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样清军才会怕他们,只要清军怕了他们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两军对阵,其实看的就是气势。
哪一方要是先怂了,接下来的战斗就会一边倒。
所谓滚雪球就是如此。
只要积累出了优势,接下来的战斗不要太简单。
明军疯狂进攻,清军只能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加上他们已经被阻隔开来,彼此之间没有照应,更是人心惶惶,每个人心里的想法不一而足。
跑路,逃命还是怎的?
每个人都想法都不一样。
人都是贪生怕死的,清兵们自然也不例外。
在明军的一波又一波攻势下,渐渐出现清兵逃散的情况。
这引起了清军将领的十分不满,他下令将这些逃兵射杀。
清兵的箭矢射不到明军,但射自己人还是很准的。
这些逃散的清兵还没有冲出几步,就被一通乱射射成了刺猬。
“啊!”
“饶命啊!”
“救命啊!”
清兵们都傻了。
与其被自己人射死,还不如拼上一次,说不定还有生机。
“弟兄们冲啊,鞑子已经被我们冲溃了,是报仇雪恨的大好时机。”
王二麻子大吼一声,就像是一头猛虎一样冲向前去。
他的弟兄们跟在他的身后一步也没有退缩。
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念想,那就是光复辽东。
每拿下一座戍堡、一座城池,他们就觉得离收复辽东更近了一步。
嘶吼声、求饶声、哀嚎声、兵器相碰的声响、骨头碎掉的脆声、以及刀子入肉的钝响。
每个人都在痛苦的挣扎着,在死亡的边缘来来往往。
于七冷眼旁观,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表情。
在他看来这都是收复辽东的必走一步。
要想让辽东百姓们免遭鞑子欺凌,就必须有所牺牲。
只要将士们的牺牲是值得的就行。
“齐射吧。”
见大股清军冲了过来,于七下达了命令。
这支明军几乎人手配备了一支火铳,排队枪毙的威力可以发挥到最大化。
明军个个训练有素,一通齐射一排清兵就倒在了地上。
当然还会有其他清兵补位,因为他阿玛如果逃跑的话也会被自己人射死。
与其逃跑的时候被当做逃兵处死,还不如拼上一次。
至少这样他们死后他们的家人还能得到一定的抚恤,不至于孤独终老。
终于在火力的掩护下,明军冲到了清军的腹心。
“杀虏报国!”
王二麻子一个人冲在了最前的位置,登州起事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做的,如今他仍然没有改变。
将乃一军之魂。只有为军将领表现出了勇猛,将士们才会有战斗的欲望。
王二麻子虽然是个武夫粗人,但深知此理。
所以每次战斗他都不会躲在后方观战,而是身先士卒。
在他的带领下,明军个个悍不畏死。
连王将军都这么冲锋,他们有什么理由不拼命?
这一次也是同理。
清兵们见明军士兵们个个如狼似虎,整个人都傻了。
明军这是怎么了,个个打了鸡血一样。
妈呀。
白刃交锋,短兵相接!
肉搏战中没有太多的战术可言,拼命就是了。
这种战斗中越是发怂的一方死的越快,反倒是敢打敢拼的一方容易建立起优势,从而活到最后。
“弟兄们,不要怂,鞑子们就要垮了。”
王二麻子不仅身先士卒,还拼命的嘶吼着鼓舞士气。
正是他不惜力的嘶吼使得明军将士时刻处于一个亢奋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明军将士们根本不知道怕字怎么写。
“啊,明贼都是恶棍,都是恶鬼。”
清兵们看着一地尸体,发出失心疯一样的狂吼。
他们本能的朝后退去,哪怕军法队的士兵们一通乱砍也不在乎。
“快跑啊,明贼挡不住了。要想活命就快跑啊。”
“不要再打了,我们打不过明贼的。”
继拿下塔山、杏山后,郑成功又挥师北上进军松山。
相较于塔山和杏山,松山的地形更高,并不完全沿海。
是以郑成功也改变了策略,不再选择命水师从海路进攻,而是改道走陆路。
虽然因此脱离了自己的舒适区,但如果能够稳扎稳打,郑成功还是有信心可以拿下松山的。
最令郑成功欣慰的是他的长子郑经送来了一份家书,在家书中明确表示天子已经顺利完成了祭天,并对由郑经策划的祭天典礼很满意。
郑成功对郑经很欣慰,不枉他苦心栽培郑经多年,郑经还是不负他的期望的。
此举对郑家而言意义非凡,因为这是郑经转型朝堂的第一步。
这一步如果能够走踏实了,接下来的路将会十分好走。
郑成功无意与当今天子争夺天下,只想本本分分平平安安的做一世臣子。
他也希望他的儿子他的家人能够一世平安。
郑成功有心用一个漂亮的收官战结束自己的戎马生涯。辽东战场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所以松山之战明军必须赢得漂漂亮亮,大获全胜才行。
孝庄近来经常睡不着觉,哪怕睡着了也会突然从睡梦中惊醒。
她总会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梦中她被人追杀,最终惨死在刀下。
杀她的人带着面具看不清面容,但是孝庄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这些是明军。
因为他们戴着明军的甲胄,还扛着一杆大旗。
那旗上赫然写着一个明字。
每当对方出刀的时候孝庄就会惊醒,然后大口喘着粗气。
怎么会这样?
好端端的怎么会变成这样?
虽说清军一直在打败仗,但明军也没有打到沈阳城啊。
孝庄为什么会一直做这种梦?
只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一直担心明军真的会直接打到沈阳来吧。
毕竟以清军如今的战力,真不一定能够拦的住明军。
有时候孝庄会梦到科尔沁草原。
那是她儿时生活的地方。
当时的孝庄不过是个再寻常不过的女孩子,整日无忧无虑的生活着。
那时的她根本不会思考家国天下。
可现在时势把她逼得不得不站在风口浪尖,努力去思考这些问题。
“天下争夺真的重要吗?”
有时候孝庄常常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她确实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毕竟有些时候不是她想要争,而是族人们逼着她争,她不得不争。
而且就算她现在不争了,投降明军,大明皇帝能够饶得了他们吗?
成王败寇,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历史上无数亡国皇族的凄惨下场都告诉孝庄投降没有好下场,甚至有可能出现皇族被灭的情况。
有道是斩草要除根,换位思考下孝庄也会同样这么做。
只要登上了这个位置许多事情就由不得自己了。
便是你不想做,底下的臣子都会逼着你做。
“来人啊,锦州那边打的怎么样了?”
锦州对于辽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孝庄一直对此是很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