忙着向西域大规模迁移百姓的同时,李定国也没有闲着。
虽然说人手紧张,但是地不能荒。
地一旦荒了再想肥起来就太难了。
李定国暂时指望不上朝廷迁移来的百姓,便下令由士兵们来翻地。
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就连李定国自己都有主持军屯的经验。
当然就这方面的能力李定国是不如刘文秀的。
当年刘文秀经营西川多年,囤积了大量的农田。
这也是大西军能够撑这么久的根本原因。
可惜了诸王内乱,刘文秀兵败被软禁忧郁而死,不然西军的实力肯定还会更强一些。
李定国虽然屯田的能力不如刘文秀,但好歹也是亲眼见过刘文秀一通操作的。
所以基本的流程他都懂也明白。
军屯这种事情讲究的是一个效率,只要有效率很快就能开垦一片荒地出来。
更不必说叶尔羌人本来就开垦出不少田地,所以李定国只用号令士兵们抓紧耕种,不要误了农耕就好。
李来亨也是主持农耕的一把好手。
当年在夔东的时候,李来亨号称兴山种田王,说的意思就是他当年种田很有一套。
兴山条件那么恶劣的地方,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这种情况下李来亨都能养活几万军队和家属,不得不说他的能力确实很强。
至于刘体纯、袁宗第等人屯田的能力也不差,在李定国的带领下个个发挥出色,很好都接管了一众田亩。
“哈哈,小老虎咱们应该搞个评比,看看哪个营种地最好。之前在夔东的时候咱们不也搞过类似的活动吗?”
说话的自然是袁宗第,他拍了拍刘兴明的肩膀道:“兴明年纪小没见过,当年你爹可是第二呢,第一就是小老虎。”
袁宗第说起这话来如数家珍,刘兴明身为晚辈只能选择应和。
没办法这里面就他资历最浅,虽然最近风头无两但毕竟不能在长辈面前傲娇。
刘体纯自然是十分得意的。
他好不容易在儿子面前抖了一次威风,自然要炫耀一番以此来表现自己伟岸的父辈形象。
“哈哈,不要这么夸了,夸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刘体纯捋着胡须道:“那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人总不能一直躺在功劳簿上不是吗?我儿是一定会超过我的,是不是啊兴明?”
被父亲点成这样,刘兴明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儿子不会让父亲失望的。”
“好!不愧是我刘体纯的儿子。”
“晋王殿下到!”
夔东诸将正自聊着,忽然响起一声唱诵声。
众人翘首看去,只见李定国在一众亲兵的簇拥下来到近前。
众人纷纷抱拳行礼:“见过晋王殿下。”
“免礼吧。”
李定国摆了摆手,大马金刀的走到了中心位置坐下。
“本王这次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宣布。”
李定国稍顿了顿,随之扫视了众人一眼。
“本王得到消息,不久准噶尔人会对我们发起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也许来的人不会太多,但却是一次实打实的挑衅。”
这下夔东诸将直接炸了。
“晋王殿下,准噶尔蛮子好大的胆子啊。他们怎么敢的呀?”
李定国双手向下压了压,沉声道:“诸位先别激动。从目前情况来看,准噶尔人大概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亦或者是说几个月过去了,他们想要试一试我们的底线。”
李定国侃侃而谈道:“我们要做的就是坐等他们来袭,不管来多少人,都给本王狠狠的打!”
众将合计一番后,李定国下令命刘兴明带兵前往查看情况。
一来是弄清楚准噶尔人的虚实,二来也是尽可能的给刘兴明表现的机会。
如今李定国已经彻底把刘兴明看做是自己的子侄,但凡是有一点机会,都会竭力给刘兴明表现,让他立下军功。
毕竟在军中有能力的人多了,但能够真正得到机会成长的屈指可数。
若是没有刘体纯这层关系,刘兴明要想获得如此快速的升迁速度也是不可能的。
但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公平。
有背景的人就是更容易获得成功。
没有背景的人要想成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刘兴明当然明白李定国的良苦用心。
事实上,这两年来他的成长速度已经很快了。
他再也不是曾经那个青涩的少年,因为他很清楚老刘家需要他来挑起担子,承担责任了。
刘兴明此番由于是前往打探消息,故而并没有带太多人,而是点齐了五千人,前往准噶尔人入侵的乌尔地区。
乌尔地区其实是一片高山草场,也是叶尔羌很著名的一片草场。
准噶尔人从这里切入,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
那就是他们需要放牧的地方。
伊犁草原虽然也很肥美,但毕竟承载力有限。如今准噶尔人的繁衍速度很快,使得其承载力接近饱和。如果不尽快找到一处新的草场来缓解压力,迟早会有崩溃的一天。
所以哪怕是刚刚战败不久,休养了几个月的僧格仍然是带着准噶尔人卷土重来。
没办法,叶尔羌的草场实在是太肥美了,让他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刘兴明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反正他来到西域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又在准噶尔王都待了那么久。准噶尔人心里在想什么,他比谁都清楚。
无非就是再干一仗嘛,有什么好怕的。
在打仗这方面如今刘兴明的经验可谓是十分的丰富,根本不会怂。
他的父亲刘体纯似乎也已经适应了儿子肩抗大旗走南闯北的样子,只嘱咐了几句便没有多说。
毕竟孩子大了,总归是要出去闯荡的。
却说刘兴明率部向乌尔地区行去,一路上发现了不少奇特的景象。
譬如牧民带着牛羊专场。
这在中原是绝对看不到的。
刘兴明一时间感到很有意思,便不免多看了几下。
但后来他渐渐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因为几乎所有牧民专场的方向都是向南去。
南边是什么地方?
那是叶尔羌汗国最贫瘠的区域。
他们舍弃了肥美的草场却毫不犹豫的去到贫瘠的地方专场,没有这个道理啊。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得到消息,准噶尔人马上就要进攻,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很可能就会撞到准噶尔的军队。
而按照草原游牧部落的习惯,一旦被俘虏就会成为他们的奴隶,不但会失去自由还得做牛做马,没有任何尊严可言。
所以叶尔羌的牧民们宁愿逃到南边去也不愿意留守。
嘶。
想到这里,刘兴明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若真是这般的话,其实叶尔羌的牧民从一开始就没有信任明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