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写完之后李来亨立即命人绑在箭矢之上射入城内。
他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刘昭的反应。
如果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太原城自然是最好的。但如果双方谈不拢,李来亨也不介意动干戈。
毕竟他也有底线要守,不可能毫无底线的任由刘昭去挟持。
明军现在才是优势的一方,掌握了主动。
刘昭当然也可以提条件,但是却不能毫无节制。
很快刘昭就收到了这封信。
事实上他已经料到了李来亨回信的内容。
略微有些惊讶的是,李来亨针对第二条条件竟然提出了会替刘昭尽力去争取。
这一点是刘昭万万没有想到的。
其实刘昭就是在试探李来亨的底线。
见李来亨答复如此,刘昭悬着的一颗心也算是可以放下了。
“皇帝陛下真的会让我官居原职吗?”
刘昭不停扪心自问。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他确实没有什么可奢求的了。
至于第三个条件,刘昭也很清楚他提的有些无理。
任何皇帝只要脑子没有被驴踢了就不能答应。
皇帝不答应,各个臣子将领们自然也不可能答应。
这点倒是无妨,只要官位不变,刘昭并不介意一些细节的调整。
看来可以准备投降事宜了。
“来人啊,笔墨伺候。”
刘昭心意已决后立即命人准备笔墨纸砚开始回信。
在回信中刘昭表示自己愿意投降,并在信中明确了投降的具体事宜。
投降也有很多细节,必须说明白了李来亨才会心安。
写好之后刘昭又仔细的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他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命人绑在箭矢之上射到城外去。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李来亨就等到了回信,这一点他是没有想到的。
他迫不及待的将信纸从箭矢上取下展开来看,待看到信的内容后李来亨长松了一口气。
嗯,答应投降就好啊。看来这个刘昭也算是一个明白人。
李来亨巴不得刘昭现在就打开城门。
虽然是出城投降,刘昭还是准备的挺隆重的。
所有文武官员包括千总以上的将领全部放下武器排成列出城受降。
打开城门的那一刻,刘昭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明军队伍。
那一刻他十分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罪臣刘昭拜见临国公。”
刘昭走到距离李来亨几十步外跪倒在地道:“恳请临国公接管太原城。”
“刘将军快快请起。”
李来亨将刘昭扶了起来,和声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刘将军能够痛改前非,弃暗投明实在是明智之举。良禽择木而栖,刘将军必定前途似锦。”
其实这不过是李来亨说的场面话,明眼人都清楚降将能够维持原状就算不错了,何谈什么飞黄腾达。
刘昭虽然有献城之功,但这不过是加速了明军收复太原罢了。
实际上明军早晚都能拿下太原。
所以刘昭之功也只能算是说得过去罢了,并不能说多么了不起。
但对李来亨和夔东军来说这毕竟减少了明军的伤亡。
如此一来他多少应该表达对刘昭的感谢,至少面上如此。
“临国公实在是太客气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临国公有什么吩咐尽管来,末将一定唯临国公马首是瞻。”
“嗯,先交接一下城防吧。其他的可以慢慢来。”
李来亨和声说道。
“这个临国公请放心,包在末将身上。一个时辰内就能完成。”
刘昭拍着胸脯大包大揽道。
郑经接到甘辉的奏报后,立即马不蹄停的赶向昌黎,想要在孝庄和康熙逃出山海关之前截获之。
这可是通天的功劳啊,换做是谁也禁不住这么大的诱惑。
如果郑经能够抓住,不说一飞冲天,至少也可以拿下北伐功劳中数一数二的大功。
经过这么多次的历练,郑经的临事处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在他的调度下明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昌黎。
但让郑经有些失望的是,当明军抵达昌黎城的那一刻却发现昌黎城成了一座空城。
郑经率部进入昌黎城中,发现军营之中还有刚刚燃尽了篝火。
很显然清军刚刚离开不久。
郑经一声令下,明军奋起直追。
只要还有一丝的机会他们就不会放弃。
给力网址阅读
山海关!
当孝庄看到矗立在眼前的一座雄关时,心情可谓是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八旗铁骑就是从这里入的关,随后一路南下直捣黄龙拿下京师。
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清军就席卷天下将整个江南变成自己的跑马场,那时清军是何等的威风啊。
孝庄也根本就不曾把明军放在眼里。
可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大清却跟换了一个人一样,而明军也脱胎换骨。双方身份的改变让孝庄一时有些接受不了。
但现实依旧是现实,不因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管孝庄愿不愿意接受,它就是如此。
“出关吧。”
孝庄叹了一声有些无奈的吩咐道。
她十分清楚迈出了这一步再想回头就不太可能了。
至此大清将走上一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道路。
迈出这道门,大清将走入全面防守的节奏。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事已至此不走也得走了。
“太皇太后,奴才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知何时老索尼凑到了孝庄的身旁。
孝庄点了点头道:“你说吧。”
“太皇太后,我们虽然出了关,但这山海关不可不守。奴才建议留下万余人驻守山海关。一来可以阻截延缓明军的攻势。二来呢,也可以作为一个信号示警。一旦明军攻来立即燃起烽烟,这样即便我们远在别处也能够第一时间得知,从而早做准备。”
孝庄微微颔首,算是认同了索尼的建议。
选择出关就是选择放低自己的姿态,该怂的时候就得怂。
如果清军能够得到一波缓冲从而更好的布防,那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要守辽东可不是守沈阳那么简单,必须创立一条牢不可破的防线,从而更好的将明军阻截在山海关之外。
“该由谁去做呢?”
“奴才觉得遏必隆就很合适。”
老索尼小心翼翼的说道。
听到这个名字孝庄直皱眉头。
这两个奴才真是狗咬狗一嘴毛啊。
孝庄有时候巴不得遏必隆和索尼去斗。
两个奴才斗的愿欢实,身为主子越是放心。
可凡事总得有个度吧。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都火烧眉毛了啊,竟然还想着窝里斗,真就把明军不当人了?
“遏必隆固然能征善战,但眼下大清正是用人之际,让他去驻守山海关断后是不是有些浪费了?”
孝庄沉吟了一番后接道:“哀家倒是觉得可以从年轻一辈中挑选出一人驻守山海关,也是对他们能力的历练。”
有道是闻弦音而知雅意,老索尼听孝庄这么说,心里也是明白了。
主子这是劝他不要得寸进尺啊。