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此同时,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之中朱由榔与郑成功君臣二人也正自聊着。
“启禀陛下,以犬子的性格不太适合领兵作战,臣希望能够让他去礼部做事,还望陛下恩准。”
朱由榔微微扣着手指,仔细思忖着郑成功的这番话。
他刚刚到京,郑成功就迫不及待的进宫面圣,说的还是关于自家儿子前程的事,着实有点意思。
而且从郑成功的态度来看,是不太希望自己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独自领兵在外的。
礼部,这是彻彻底底的跟军队方面划清界限啊。
看来郑成功是打算主动交出一部分兵权,换取朱由榔的安心。
朱由榔其实并没有生出要夺取郑成功兵权的意思,只是郑成功主动提了,也好过他将来提。
跟聪明人相处总是这么轻松惬意,你完全不需要出面,对方就能把事情办好了,而且办到你的心坎上。
不得不说这次北伐,郑氏父子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攻克京畿这可以算是通天的功劳了。
偏偏郑成功没有居功自傲,反而要主动交出兵权。这等觉悟便是比之大唐郭子仪也无予多让。
可以看的出来,郑成功是打算把郑经往文臣的路子上培养。
这一点朱由榔倒是不奇怪。
毕竟郑成功当年自己就是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对于儒道以及文官体系这一套东西比谁都清楚。
透过问题看本质的话,郑成功是明白在太平年景,文官的地位是远远高于武将的。
如今他们这批功臣可以靠着功劳身居高位。可等到他们死后呢,他们的子孙难道也能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与其等到那时再被削减兵权弄得灰头土脸,倒不如索性自己主动一些交出兵权来。
这样双方都爽利,不会有丝毫的尴尬。
而且文臣有文臣的优势,以郑经的资质只要肯下功夫努力学习,应该是有机会身处高位的。
能不能入阁朱由榔不敢说,但混个大小九卿问题应该不大。
如今李定国、李来亨等人尚未班师回朝,郑成功卡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表态,确实是有抢先一步的意思。
朱由榔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倒是一步妙棋。
不管别人怎么样,郑成功先做了,在朱由榔的心目中他的形象就会更好一些。
人都是先入为主的。即便之后李定国、李来亨等人也纷纷效仿,将自家子侄送到朝中为官,那最多也只能算是跟风郑成功。
妙,真是妙啊。
“忠王能有如此想法,朕心甚慰。”
朱由榔也是明人不说暗话,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只是忠王世子毕竟是贵戚,前往礼部就职会不会委屈了些?”
“陛下,年轻人就该让他们多磨炼些。犬子论做官能力还差了不少,臣还担心他德不配位呢。”
哈哈,这个郑成功真是有意思,连德不配位这种事情都说出来了。
其实郑经论能力是肯定够的,无非差的就是一些经验。
但经验这个东西是可以积累的嘛,只要郑经有心,朱由榔觉得最多半年就够练出来。
“这一点忠王不必担心,朕会吩咐下去,命礼部堂官对他多加照拂的。”
“臣多谢陛下隆恩。”
郑成功连忙拱手致谢道。
其实都不用朱由榔多说,堂堂忠王世子,有哪个会不卖面子的。
只要郑经本人不是表现的太拉跨,应该问题都不大。
“陛下,对辽东有何打算?”
郑成功见郑经这件事已经了了,话锋陡然一转道。
“辽东...”
朱由榔叹了一声道:“在来京师的路上朕一直在考虑辽东的问题。朕觉得辽东的问题可能比朕想象中还要复杂一些。”
朱由榔稍顿了顿,继而接道:“东虏虽然弃守京畿退出关去,但是主力并未受到折损。朕要真想攻打,怕是要顶着不少的压力。”
朱由榔和声道:“自古以来辽东便难攻打。朕仔细想了想,原因无外乎有二。其一是地广人稀,其二是气候恶劣。”
“地广人稀就需要从关内调集军队甚至是百姓。调集军队是为了驻守,调百姓是为了开垦荒地来种粮食。毕竟不可能完全依靠朝廷来拨粮食,辽东军垦势在必行。”
“而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至少也要数年。除非朝廷有把握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否则就是萨尔浒的下场。”
提起萨尔浒,可谓是朱由榔心中的痛。
明明占据了绝对优势,就是给浪输了,这可怎么说理去。
,南明第一狠人
“至于这气候问题嘛就更棘手了。”
朱由榔叹了一声,有些无奈的说道。
“大明数代经营辽东,这才勉强让将士们习惯了辽东的气候。可惜崇祯一朝输了个底朝天,赔了个精光。”
朱由榔苦笑道:“如今自然得从头再来,朕便是有通天之能也无法让将士们不怕严寒啊。”
天气因素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改变的。
朱由榔虽然不是普通人,依然对此有心无力。
只能多做一些棉袄,让将士们穿的暖和一些。
可这毕竟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还得让将士们适应辽东的气候。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郑成功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说了出来。
“说吧。”
朱由榔笑道:“忠王所思必朕之所虑也。”
“陛下,臣觉得当充分发挥辽东百姓的作用。”
郑成功侃侃而谈道:“一直以来辽东百姓都是受到东虏压迫最多的,他们肯定想要反抗,但是一直找不到机会。如今东虏重新返回辽东,势必会对辽东百姓横征暴敛,他们双肩上的压力又会大不少。这种情况下只要朝廷放出消息,一定会使他们激动不已。”
“忠王的意思是,辽东百姓已经适应了辽东的气候,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朱由榔眼前一亮。
“陛下英明。”
郑成功适时的拍了一记马屁,继而接道:“其实里应外合一直都是上策。而且臣也不建议拖得时间太久,如果陛下有决心的话,来年开春便可以闪击辽东。”
啧啧!
朱由榔在心中暗暗称叹。
郑成功的想法竟然跟他的一模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略同。
不得不说,速战速决确实是朱由榔想要做的。
拖的时间久了容易夜长梦多不说,还很容易让军队陷入疲惫的状态。
而如果集中力量最多是短痛罢了,远比长痛来的好。
“嗯等到晋王一行人抵达之后朕在与你们仔细商议筹划一下讨伐辽东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