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刘兴明毫不犹豫的答道:“都是我的随从,他们带来了一些中原的特产,是大明皇帝陛下赐给可汗的。”

一百人?

这下僧格有些懵了。

这个汉人,不会是在搞他心态吧。

“特使说笑了,只带了一百人,你怎么让叶尔羌那边低头归还相应的牧场?”

刘兴明作出吃惊状:“叶尔羌也是大明的藩属国啊,既然天子有旨他们理当归还,难不成他们还能抗旨不尊不成?”

僧格心道这个刘兴明是在装傻还是真的傻,在这里胡搅蛮缠的。

“特使有所不知,并不是所有的西域部族都像准噶尔这样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叶尔羌那边一直对中原不服,若是旁的事情还好,让他们归还牧场,他们是万万不会做的。”

“僧格可汗的意思是,叶尔羌那边要抗旨不尊?”

刘兴明作出一副愤怒的表情,沉声道:“要是这样的话,那我确实得写一份信命人送回中原去,交到京师由陛下圣览。”

“西域距离中原路途遥远,一来一回不知要多久,特使这样做的话,恐怕得等到几个月后才能得到援兵了。”

僧格作出一副无奈状。

“如果想要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话,特使不妨以大明朝廷的身份写一份文书责斥叶尔羌方面占据我准噶尔的牧场,并责令其归还。他们肯定是不会还的,届时本汗便可以理所当然的起兵攻打叶尔羌。”

可以说刘兴明在僧格的面前立了一根杆子,而僧格也毫不犹豫的顺着杆子向上爬。

双方都很配合,这是刘兴明没有想到的。

“这简单,陛下本就是命我调和矛盾,算是授予了我临时决断的权利,这份文书我来写。”

刘兴明生怕僧格反悔,连忙板上定钉一般的拍死了。

“西域有准噶尔这样忠于朝廷,忠于皇帝陛下的部族,真的是一件大喜事。事后我肯定会向天子禀告清楚,替僧格可汗请功的。”

“那就多谢特使了。”

僧格微微颔首致意。

敦煌。

李定国已经是收到刘兴明派人送来的第三封信了。

这封信上明确的交代了刘兴明即将前往准噶尔的王都,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送信的频率会更慢,时间间隔会更久,请晋王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李定国当然是有心理准备的。

西域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都说望山跑死马,这放在西域是在合适不过的。

刘兴明本人作出如此大的牺牲,不惜孤身潜入敌人内,李定国自然也不能待在敦煌享清福。

事实上他已经派人四处查探,把西域的背景摸了个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域诸国的实力基本上和向导描述的差不多。

只是有一点向导没有讲清楚,那就是准噶尔和叶尔羌之间积怨很久。

双方争夺草场资源争夺的十分激烈,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双方互有胜负,谁也不能稳稳压过谁一头。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肯定是有火药味的,只要那么一点就能燃起熊熊大火。

在刘兴明出发前,李定国曾经特意嘱咐过绝对不能轻易的表露出想法,而要根据准噶尔方面见招拆招。

只有这样才不容易引起准噶尔方面的怀疑。

毕竟明军大军集结在了敦煌,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恰好是准噶尔的盲区。

只要准噶尔不怕大量的哨探来敦煌,是不可能发现这一布置的。

李定国原本的打算就是等到准噶尔和叶尔羌双方打起来之后,再率领明军主力从敦煌杀入,接管西域之后再实行军屯制度,通过百十来年慢慢的把西域的认同感恢复。

如此一来,丝绸之路畅通,西域回归大明治下,李定国也能够和皇帝陛下交代了。

现在的问题是李定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西域太大了。

从准噶尔王都往返敦煌时间实在太久了,这就决定了刘兴明跟他之间的沟通不可能有时效性,李定国得根据信来的时间进行反推,才能判断现在刘兴明大概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刘兴明也是同理,他接到李定国的回信时,这封信肯定已经送出去一个月以上了。

这就十分考验彼此双方之间的默契,不管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出现不可估量的后果。

李定国当然给了刘兴明临时决断之权,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

他必须算准叶尔羌和准噶尔开战的时间,然后提前派兵进入西域。

这样才能在双方激战之时占据足够多的城池,获得场面上的优势。

都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也很考验渔翁入场的时机啊,早了晚了都不行。

李定国虽说是身经百战的名将,但毕竟没有在西域打过,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他只能暗暗在心中告诉自己,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刘兴明说服准噶尔出兵了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大约半个月后李定国出兵时机是最合适的。

在这件事上李定国不打算跟夔东将领有太多的商议。

一方面他是怕刘体纯因为担心儿子安危而做出一些盲目的事情,另一方面李定国也不希望在这种关键的时候有旁人影响到他的判断。

该大伙儿建言献策的时候就畅所欲言,该一人决断的时候李定国也会很果决。

这就是他李定国,这就是大明战神。

虽然说准噶尔已经有了不少的城池,但本质上还是以游牧为主的。

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其他游牧部落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牧场对他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资源。

对游牧部落来说谁的牧场更大,资源更丰富谁就能发展的更好。

这也是为什么刘兴明提出可以帮助准噶尔夺回叶尔羌抢走的牧场时僧格那么感兴趣的原因。

刘兴明不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他所说的这些都是提前打好腹稿的。

在引起了僧格的兴趣后,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让准噶尔和叶尔羌之间打起来,而不是单纯的去帮助任何一方。

他以朝廷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命人送去叶尔羌,就是表现出朝廷偏袒叶尔羌的态度,所以叶尔羌理所当然会愤怒。

刘兴明要的就是叶尔羌愤怒。

只要叶尔羌愤怒了,接下来刘兴明能够做的就多了。

如果叶尔羌发兵来犯,准噶尔肯定会尽全力防守。届时便是李定国挥师西进的绝好时机。

这些刘兴明已经写好,命人送到敦煌去。

虽然时间上会晚一些,但他相信只要李定国看到后一定能够明白的。

事已至此,已经没有退路了。

刘兴明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唯有如此才能为大明拿下西域打下基础。

几百年过去了,西域早已经不是盛唐时的那个西域,中原王朝要想重新在这里建立权威,只能打翻了重建。

任何想要修修补补的思路都是不现实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敦煌的这些日子,李定国念得最多的就是这首诗。

明土》小说在线阅读_第7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雪南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土第7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